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联合历史研究报告的历史认识是中日关系的沉没。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但近代以来,由于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侵略战争,两国关系走上了荆棘之路。虽然战争已经结束60多年了,但日本社会一直存在否认侵略战争责任的倾向,也出现了日本政客参拜靖国神社、修改历史教科书等事件,将中日关系推到了冰点。

对历史问题的认识是困扰中日关系的主要症结之一。2009年8月26日发布的第五次中日联合舆论调查(由中国日报社和日本言论NPO联合实施)显示,日本民众对日本产生“不良印象”的原因有三:一是“日本* * *发表了伤害日本人民感情的言论和行为”,二是“历史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三是“中日之间发生了战争”。

“历史认识问题是战后影响中日关系的主要问题之一。战后,日本国内一直存在逃避侵略战争责任、否认侵略战争史实的言行。这种不负责任的言行是中日历史问题久拖不决,造成不健康环境的根本原因,”中日联合历史研究委员会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卜平说。“中日历史问题引起了双方人民的关注,我们应该正视这段共同的历史,这也是中日共同史研究的初衷。”

“历史认识问题在中日关系中如此重要,以至于阻碍两国现实关系发展的现象,可以视为国际关系中罕见的特例。究其原因,是日本社会中有人试图以回避、掩盖甚至歪曲的方式为历史翻案,结果却适得其反,激起了日本社会对中日历史问题的极大关注。因此,现实地面对历史是翻过历史这一页的唯一途径,也是中日两国和平友好的长久之道。”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王建朗说。

事实上,中日两国在90年代就试图通过共同研究来解决两国之间的历史问题。65438年至0995年,根据当时首相村山富市的提议,日本政府开始实施以亚洲邻国为重点的十年“和平交流计划”。作为该计划的一部分,日本政府在东京的日中友好会馆设立了“日中历史研究中心”,在日本社会科学院设立了“日中历史研究中心”,组织日本学者在该框架下进行历史研究。中国历史学会会长、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张海鹏告诉记者,日本社会科学院受中国外交部委托,从1998到2004年“协助”日方进行历史研究。研究主要以课题的形式进行,中日的研究课题分别发表。在这项研究中,中国虽然是以“帮助者”的身份出现,但却为后来的“共同”研究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