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城市旧址在哪里?
中国“两弹”城旧址是指为了发展中国尖端国防科技而研制“两弹”(-和-)的中心。
中国“两弹”城市旧址,是发展高能物理和热,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和军事实力的地方。
中国“两弹”城市旧址,是中国全国科技精英曾经聚集的地方,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倾注心血,举世瞩目。
中国“两弹”城旧址位于绵阳市梓潼县西郊长青山西麓,处于四川盆地向盆地周边山区的过渡地带,面积数平方公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民经济恢复后,党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964年5月以后,在美苏加紧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的形势下,经济工作备战问题被提上党的重要议事日程,大规模三线(战略后方)建设开始布局。因此,中央决定对一二线建设采取“停”、“缩”、“动”、“分”、“扶”的政策,这实际上是对国民经济的又一次重大调整。
早在1958,国防尖端科技的发展就在聂的主持下迈上了一个台阶。1961年,中央作出了以发展“两弹”(-和-)为中心,加快国防科研和工业发展的重大决策。1962 165438+10月,中央成立了以——、聂、罗瑞卿等为首的十五人专门委员会,负责组织领导两弹的研制工作。毛泽东指示“以极大的合作来做这项工作”。-我花了很多心血。在科技人员、解放军官兵和有关部门职工干部的努力下,中国于6月6日196410成功夺得首枚金牌。这代表了当时中国科技的新水平。中国自力更生取得了这一辉煌成就,有力地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讹诈,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政府声明,中国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中国的核试验、发展和——完全是为了防御,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威胁。中国政府郑重声明,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根据中央的这一方针、战略决策和部署,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党中央从备战角度出发,以国防科技工业为重点,在西南和西北地区进行大规模建设,形成国家重要的战略后方基地。1964年,根据毛泽东主席的提议,中央正式作出了建设“三线”的决定。从1964下半年开始大规模“三线”建设。中央已将四川确定为“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绵阳地处中国腹地,西北边缘有山高谷深的龙门山,地势向东南逐渐降低,形成盆地周边的山地,符合“三线”建设依山、散、隐的自然条件。全区19个县,人口近千万,劳动力资源丰富。随着宝成铁路和地方公路的发展,各方条件都有所改善,国家“一五”和“二五”计划得到完善。绵阳工业发展基础好,资源丰富,气候条件温和,是建设“三线”的理想地区,安排了一大批大型骨干项目。梓潼县,位于绵阳东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其中低山占总面积的39.8%,丘陵占45.3%,平坝占14.9%。以通江为界,东有深山,海拔800米左右,西有丘陵,海拔500-600米。通江两岸为冲积平坝,串珠状,地势平坦开阔。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平均气温16.5℃,年均降雨量935.8毫米,全县森林覆盖率38%,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梓潼县历史悠久。地处金牛蜀道南段和“千里三十万树”的翠云画廊、剑门蜀道、国道108。距北京东北2048公里,成都西南192公里,距绵阳市区47公里,宝成铁路小西坝火车站西57公里。全县面积65438+。
1965年5月,中央批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在绵阳建设科研基地。经调查选址,安县、梓潼、剑阁* *共有15个项目。研究所选在梓潼。从1965下半年开始,国营曙光机械公司(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前身)的设计院从青海等地迁到梓潼,开始勘察设计。随着曙光公司(当时也叫九院)的搬迁,还有中国人民解放军野战工程部队和内卫——部队8040、8342、7983、0056。核工业部二十三公司、二十四公司等大型建筑工程公司也纷纷落户梓潼,修厂房、修路、架桥,在县城开辟了一个由南向北的“三线”建设大战场。梓潼人也热烈欢迎“三线”建设大军的到来,腾房、让地、种菜、筛砂石、修桥修路、做保安。
“三线”在梓潼的发展,特别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所及其所属科研院所的大规模部署和快速建设,为梓潼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天赐良机,给梓潼人民带来了福音。该县的道路交通、供水、电力照明、城市发展和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和发展。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就在梓潼,党和国家领导人经常来梓潼。特别是研制“两弹”的开国元勋邓稼先长期在梓潼生活工作,负责国防科工委的张爱萍将军也在梓潼。梓潼汇聚了多国专家精英,研究尖端科技,为这片古老而美丽的土地增添了现代尖端科技的魔力。
后来,国家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缓和国际军备竞赛,解决条块分割、过于分散、运输战线长等矛盾,以发挥适当的集中研究,促进军品向民品转化。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原核九院)基地由梓潼城西长青山脚下的白家湾迁至涪江以东相邻的绵阳市游仙区周家湾和沈家湾,并在此建立了新的科研基地。由于搬迁项目的计划于1983年9月最终确定,因此项目的代号为“839”。此后,新的科研基地逐步建立和完善,老基地也逐步完成了历史任务。随着新基地的建成、完善和使用,原科研机构的工作人员逐渐撤离梓潼旧址。这些闲置的原国有资产,除一部分留作原九院部分退休职工安置,由九院安排人员自行使用管理外,其余房屋等资产大部分移交梓潼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管理。
如今,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原核九院)科研基地虽已迁至绵阳,但原“两弹”城市旧址仍是中国发展国防尖端科技的基地,作为历史见证留存,成为国家在历史上永远发展国防尖端科技的基础之一。原九院工作人员与梓潼人民的深厚友谊将长存,梓潼人民将永远怀念原九院在梓潼20多年的日日夜夜。“两弹之父”邓稼先的工作室,邓稼先等科学家的故居,国防科工委张爱萍将军等领导居住过的将军楼,依然赫然耸立。“两弹”城内花木繁茂开放,鸟语花香,鸟语花香,一片祥和的天地,蓝天白云下欢声笑语频繁。
中国“两弹”城市旧址,是永远抹不去的红色记忆!
中国“两弹”城市旧址是一个很好的红色旅游基地,是对青少年和全体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