四川辽臣卢野任贤家世考
站在莲花山脚下,俯瞰古墓,叶兄弟父子为官,勤政忠君,保家卫国的历史故事又浮现在脑海里。
第一,两朝大臣
卢野任县,有一个字(“赤丹”字),辽史上流传过,出土过汉文和契丹文的墓志铭。传世文献和出土碑刻均记载耶律仁最早出生于契丹皇室,其远祖为辽太祖卢野阿保机之叔卢野石鲁,属契丹皇室“关中府”。仁贤的父亲名叫卢野四中(契丹的名字是“印规”),曾任圣宗朝南院宰相。出土墓志铭及《辽史》、《道宗志》均记载任卒于辽道宗显雍八年(1072),享年60岁。根据前面的推演,他应该是辽圣宗开泰年间(1013)出生的。
叶始于兴宗朝,卒于道宗朝。所以他的军事成就和人生成就也是在这两个朝代之间获得的。墓志铭称赞他“支持两朝,巩固功绩”,他是这么称呼的。
征服边疆,保卫敌国。兴宗九年(1040),辽朝东京路以东朝鲜、女真等“五国入侵”。不久,叶鲁人,当时的副使林涯和汤米在北方,奉命率领军队征服。辽军击退来犯之敌后,为了维护辽朝东部边疆的长治久安,叶首先征得朝廷同意,在鸭绿江畔的宝州、定州等地每隔一段时间修建一座“闭铺”,类似于现代的边防哨所,派驻士兵守铺,起到侦察、守候、传递警报的作用。“自然五国绝不敢偷看。”仁贤受到兴宗皇帝的表扬和奖励。
兴宗十八年(1049),辽朝西用兵,大举征讨西夏。耶律仁先随兴宗皇帝出征,被任命为行军先锋。另一位深入黄河南岸西夏腹地的统帅肖辉,因轻敌遭到攻击,辽军大败。兴宗皇帝想派兵增援,被任贤劝阻,避免了辽军更多的伤亡。
道观五年(1069),辽北起义辽寇边。时任西北路使者的耶律仁,责无旁贷地带领契丹战士走向征服。临行前,道宗皇帝特意送给他鹰新印和方上剑,并给了他“廉价工作”的特权。此役,辽军大获全胜,斩敌万余秩,擒其首领而归。“北绥安”。
墙破了,内乱就平了。耶律仁两次率军平息国内叛乱。第一次是在兴宗崇熙十三年(1044)。这年7月,辽代南京路香河县人李义儿(以武清县为准)鼓动城里不明真相的1000余人,以当地佛教民俗镇组织“千人镇”的名义,进行简介,发动起义。耶律仁先奉命镇压,不久平定叛乱,恢复当地社会秩序。
第二次是在道宗清宁九年(1063)。当年7月,觊觎皇位已久的皇叔卢野宗元,在儿子卢野内鲁固的唆使和鼓励下,乘道宗在太子山秋猎之机,纠集众多叛军,进宫谋反。危急时刻,南院唐使任显率兵讨贼。最终,卢野·内鲁古被杀,卢野·宗元自缢,内乱被平息。事后,道宗皇帝亲自下诏,先褒扬叶,并命手下绘制“滦河战图”以“示功德”。
不负使命,增加贡银。辽与北宋于二十二年(1004)签订《禅院之盟》后和好。根据盟约的规定,北宋每年要向廖公纳银10万两,绢布20万匹。一转眼就是第十年了(1041)。这年12月,因北宋“掀起一条河,治理一条护城河”,兴宗皇帝闻讯后,“恐为边患”,与群臣商议,以取回次周夺取的石敬堂十郡为借口,向北宋施压,以获取更多利益。次年正月,廖向北宋派遣使节。于是,廖和宋展开了几轮外交谈判。这期间,廖还扬言要出兵南下。在辽国宋队中,时任北府兵副使的卢野任贤在谈判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最后,在任贤、刘等人的努力下,北宋被迫承诺每年向辽增银10万两、丝10万匹,而辽则放弃索回灌南十郡。卢野仁贤因在外事谈判中的突出成绩,被兴宗皇帝授予英雄称号,官职也得到提升。
第二,打虎兄弟
有兄弟五人,叶贤。他们的中文名字最后一个字是“贤”,中间的字是儒家五常的“仁”、“义”、“礼”、“智”、“信”,可见辽代中后期中国和儒家文化对契丹人的深刻影响。五仁贤兄弟同朝为官,人数“五龙”。任贤观是一个高官,他的弟弟们也以他们的哥哥为榜样。他们忠心耿耿,勤勤恳恳,在各自的岗位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军事成就和业绩,可圈可点。
以任贤及其二哥的名义,流传辽史。耶律仪在兴宗崇熙初年入官,只等郎军班详稳。崇熙十三年(1044),义县跟随兴宗皇帝远征西夏,被任命为十二行监。由于他在此战役中的军事成就,战后他搬到南院宣布会徽。崇熙十六年(1047),一直负责殿前巡察的卢野义县率兵攻克普奴里部。义一马当先,很快就消灭了入关之敌,并活捉了其首领陶德利。大捷当天,兴宗皇帝高兴,亲手表扬了他,并先提拔他为南京军大使。
耶律大石刚正不阿,嫉恶如仇。当时与义县同时为官的萧哥“喜好权位”,义县却看不到。有一天,逸仙陪着兴宗皇帝喝酒,趁机劝兴宗不要重用“奸诈爱乱”的萧哥。兴宗没有采纳。过了几天,兴宗又在宫中设宴,请大臣们侍候。兴宗为了增加宴会的娱乐气氛,命令大臣们赶对戏,谁输了就喝一大杯酒。恰好逸仙和小哥分在了“对伯”这个组。义县怒喊:“我不能进贤退贪,却能与国贼共富!”“兴宗皇帝以为仁义是先醉后乱,没怎么理会。另一边,逸仙还在对小哥破口大骂。怒则必先诛义。多亏了皇后和所有在场同事的调解,逸仙才得以幸免。
虽然耶律大石在朝廷之上有些过于刻板固执,但他始终用儒家的仁、孝、礼来要求自己,约束家人。晚年,作为大内隐士的耶律大石曾经劝告他的子民:“中三祖家,都是皇帝的兄弟,尤其不孝不义。“礼貌地对待来到你办公室的人,不管他是高是低。
仁贤三哥出名有礼在先。据《卢野任贤与卢野知县墓志铭》记载,礼县曾赴金州修练使使,曾与知县一起平匪乱。其他事迹不详。
任贤四弟以智著称,栾水二字已出土。叶鲁直生于圣宗太平三年(1023)。当时,嵇贤的父母正在跟随圣宗秋。智贤妈妈乘坐的毛毡车停在了原野上,突然一股清冽甘甜的泉水从车旁的草丛中涌出,妈妈在车上生下了智贤。据说刚出生的智贤“眼重”,父亲觉得奇怪,就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太平奴”。智贤先长大,被兴宗召入朝廷。他在最近一班之前留在近卫,被授予小将军称号。
叶鲁之生而仁孝。他做官不久,就以父母年老多病为由,要求回家照顾父母。纪贤回家后,侍奉父母,尽心尽力。父母去世后,他在坟墓旁的“造屋”待了三年,每月初一、十五祭奠父母故去。
耶律支首先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在孝顺亲友的同时,始终不忘忠君报国。有一天,智贤听说附近有一个叫樊泽的混混,纠集了一百多个混混来捣乱,危害此地。智贤自告奋勇,和哥哥李贤一起带领全家,铁甲犀利,去打土匪,平息乱局。朝廷贤弟平定盗匪之乱时,曾授奖以资鼓励。此后,智贤又被聘为官员,他厌倦了为保卫周国而当官。道宗金奎大十年(1094)八月卒。
任贤五弟被封为辛贤,辽史流传。耶律辛最早与因其父思忠而远在储君的耶律荀真(兴宗)结拜为兄弟。所以他从小住在皇宫帐下,和皇室子弟一起练骑射,功夫很好。兴宗十四年(1045),辛贤被任命为左护太保,负责兴宗皇帝的人身安全。四年后,他担任兼职权唯候夫班。
有一次,兴宗皇帝问辛贤:你跟了我很多年了。你有什么个人要求吗?信中首先思考了一下,说道:我的父亲就像陛下的兄弟,后来他成了扶南的首相,但不幸的是,他直到去世都没有加冕为王。如果陛下能恩将仇报,追求我父亲的王位,我死而无憾!兴宗听到这里,拍了拍额头,连说:“我忘了!”于是,兴宗皇帝下诏,诏父卢野以为自己是太子。
崇十八年(1049),辽军复征西夏,耶律新先任部,随辽军深入黄河南岸夏国腹地。由于肖辉轻敌,辽军大败,耶律辛也受到牵连,被追究责任。道宗庆宁初年,辛南迁,当即病逝。
第三,父子兵投入战斗
俗话说,如虎添翼,与子偕老。叶先有一子,名清嗣,契丹国号“塔”。辽史传世,出土墓志铭。卢野·克己是道宗时期著名的契丹将军,也是一位勤政的边防官员。他的墓志铭称赞他“优雅如父”。
卢野清寺第一次上战场是在道宗清宁九年(1063),当时被部署为秋田宫都城。他被告知枢密院的事务,并在其父卢野仁贤的指挥下,参与平息卢野崇源父子的叛乱。在平叛战场上,年轻的卢野青丝头戴钢盔,身披铁甲,手持军令状,奋勇杀敌。大乱之后,耶律圭介被道宗皇帝封为“忠乱”。父子“同日死”,极为光荣。
咸雍五年(1069),辽国西北边陲的反卜部反叛辽国,入侵边陲,耶律仁最先奉命前往讨伐。仁贤为了让儿子重新得到实战训练,特地请求朝廷同意随军取清泗北,参加剿堵占卜之战。抗战胜利后,青丝因功被提升,先在水师任节度使,后调任左皮。详细地说。
因为有过在边疆抗敌治乱的经历,朝廷有意让卢野敬二再次去边疆工作,探索边疆民族地区的管理方法。道宗大康初年至大安中期,朝廷先后授予卢野清司西南路兵马副布署、崩岭太师、古武敌我统一军、西北路招使等职。卢野清司镇守辽朝西北边疆,藩属国和藩属部在边疆地区的治理手段,通俗地说就是“胡萝卜加大棒”。对叛辽侵边者,军谋镇压;内部致敬的人,要安慰,要慈悲。且后者为主,前者为辅。古人写墓志铭,难免对志愿军有言过其实的地方。然而,我们仍然可以从《卢野清思墓志铭》作者对其治边功绩的赞美中读到一些历史真相。“公(卢野清泗)镇西北角也,隔十年。塞车清静,民风平和,畜牧既甜,军事储备充足。”正是因为这种在边境管理上的良好表现,才赢得了王朝皇帝最高规格的赞誉。耶律庆嗣驻军秩满,道宗皇帝“遣使累习书赞谕,仍促朝觐阙。我到了,拜大内之言,命一个大臣来付帐。叶先给介绍了一下,又买了开会用的酒。当日燕王自降君,三帐贵,名君露脸,二礼庆。”墓志铭的作者赵小燕,受道宗国子监和* * * *宫调遣。他在宫中设国宴款待凯旋而归的卢野清思,并给予高规格的表扬。他从来不敢无中生有。必须如实记录。也就是说,卢野清思的治边方略及其政绩得到了辽朝最高统治者的认可和肯定。
当然,卢野青丝以爱抚为主、打压为辅的治边策略也必然有其不足之处。当时和后世的历史学家对此进行了批判。比如《辽史》的作者说:“陆上告以来,朝廷就宽大为怀,多选择意志较软的人使用,各部也渐渐霸气起来。挞不也(卢野清思)特别宽容,边防有益。”这也为卢野圭介最终在沙漠中流血而死铺平了道路。
道宗大安八年(1092),卢野清四调至西南路招募使臣。不久,西北边防军在其首领莫古斯的率领下,再次反叛辽,入侵边疆。辽朝西北路上告阖闾扫古,道宗皇帝紧急命令卢野清司代替阖闾扫古,赶赴西北平息混乱。当时,莫格斯被任命为布布部的长官,他刚刚向朝廷推荐了卢野圭介。耶律圭介认为他可以推荐莫格斯,莫格斯一定感激他。所以耶律克己一到西北,首先想到的就是兵无血性,有莫格斯。他给莫格斯发了一条信息,劝他投降。莫格斯假装同意投降,但却悄悄地在周振西南的沙漠中设下了埋伏。在约定的投降日期,不明真相的耶律克己只带了几个将军,走进了占卜师的伏击圈。顿时,硝烟四起,喊杀声震天,莫格斯率领的骑兵迅速包抄卢野青丝等人。辽军将领卢野、徐烈等见势不妙,丢下统帅青丝,各自逃命。可怜的一代契丹名将被骑兵乱箭射死,终年55岁。道宗皇帝得知噩耗,追授“中书令”,并称之为“贞节”。金奎大十年(1094),三月任申之日,耶律克己的灵柩被运至葛楼老山(今莲花山)祠堂,与其父、叔伯合葬。
(作者:辽宁大学历史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