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历史的进来!

女真——中国东北的古老民族名称。它与苏慎、楼、卜基珲等都有历史渊源。五代时,契丹人开始称黑水莫宏为女真,从此女真这一名称彻底取代了莫宏。

辽天仙元年(926),太祖卢野阿宝灭渤海,渤海曾是唐朝的藩属国。部分女真随渤海人南迁,并入辽国,被辽国政府称为“成熟女真”。但留在家乡的女真并没有入辽国,辽人称她为“天生女真”。

辽代中后期,女真渔猎部落的“完颜部”逐渐强大。他们建起茅屋,结束了漂泊的渔猎生活,定居在焦楚湖水(今阿什河)一带。大规模从事农业生产,掌握了冶铁技术,出现了贵族阶级和私有财产,阶级分化非常明显。当时甚至有一系列习惯法规定杀人者要赔偿牛马,开始向阶级社会过渡。五谷汗(1021 ~ 1074)任部落酋长时,建立官家,开始统一女真各部门,被女真各部门推举为“极猛”,同时接受辽朝授予的“我们女真部门”官衔,成为辽朝下的部落政权,世袭。到鹦哥成为首都时,其他女真部落被禁止自称极其强大,而那些善于信任纸牌的人则由法律统治,逐渐加强了部落的中央集权。

辽朝末期,完颜部首领完颜阿骨打(1068 ~ 1123)开始揭竿而起,反抗辽朝对女真的残酷统治。1165438年建立朝廷,称“大女真”,后改名。金朝于1125年灭辽,1127年灭北宋,成为中国北方的封建王朝,与南宋、西夏对峙,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下游置于金朝直接管辖之下。

女真在金朝建立之前,使用契丹文字作为隶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用契丹文字创制女真文字,大小与女真文字不同。和汉语一样,女真文字成了金朝的通用文字。因为很少有人熟悉女真文字,所以只在宫廷贵族中使用。女真通过模仿辽朝和宋朝的制度建立了自己的宫廷音乐和仪式制度,通过模仿辽朝的官制建立了宫廷服饰和祭祀制度。在北京被授予孔子的称号后,他成为“盛宴公爵”,并开放科举考试,招募和支持文人阶层在法院任职。

金朝为了加强对汉族地区的统治,将孟安莫克(军户——相当于后来的八旗)迁到中原各地,使其与汉族杂居,加速了女真的封建化,也促使女真进一步接受了中原高度发达的封建经济和文化。到金熙宗时,中原女真已经完全与汉族同化,广泛使用汉文、汉姓、汉服,使她的民族特色逐渐从中原消失。到了元朝,迁移到中原各地、散居在辽东的女真人、渤海人、契丹人、朝鲜人,与中国北方的汉人一起被视为汉人,在元朝被列为三等人种。金朝是历史上汉化程度较高的少数民族政权之一。

而留在东北边疆的女真仍以渔猎为生,社会发展缓慢,部分还处于原始阶段。元代,黑龙江依兰地区有温韬、胡力格、驼窝、多托、博古江五处军民住宅。黑龙江下游和黑龙江北部的房屋,女真水大大路和正东原帅府管辖下的女真部落,是女真渔猎生活的一部分。这部分是后来满族人的祖先。

金朝灭亡后,迁居内地的汉化女真与散居东北的部落女真在文化和血缘上彻底断绝。内地约有百万女真被元朝廷编为汉家,主要居住在河南、山东等地,其原有的民族特色早已荡然无存。(时至今日,山东的俞、廖等姓氏多为金元女真后裔。)

从明初到明中叶,东北广大地区的女真被明政府划分为建州、海西、东海(野人)三个部分。最初建州女真分布在牡丹江、绥芬河、长白山一带。海西女真分布在今天的松花江流域;东海女真人分散在黑龙江和库页岛。明初至明中叶,明政府在女真居住地设置卫生所和保健所,逐渐增多。后来的卫生所、保健所多达384个,一直在朝廷的奴隶子弟首都名下。都督、都督、同知、主簿、千户长、百户长等卫生保健所的长官,都是女真各部长官。明朝廷赐封,要求定期进京述职,纳贡。并先后在广宁、开原、抚顺、清河、□阳、宽甸等地开设马市进行交易。这种警卫叫拘留警卫站,所以还是由辽东司令部控制。海西女真还失去了明朝官员哈()。从明朝永乐九年(1411)到宣德八年(1433)的二十多年间,她多次被朝廷任命为奴才(黑龙江下游)。永乐十一年(1413)、宣德八年,永宁寺修建重修(横滚河交汇处的特灵古城,黑龙江省入海口附近),两次竖立于寺前。前者名为《永宁寺的故事》,后者名为《永宁永宁寺重建的故事》,详细记录了努尔戆徒和永宁寺的建立过程。碑上刻着四种文字:汉、女真、蒙古、藏。封号都是以伊士哈为首,下面有几十人,有汉族、女真、蒙古等民族,是明朝东北疆域和女真各部都是明朝本地人的历史见证。

明朝女真各部中,建州女真部落,袁胡里改逃懒,明初酋长阿哈楚和蒙格帖木儿率部返回永乐。皇帝下诏,先后设立三卫(建州卫、建州左卫、建州右卫),并设都督统辖。海西的卫生院后来发展为叶赫、惠法、哈达、乌拉。受东海女真影响,建州、海西两部相继南迁。嘉靖年间(1522 ~ 1566),建州女真属于今天抚顺以东的苏子河地区。海西四部分散在开原以北的辉发河流域。建州、海西生产力发展较快,农耕技术相对提高。铁制工具和牛耕被广泛使用,并迅速从采集狩猎经济转向农业经济,进入从奴隶制到封建制的发展阶段。大臣们叫贝勒和贝子,他们拥有大量的奴隶(阿哈),成为奴隶主(二真),而大批走出草原丛林的猎户开始开垦土地,成为农民的平民,被称为伊尔根。设立保健所的永宁寺碑和努尔干纪念碑,背面都有中文和女真的相关记载,是女真文字资料中的瑰宝。

明朝万历十一年(1583),女真杰出领袖、蒙古铁木尔第六世孙努尔哈赤揭竿而起,统一了国家各部。万历十七年(1589),明朝廷封努尔哈赤为都督,升左都督,后授龙虎将军。努尔哈赤先后吞并海西四部,征服东海女真,统一了分散在东北的女真诸部。在统一过程中,努尔哈赤改进了女真“鲁牛”原有的狩猎生产组织形式,创建了军政合一的社会组织“八旗”。天命元年(1616),努尔哈赤背叛明朝,自称大汗,以已灭绝的“晋”为国名,史称后晋。目前,关于建国前后金时期的社会性质,存在着较大的分歧,讨论正在向纵深发展。

天命十一年(1626),努尔哈赤在宁远之战中被射死。其第八子皇太极继位大汗位,天聪九年(1635),改八旗“女真”为“满洲”。从此满洲取代女真为姓,八旗之外的其他女真各部也分别以赫哲族和赫哲族为姓。天聪十年(1636),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定都沈阳,最终统一中国,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清朝统治时期,和原来的金朝一样,旗人中的满人、满人逐渐被遗忘,民族特色逐渐消失,与中原各民族融为一体。从太平天国到清朝灭亡,满族旗人失去了原有的优势地位,逐渐改变族谱,改称汉姓。比如满语常用的“关”、“谭”等姓氏,就是原来的“瓜儿家”、“塔塔”等等。

今天,没有人能说或听满语。只有一些生活在俄罗斯的满族后裔会说几句话。满族实际上已经成为汉族的另一个文化继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