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简介
季羡林(1911 . 8 . 6-2009 . 7 . 11)于2009年7月9日上午9时在北京301医院去世。他精通语言,会说英语、德语、梵语和巴利语,能看懂俄语和法语,尤其是东北语。他是世界上少数精通这种语言的学者之一。
季羡林先生在各个学术领域驰骋,研究翻译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经典,如举世瞩目的印度两大史诗之一的梵文巨著《沙贡达罗》和《罗摩衍那》。
季羡林支持聊城大学的发展,多次到访聊城大学,并欣然被聘为名誉校长,在家乡留下了与这所大学不可分割的感情。
1981聊城师范学院正式成立后的第二年,季羡林应邀出席新生开学典礼,举办“从比较文学到中印文化交流”学术讲座,成为聊城大学发展史上第一批聘请的校外兼职教授。
1982 10 6月10任学校名誉校长,还热情地题写了“鲁西最高学府,山东璀璨明珠”“聊城师范学院图书馆”等题词。1999建校25周年,受邀书写聊天老师“敬业、博学、务实、创新”的校训,从北京赶来参加校庆活动。
教育部批准聊城大学更名后,他为学校题词“聊城大学的建立,如其名,顺乎自然,应乎人情。我要看遍鲁西的桃李,文笔满山遍野,韵味在中国流行。为了鲁西庆,为了山东,为了祖国庆!”恭喜你。
2002年9月26日,在聊城大学揭牌仪式上,北京大学副校长郝斌专程代表北大和季羡林先生出席仪式,并带来了季羡林先生在解放军北京301医院病床上写的《聊城大学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他代表季羡林接受了名誉会长的聘书。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季羡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