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车利用的历史情况是怎样的?
2000多年前,中国、巴比伦、波斯等古代国家就已利用古代风车抽水灌溉、碾谷。
中国关于风车的记载始于宋代。南宋刘一(1078 ~ 1161年)在《苕溪集》第三卷中记载:“老龙饮水关节细,汲水啜。一开始怀疑是地轴脚踏,风轮旋转耦合。.....我晚年也满了,说这主张胜蛙。”这里的“风轮”指的是风车的风轮,从“残年”二字推断是1140 ~ 1150左右。
明代文献中有很多关于用风车提水灌溉排水的记载。徐光启《农政全书》已出版十六年:“近河南、镇丁宅(在今河北、河南一带),挖井灌溉田地”,“山野或用风轮”。也就是在河南和镇定等省附近,大力挖井灌溉农田,有的在高寒荒野利用风旋取水。《天工吴凯》第一卷记载,阳县(今江苏扬州、泰州、江都等地)“数帆倾覆”,“排水作植”。也就是说在阳县那个地方,借助风力,用几个船帆带动侧翻,把沼泽里的积水抽干,以便种庄稼。明代佟济《水车铺》描写零陵(今湖南永州、广西泉州)利用风翻车的情景:“零陵水车之风作车轮,江边夜响。轮盘赌的轮盘直径有三英尺,但是水的声音在风轮上。.....轮盘水到沟里,分发高田种小米。不需要人转盘,每年只修轮子。”本文中提到的直径为三英尺的风车是一个垂直轴“大风车”这是对水平风车、灯笼风车和垂直风车的完美描述。说明在明朝以前,中国人会制造将风力的直线运动转化为风轮旋转运动的风车,在风能的利用上前进了一大步。
后来方以智《物理要诀》载:“用六帆以水灌溉田地,……”描述了用帆灌溉田地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