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屈原历史地位的两重性

屈原的能量不是“爱国心能量”,而是“高度自发的能量”。“申遗”成功后,去年成为法定假日。中秋节让我想起了它的诞生:我认为屈原的能量不是“爱国的能量”,而是“高度自发的能量”。为什么?一般来说,传统节日一定有其独特的能量在储存,否则,流传不到现在。因为端午节是和人们的想象联系在一起的,比如屈原作为一种奇特的人格象征,角粟和龙舟作为一种特殊的食物,它的能量无非就是屈原的能量——端午节的能量就是屈原的能量。那么,屈原的能量是什么?在教科书的引导下,宣传、和平、通达的朴素思想,大多数中国人从小就形成了对屈原能量的相同认识——爱国心能。“爱国”的最大程度就是像屈原那样“死”。至于其他的能量,比如自力更生,同情人民,只不过是对其自爱的民族能量的粉饰而已。

作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这是关于屈原能量的一个主流且根深蒂固的不雅点。我想说,这个不雅点是个错误——屈原真正的能量其实不是所谓的“爱国心能量”。那么,屈原真正的能量是什么?在我看来,屈原真正的能量是高度自发的能量。蕴含在“世浊我独,世醉我独”的千古绝唱中。当代人都是迷茫的——他们的能量不是真正清醒的——但屈原本人是清醒的,这宣告了屈原是1个理性成熟的个体,具有高度的自发能量。也正因为如此,屈原才有了异于今人的人格魅力:他坚决拒绝“喂坏他,啜饮他”,用“死”来证明自己的清白。用“能量的高度自发性”代替“爱自己的民族能量”,是对普杰能,也就是屈原能的一个根本处理。这种待遇对溥杰的精力,也就是屈原的精力是没有意义的。

轴心时代以来的2500多年,中国人的能量境界一直处于“诸人皆浊”的不自觉状态,很少有“唯我独尊”的人。所以,从根本上说,今天的中国还不如屈原那个时代进步。我们今天“颂扬”溥杰,“悼念”屈原,就是这个原因。从根本上说,要学习和担当溥杰、屈原的“真精神”——“高度的自发能量”,即“熟悉自己”,把自己从“大家都糊涂了”的闲人中拖出来,达到高度的自发能量和自力更生。屈原永远不会死!

难过什么。红木案上画的玉面,展开的纸卷,是谁写的,是谁的生死之恋?端午节遐想:屈原精神端午节冬天来了,春天也不远了。

你说你想扔掉这个。她说我蠢到骨髓;端午节想到你我总是甜甜的笑,想到失去你我就莫名的痛。即使这样,我也想要你给我的幸福。这种幸福虽然有点痛苦,但是错过的也很多,很可惜。本已汹涌的心,经过岁月的洗礼,渐渐平静下来。

当你看着湖面时,湖面上不时有毛毛雨引起的涟漪,但那不是美丽的画面,那是让我心碎的加速器!端午节小气的把那些不开心生气的人都记住,然后拿出来一遍又一遍的说。就像我的初吻,并没有像我想象的那样发展。有时候我在想,是不是我高估了爱情的力量,还是低估了现实的残酷。

端午遐想(因为我平时处理的比较随便)下午我们去了嵩县的宫媛街,在一个陌生的城市,一个没人认识的地方,感觉不一样。梧桐树还是那么大,金黄的梧桐叶随风飘荡。我孤独一生,等待弹奏爱的乐章?端午遐想:我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