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有哪些民俗古迹?
早在1000多年前,傣族的先民就写下了许多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寓言、小说、诗歌等。仅用傣语写的长诗就有550多首。
赵树屯和《楠木纳诺》、《葫芦信》是他的代表作,被改编成电影和戏剧,深受群众喜爱。
傣族舞蹈艺术水平高,民族特色鲜明,动作多是对动物行为的类比和美化,如流行的“孔雀舞”、“象脚鼓舞”等。
傣族的音乐很好听,除了伴舞外,还经常与诗词结合。
雕塑和绘画也有鲜明的特点。
傣族人信仰佛教,在傣族地区随处可见佛塔和佛寺。
竹楼,阿呆民居,是中国现存最典型的干栏式建筑,造型古朴独特,居住凉爽舒适。
傣族男子有纹身的习俗,这显示了勇气和美丽,也可以吸引异性的爱。
历史和文化
泼水节的传说根据民间传说,在古代,傣族人居住的地方遭受了接二连三的灾难。
夏天没有雨,春天没有风,秋天没有阳光,冬天多雨。
无论晴天与否,无论下雨与否,四季混淆,庄稼无法种植,田地和荒地荒废,人畜被感染,人类面临灭绝。
被称为帕雅夜的人,看到这样的情景,决定去天庭查明原因,并告诉了天王英达提拉。
他用四块木板做成翅膀,飞上天空,向英达提拉天王报告人间的灾难。
一打听香大提花瓣的气味,才知道掌管风、雷、电、雨、晴、阴的神捧着马甸达拉扎,无视马蓬制定的旱、雨、寒的规矩,凭借广大的神通,蓄意制造混乱。
而这一位手握马甸达拉扎,魔法辉煌,众神对他都束手无策。
英达提拉为了惩罚辱骂* * *的神,装扮成帅哥,到彭马甸达拉扎家串门少女。
被马甸达拉扎长期囚禁在深宫的七个女儿对这个帅哥一见钟情。
英达提拉将挟持马甸达拉给世界带来灾难,使人类面临灭绝。七个平日里一直生父亲气的善良女孩,决心大义灭亲,拯救人类。
他们每天都聚集在父亲身边撒娇,探寻父亲生死的秘密。
面对娇媚的姑娘,彭马店达拉扎终于道出了秘密:他不怕刀,不怕箭,不怕火,不怕洪水,只怕头上的头发。
姑娘们发现秘密后,把父亲喝得酩酊大醉,趁机剪掉了他的一撮头发,做了一个“弓”(直译为心弦弓,破布须弓)。当他们把弓弦对准马甸达拉柴的脖子时,他的头突然掉了下来。
但是彭马店达拉扎的头是个魔鬼头,火的一塌糊涂。
七姑娘见之,不顾安危,情动之下冲向头上,神火熄灭。
为了扑灭魔火,七个女孩不得不把恶魔抱在怀里,不断旋转,直到脑袋烂掉。
每次姐妹俩轮换的时候,都会互相泼水,洗去身上的污渍,消除异味。
马甸达拉柴死后,舒鲁巴的马哈彭重修历法,掌管风雨,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
传说,修订后的历法是在傣族历法之后的六月,帕亚向他的父亲宣布的。
因此,傣族人把公布新历法的六月作为辞旧迎新的元旦。
人们在过年的时候互相泼水,以此来忘却义气不仁的七位善良姑娘,并以此来驱邪污邪,求吉祥如意流传至今。
一般来说,傣历过年要三四天,通常称为“万麦”、“万饭”、“麦排牙万马”。
“万麦”是辞旧岁的日子,有点类似农历的除夕。
在这一天,人们要为新年收拾准备食物,告别旧的一年,迎接新的一年。傣族是西双版纳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有精致的竹楼和美丽的孔雀舞。
傣族姑娘服饰美丽,体态婀娜,能歌善舞,是西双迷人的风景之一。
傣族人居住的竹楼是一种干栏式建筑。
竹楼近似正方形,由几十根大竹子支撑,楼板悬空;屋顶用茅草排覆盖,竹墙缝隙大,既通风又透光。屋顶两侧的坡度很大,呈“A”字形。
竹楼分上下两层,楼上住人,楼下养牲畜,堆放杂物。也是打稻织布的地方。
傣族男子一般穿无领双排扣袖衬衫和长袖长裤,裹以白色或蓝色布料。
傣族妇女的服饰各地差异很大,但基本上都是以束发、裙、衫为特征。
裙子到脚,衣服又紧又短,下摆只到腰,袖子却又长又窄。
傣族以大米为主食,最有特色的是竹筒饭。
制作方法是将大米装入新鲜竹筒中,加水,放在火上烧烤,味道清香可口。
云南西双版纳的特产普洱茶,唐代远销中国各地,清代远销东南亚、南亚,如今已打入日本、西欧等国家和地区市场,成为国内外名茶。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特产丰富,仅水果就有110多种。这里动植物种类繁多,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之称。
1991年,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式对外开放,人们可以亲临大自然的宝库,领略浓郁的亚热带风情。
西双版纳傣族,爱水,是一个与水有缘的民族,被称为水民族。
民间谚语说“泡沫随浪漂,傣家随流水”“水造天下,天下依水”。
傣族人心目中的水,是孕育万物的乳汁,是生命的血液之源。
傣族史诗《巴塔玛加彭商洛》中说,地球是由水和其他物质混合而成的。
是水形成的地方,水是万物之源。
在傣族医学专著《归塔五记》中,巴塔维塔都城(土)、阿波尔塔都城(水)、迭卓都城(火)、越吉都城(风)被解释为人体的物质起源。
水起着胶水的作用,是生命之源。
傣族人认识到水不仅具有饮用、洗涤、航运、灌溉和驱动水车的功能,还具有滋养万物的功能。
傣族人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
《傣典》规定:“须有千河筑梦。”丰富的水资源是傣族人选址建村定居的重要条件之一。
民间俗话说:“前村打鱼,后村打猎,依山依水建村”,“无山不猎,无河不村”,所以傣族村寨都是依水而建。
傣族人对水的依恋也与他们居住地的习俗和气候有关。
傣族过年时,有浴佛、泼水、划龙舟等活动,都离不开水;亚热带的高温要求人们一天要洗几次澡;傣族人在开水地里种水稻,灌溉也需要水。
傣族人离不开水。
因为傣族人视水为构成人体的重要物质,所以非常重视饮用水的清洁。
傣族人生活在河流附近,但他们只用河流洗澡和洗涤,而不是饮用。
他们想找到另一个水源,并修建饮用水井。
为了防止污染,所有的井都要修建井场和井房,防止污物落入井水中。
很多井还建有井塔,把井口封得严严实实,只留一个取水口,防止山河冲进井里。
傣家竹楼上的水也分“南净”和“南洒火”(饮用水和水)。
《南经》往往放在屋檐较高的地方;人们永远不会用“南萨火”做饭、烧水、煲汤。
值得称赞的是,傣族人民早就注意到防止水污染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
旅游小贴士1。为了防蚊虫,防强光,雨伞就不用说了,还需要准备驱蚊防晒用品。防暑药物(如藿香正气胶囊)必不可少。
2.参观时尊重傣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
3.西双版纳的珠宝玉器很多,要精挑细选。
4.去缅甸等边境地区旅游,要特别注意安全卫生。
5.西双版纳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温暖宜人。
最佳出行时间为6月10至次年6月。
年平均气温21℃,这里从不下雪。即使是6月5438+10月,白天温度也很高。
6.一定要带一件足够凉快的t恤和短裤,最好带一件薄外套,因为早晚都会有点冷,拖鞋一定要准备好。到了那里,基本上每天都会穿拖鞋,运动鞋绝对受不了。
7.需要提醒的是,千万不要打车去景点。出租车司机一开始会给你较低的包车价格,但会强迫你去一些商业景点和购物场所。他们会为拉游客去这些地方付出几十块钱。如果你坚持不去,他们会缩短你的行程,比如答应回来送你去机场。如果你不去他们推荐的景点或者购物场所,你回城肯定会找各种理由不送你去机场。
民间工艺
一:民族织锦1,傣童巴和华宝童巴,即挎包。
傣族的铜巴是以各种羊毛、棉线为原料编织而成。
包长30多厘米,宽20厘米。
包的正面、侧面和背面。
或编织花鸟动物,或编织几何图形,袋底饰以彩色尖刺,色彩鲜艳亮丽,做工精细,包装造型小巧,民族特色鲜明,是深受游客喜爱的纪念商品。
除了在我国销售,我们的产品还出口到缅甸和老挝。
花炮,傣语称为“骂管”,原是青年男女娱乐和抒发感情的玩具。
歌舞餐厅把包包活动搬上舞台后,花包就成了小巧精致的纪念品,深受游客喜爱。
曼景兰等地的傣族妇女抓住时机生产花袋,使之进入旅游商品市场。
2.傣族妇女的服饰,具有美丽的民族服饰和简单的优雅;哈尼族、基诺族男装,绣有各种图案,镶嵌银饰;古朴的拉祜族和布朗族妇女服饰深受国内外游客的喜爱。
根据游客的需求,国家民族工艺厂开发了富、哈尼、布朗族、拉祜族和基诺族的服装生产,将传统面料与现代面料相结合;将传统的款式、色彩、饰品与现代的款式、饰品相结合,设计缝制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民族服饰,打入市场,畅销不衰。
二、木制工艺品1、木板画用木头很精致。
以色彩鲜艳的木材和优质层压板为原料,将反映西双版纳少数民族服饰、生活习俗、民居建筑和自然风光的雕刻艺术品拼接在一个板框内,经过精心打磨和装饰。
这种木刻绘画、雕刻艺术、浮雕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画面色彩自然、古朴、典雅。
大型木刻画多用于装饰厅堂和卧室。
小木刻画被游客视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礼品,作为馈赠亲友的礼品和作为纪念品。
2、木雕、根雕传统木雕,多为木雕佛像、圣牛、金象,主要用于拜佛。
80年代以后,木雕出现了。
主要木雕产品有木象、木狮、木牛、木马、人像、变形人、木手镯、木项圈等。
根雕产品,一是动物、植物、建筑等的选材。,是按照树根的原型加工制作的;另一种是把植物的气根自然形成的各种形状勒死,再进行人工修饰而成的艺术品。
3.黑陶1991 5月,勐海县乡镇企业局在井陉八角亭所在地修建了一座工艺精美的陶器厂,生产黑陶,以满足旅游发展的需要。
1992开始生产罐、盆、壶、瓶、烟具、茶具、陶马、陶牛等63个系列产品。
该产品造型新颖独特,精雕细刻,图案古朴典雅,美观大方。
4.银饰品和蝴蝶装饰产品传统的银饰品主要有发夹、耳环、项圈、手镯、臂章、胸牌、脚链、戒指、腰带等。
蝴蝶装饰制品是鲁在90年代开发的新型工艺品。
产品主要包括蝴蝶原型工艺品。
主要产品有蝴蝶圆盘和蝴蝶标本卡;另一种是以彩蝶为原料制作56个民族的古今人物装饰蝴蝶画。
产品做工精致,小巧玲珑,色泽鲜艳亮丽,深受游客欢迎。
傣族佛教建筑
数百年前,小乘佛教传入云南西双版纳,成为傣族人信仰的宗教。
这里随处可见佛寺建筑,几乎每个村子都有佛寺,有的佛寺旁边还有佛塔。
佛寺佛塔成为傣族人民生活的中心和心目中的寺庙,佛教建筑艺术也成为傣族人民宝贵的文化艺术财富。
西双版纳傣族佛寺的建筑以重檐多坡平瓦为主。
佛寺多为方形,东西朝东,屋顶斜坡由三层组成。中殿较高,东西两侧递减交错。
屋顶采用长方形瓦,瓦尾钩在平竹椽上。
屋顶主脊与屋檐之间的脊用石灰抹平,用各种瓦片装饰。
主脊上的瓦饰呈火焰状,脊首端大多有凤凰的形象,别具一格。
曼飞龙塔(佛教寺院,僧人念经议事的场所)西侧的开放式“布苏”则是另一种风格:在三面重檐的长方形佛寺一侧的中堂部位,修建一个高度相同、两檐一个端坡的大殿,两侧修建两个人字形屋顶的房间。
以上三部分连接的地方,房檐都连成一个整体,成了一个开放式的修道院。
进入佛塔的门楼也很独特。
在一个双檐人字屋顶的一侧,一个屋顶被建造成直角,并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门亭。
屋檐下只有柱子,没有墙,四通八达供人进出。虽然它是一个复制的建筑,但由于其巧妙的布局,它显示了傣族特殊的建筑风格。
由此可以看出傣族建筑的显著特点。
也就是说,这些建筑都没有嵌入墙体的柱子。
距勐海县城14公里的景镇八角亭(又称唐杰),造型独特精致:底座为方形,折角,亭身为砖木结构八角形。
亭子有31个面和32个角,每个角上都铺着缅甸瓷砖。
八个亭子在建筑的侧面,自下而上,层层收缩,美丽地重叠直至顶端,错落有致,结构精密,别具一格。
因亭建于净真,故称净真八角亭,是傣族人民为纪念释迦牟尼而仿其所戴的金帽“卡韩中”而建。
八角亭建于1701,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景镇地区的中心佛寺。
傣历每月15日、30日,敬真地区的佛教高僧聚在亭子里,听高僧讲经,议重大宗教活动,也是高僧升佛的地方。
大多数佛塔都建在佛寺旁边或附近。
佛塔主要有:缅甸钟塔、亭塔、泰姬陵塔、密檐八角塔。
这些塔基本上是用砖砌成的,涂上石灰和油漆,大部分是实心的。
景洪市的曼飞龙佛塔属于泰国金刚塔。
这座佛塔像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由三位印度佛教传教士设计,由傣族领导人建造。建于公元1204年,距今已有800年。
塔基呈梅花形,周长42.6米。主塔高16.29米,四周八座小塔,高9.1米,八角形分布。塔身为多层葫芦形。
每个小塔里都有一个佛龛,还有一只泥凤凰在空中飞翔。
整组塔完美无瑕,美轮美奂。
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旅游胜地。
橄榄坝的傣族家庭
橄榄坝位于景洪市东南部。这里曾经是一个农场,主要种植橡胶和水稻。
1998在国家“旅游兴邦”政策的指引下,农场引进资金,依托当地傣族村寨,建设了具有傣族文化传统和习俗的阿呆园。
1999 8月1日,傣园正式开园,短短两三年,已成长为国家级旅游景区。
傣园原有的榨糖机、传说中的贝叶经、美味的傣菜,吸引了大量游客,为傣家创造了许多就业机会。
傣族人的口袋鼓鼓的。以满春满寨为例。1998年,傣族家庭平均收入一般为15000元,2000年,家庭平均收入增加到20000元。
作为景区整体规划的一部分,戴家的房子前后都铺上了厚厚的树荫,村落铺上了疯狂的柏油路。
戴家的生活变了,变得富裕小康,变得从容自信。
没有古代遗址
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