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赞美老师的故事。

1,儒商始祖子贡:尊师重道,真诚孝顺的典范。

子贡是孔子的优秀弟子,后来弃官,成为孔子最富有的弟子。商界一直公认他是“儒商始祖”。

公元前479年,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突然去世。孔子死后,他的弟子们都哀悼了三年,离开了。只有自贡建宅的墓,他守墓六年,可见他是中国第一个尊师重道的人。后人感受到了这一点,建造了三座房屋和一座纪念碑。

2.民族英雄岳飞:尊师重道,终身向往。

岳飞(谥号:穆)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军事家,南宋时期著名的抗金统帅。他的军事才能被誉为宋辽金西夏时期最杰出的武将。

岳飞的老师叫周统。据说他力气很大,能拉300斤的弓箭。周统死后,岳飞一定会去老师的坟前痛哭一场。痛哭一场后,他一定会拿起老师送的300斤的弓,射出三支箭,才回去。他念念不忘老师恩情的真情实感,恰恰是他日后报效国家的忠诚。

3.科学家:程把薛老师尊为楷模。

成语“程门·雪梨”家喻户晓。它来自北宋著名理学家师洋的故事。

师洋,将乐县人,四岁进村读书,七岁会写诗,八岁会作诗,被称为神童。十五岁学经,九年列西宁秀才。有一年,师洋在去浏阳做县令的路上,特意绕道洛阳,拜见了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程颐。

冬天的一天,师洋和他的同学尤左对某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于是他们去老师家求教。当他们在寒风中来到程颐的家时,碰巧师洋先生正坐在火炉旁冥想和休息。怕打扰老师,他们恭恭敬敬地站在门外,等着王先生醒来。过了很久,程颐醒来,从窗口发现和尤左站在雪地里,只见他们浑身是雪。

从此,“程门·雪梨”的故事成了一个永远的尊师重教的美谈。

4.汉武帝刘庄:放下九尊之身,尊师重道。

东汉第二个皇帝刘庄和明帝统治时期,官方管理非常明确,领土稳定统一。

桓荣博士是汉明帝当太子时的老师,明帝一直非常尊敬这位老师。后来继位,成为“尊桓荣为师”的皇帝。有一次,明帝去太常府,那里放着老师的桌椅,于是请老师桓荣坐在东边,召集所有的文武百官当场向师生们致敬。桓荣生病时,明帝派人去慰问,甚至亲自去看望他。

桓荣死时,明帝也换了衣服,亲自参加了葬礼,并为他的孩子做了妥善的安排。明帝能放下自己九尊体至尊的地位去尊师重道,足见其用心和风度,值得学习。

5.作家鲁迅:访师是美谈。

鲁迅是中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评论家和革命家,伟人毛泽东称他为“中国文化大革命的统帅”。

鲁迅十二岁时曾到三潭印月,师从寿吴京先生。鲁迅先生一向敬重寿吴京先生。18岁去南京读书。每逢假期回绍兴,他总要抽空去看望寿老先生。从1902到1909,鲁迅出国留学。在这八年中,鲁迅经常给寿先生写信,报告他在外国的学习情况。

1906年6月,鲁迅从日本回到绍兴迎娶朱安女士,在绍兴仅逗留四天,却仍专程去看望年过六旬的寿老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