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历史背景

以前看过沈从文的《边城》,知道故事发生在秀山红安古镇。这次受邀参加重庆秀山武陵山商品交易会,以为只是抽空逛逛古镇。

秀山距离重庆主城400多公里。虽然有高速公路相连,但开车也要四五个小时。目前坐火车还没有高铁。从重庆到秀山只能坐绿皮火车,开车要5个半小时。绿皮火车虽然慢了点,但是沿途还是有一些值得一看的风景。

秀山是一个远离重庆主城区的县城。它毗邻贵州和湖南。三省市交界处是秀山县红安镇,距离秀山县城47公里。号称“一脚踏三省”,也是重庆“渝东南第一门”。

坐车去景点。红安古镇景区的入口在渝湘桥的重庆一侧,桥的中心是重庆和湖南的分界线。站在桥头,可以看到桥头牌坊上写着“渝东南第一门”的字样。大门是重庆直辖后在渝东南修建的标志性建筑,代表着重庆在该地区的新形象。桥边的大石头上立着“渝湘黔边城”的字样,两边是两排小字:“韩苗土家族* * *助力大业,在洪察再立新功将共筑小康”,寓意各民族团结和谐繁荣。

从桥的左侧,我们进入了古镇。站在河堤上,我们看到这里的古建筑依山傍水而建,全是青砖青瓦,造型独特,有土家苗寨风情。这里有树有树,碧波荡漾的河中有游船过水,风景如画。

在《边城》中,有这样一段对美景的描述。“一条小溪顺流而下,绕山而流,三里左右流入查东河。如果人们走过小溪,翻过小山,他们将到达只有一英里远的茶洞城的边缘。溪水如弓,山路如弓弦,远近有细微差别。这条小溪大约有20英尺宽,河床是由大石头构成的。静静的河水即使太深艾蒿落不到底,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的鱼也数得过来。由于溪是川湘之间的隧道,限于财力,无法架桥,故安排方头渡船。”以前从书上知道边城的美景,现在出现在眼前。

红安古镇与湖南茶洞镇仅一河之隔。书中描写的美景,作为当时的文艺青年,我在脑海中无数次看到这样的场景。在清澈的河边,住着一家人。老人是个摆渡人,小女孩是他的孙女崔璀,还有一只黄色的狗。他们每天在河里接路人,过着简单安静的生活。这个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也可以说我是从梦里来的。

除了这里美丽的风景,刘邓陆军第二战场指挥部旧址也在这里。解放战争时期,刘邓的军队向西南进军,红安是重庆的第一站。警长刘邓驻扎在街上的复兴银行指挥战斗。今天,一座进军西南的纪念碑矗立在这里,上面有邓小平题词“向西南进军”。这里应该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

其实红安古镇并不大。它由河边的几十个房间组成。石路穿梭期间,石梯码头延伸至江边渡口。河边有吊脚楼,住人,开窗晾衣服。初冬的阳光,石板路上行人不多,大多是游客。街上的一些小店开门做生意,整个小镇显得特别安静祥和。河里的船在平静的河里行驶。生活在古镇的人是那么的不紧不慢,远离喧嚣,与世无争。《边城》在淳朴中悠然自得。

河边码头的石阶上矗立着一座红色的小塔。我好奇的问了当地人,他们告诉我这是文革时期专门用来写毛主席语录的,他们也叫语录塔。红色老区的人就是这么任性,用这种独特的方式记录了那段历史。这应该是文革遗留下来的一段难得的红色记忆。

跨过风雨桥,就到了“一脚踩三省吾身”的三省阁。所谓“一脚踏三省”,就是在三省交界处建亭。在这个亭子里可以听到来自这三个方向的叫声。这就是“乌鸦三省亭”的由来。

这里还有一个奇怪的岛,叫“三不管”岛。不管这个岛是不是当地不知名的岛。解放前,这个小岛不属于四川(今重庆),也不属于湖南和贵州。如果当地人开价,他们都会来这里,不管多黑,三方地方政府都不会过问。久而久之,这里成了著名的三无岛。如今,这三个岛上都有度假村,已成为渝湘黔边区最大的旅游、餐饮、娱乐、休闲胜地。如果你有时间,你一定要尝尝当地的食物。当地人通过精心烹制,将湖南产的鱼、贵州产的豆腐、重庆产的泡菜,浓缩成一锅叫做“三省一锅”的红安酸菜鱼。这种象征着三地和谐的美食,是当地美食的一绝。不得不感叹普通人的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秀山值得一看的地方很多,有秀山古镇西街、中国微电影城、凤凰山灯民俗旅游区、川河盖景区、大溪酉水、雾灵山景区等。

秀山还有很多好吃的,有小米辣米豆腐,本地鸡汤,豆腐鱼,苗腊肉,绿豆粉,豆腐乳,油饼等等。有时间一定要好好品味。

书中的边城,画中的秀山。总之,概括了秀山如画的风景,不愧为中国最美的乡村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