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店镇详细数据大全

顺电镇位于河南省禹州市西郊,距龙岗新区8公里。面积70.3平方公里,人口7.8万(2006年),耕地面积53816亩。辖5个居委会,34个行政村,68个自然村,365,438+08个村民小组。何英河和涌泉河贯穿全镇,水资源丰富。是古水河文化遗址,少康复兴之地,文化底蕴丰厚;

河南S236线、河南S237线、永登高速、邓禹铁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经济发达,被誉为“中原刺绣第一镇”、“中国铸造第一镇”。先后获得“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河南省小城镇建设重点镇”、“中州名镇”、“河南省环境优美小城镇”、“省级卫生先进单位”、“省综治先进单位”、“市信访稳定先进单位”、“市五好示范镇”等荣誉称号。

基本介绍中文名:顺电镇外文名:顺电镇别名:顺电区类别:市辖区:河南省禹州市辖区:39个居委会(行政村)* * *居民:顺东村电话区号:0374邮政编码:461670所在地:禹州市西郊面积:70.3平方公里人口:7.8万(2006年)方言:中原官话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著名景点:康城遗址机场:火车站:禹州东站车牌代码:豫K乡概况、基本概况、历史沿革、名称由来、地貌、气候、经济发展、概况、特色经济、基础设施、荣誉、历史文化、邵康城、顺电梨花戏、地方特产、顺电刺绣、基本概况顺电镇位于河南省禹州市西郊,远离龙岗新。东邻诸葛镇,西邻方山镇,南与文殊镇、火龙镇隔涌泉河相望,北与花石镇、李庄乡接壤。面积70.3平方公里,人口7.8万(2006年),耕地面积53816亩。辖顺东、顺北、顺西、顺南、茅麓、古南、古北、南苑庄、马楼、殷罡、柳林、西刘庄、西高庄、水泉、西韦庄、西袁庄、米庄、党寨、高门楼、庄头、六合、张赵庄、北任庄、康城。历史沿革根据清代禹州的记载,夏少康曾在所辖的康城建都,西周是康舒的封地。康城郡属南北朝;袁是孙的都城;明属顺真;清朝属于贞丰里、西漳里、君阳里;民国属顺店镇、康城镇;1948年解放,分属四区(华师)和五区(罗集);2月1952,设12区;五四人民公社成立于1958;顺电区成立于1961年;1968更名为顺电公社;1984,社改乡,3月3日1987,改顺店镇。名字来源于明末清初。从周俊到洛阳的大道穿过街道。因为道路平坦,店铺众多,顺电因此得名。地貌气候顺店镇整体地形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山地、丘陵、平地各占三分之一。气候属于大陆性暖温带季风型,四季分明,夏热冬冷,无霜期长。经济发展概述顺店镇是禹州市的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文化名镇、农业大镇。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何英河和涌泉河贯穿全镇,水资源丰富,灌溉条件优越,粮食产量和农业产值连年居禹州市首位。传统的铸造、刺绣行业历史悠久,工艺精湛,被誉为“中原刺绣第一镇”、“中国铸造第一镇”。磨料、化学品等新产品供不应求。2001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514万元,财政收入44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10元,其中城镇人均纯收入3035元,高出全镇平均水平12%,高出10.4特色经济近年来,顺店镇刺绣加工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逐步从家庭作坊生产发展到联合加工、专业经营的新模式,出现了丝缎加盟店、古装服饰加盟店、寿衣加盟店、秧歌服饰加盟店、刺绣工艺品专业户,仅加工户就超过1500户。而且形成了以顺北、高门楼为重点的包头、水沙生产点,以庄媛、马楼为重点的寿衣生产点,以顺店镇四个村为重点的古装剧服、秧歌服生产点。刺绣从过去的手工刺绣逐渐发展到机绣和电脑刺绣。全镇有绣花机300多台,电脑绣花机67台,从事刺绣行业的有8000多人。刺绣也从古装服饰、手帕发展到织绣、秧歌服、寿衣、布景道具、刺绣工艺品等40多个门类、240多个品种。全镇刺绣实现了生产专业化,销售网络化,仅做服装原料生意的就有100多人,以全镇为中心,辐射19个行政村,4431个刺绣专业户。产品销往上海、北京、石家庄、天津、太原、Xi、内蒙古、新疆等地。洛阳关林从事卖绣品的经营户有59户,大部分通过转卖出口到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年销售额达8000万元。顺电刺绣已成为精品旅游产业。围巾、手帕、窗帘、台布等生活用品,以及双排扣唐装、小旦裙、新秧歌裙等服饰都很受欢迎,成为人们实用、纪念、送礼的佳品。另外,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在顺店镇交通便利。罗瑜公路、郁芳公路、邓禹高速公路、平舆至邓禹铁路穿境而过,交通四通八达。2000年,“村村通”。乡上有两个集贸市场,每天很早就聚集在一起。农民可以交换材料,交换需要的商品。1999以来,顺店镇紧紧抓住被定为全州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和河南省小城镇建设重点镇的发展机遇,以基础设施建设和优化经济结构为重点,积极稳妥推进小城镇建设。荣誉顺店镇是河南省重点镇,中州名镇,文化先进乡镇,河南省“五好乡镇党委”,河南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乡镇,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州“五好示范乡镇”。顺甸镇历史文化“农家书屋”项目图书上架仪式据康城传,公元前2200年前,夏朝皇帝邵康曾在镇北7公里处建立了长达20多年的章制,史称“邵康中兴”。除少康城遗址外,还有殷罡玉贤寺、东风书院和阳关沮鹄战场。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孕育了一大批名人光棍,如先秦法家韩非,明代文人,清初齐名的刘瞻、刘,当代女作家等。少康城遗址,又名铁花、康城铁花、康城铁花,是河南省禹州市顺店镇康城村上演的千人绝技。“打梨”是河南仅存的大型传统民间花炮,起源于宋代,兴盛于明清,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梨花土特产顺点杂盘顺点杂盘,又名杂客、杂穗,是顺店镇的一种快速乡土风味小吃,整个制作过程都是在顾客的眼皮底下进行的。熟牛肉和牛杂,还有炒豆腐丝,洗粉条,洗菜,都有顾客来。师傅拿起一口广口铁锅,撑在灶台上,倒入煮好的牛骨汤,再将剁碎的牛杂和豆腐丝依次放入锅内,一碗风味独特的什锦菜肴便可烹制而成。顺电杂巷顺电刺绣顺电刺绣始于宋代的传统民间手工业,在明朝的繁荣时期,仅在该乡就有数十家丝绸商店、染坊、数百台缝纫机、数千台织布机和数千名织工和绣工。“绿丝、红丝、银带,女绣工忙得飞针”是当时丝绸刺绣业繁荣的生动写照。在康熙时期,刺绣作坊和商店沿着罗瑜的老路绵延五六英里,丝绸刺绣业在乾隆时期达到了顶峰。镇西北70多家商号捐赠的山西会馆就是历史的明证。顺甸镇已发展成为长江以北最大的丝绸刺绣产地和刺绣品交易市场,被誉为“中原刺绣之乡”。顺店镇的刺绣产品主要是古装服饰、秧歌服饰和工艺摆件。布料色彩鲜艳,图案设计新颖,产品工艺精湛。以戏剧服装为例:材质分大缎(硬料)和绉缎(软料)两种。颜色分为“上五色”和“下五色”——上五色是指红、绿、黄、白、黑;接下来的五种颜色是指紫色、粉色、湖蓝色和香味。款式多达180,以明代服饰为基础,吸收了历代特别是唐宋清代的典型服饰。根据服装造型制作的基本特点,可分为蟒、蹲、卧、褶、服五大类。此外,根据文鸟乌兽的情况,展示了古代官员的等级标志,如明代官服谱:一官为鹤,二官为锦鸡,三官为孔雀,四官为云烟,五官为白鹭,六官为白鹭,七官为蜥蜴,八官为黄鹂,九官为鹌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