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分析了五代十国割据的原因和影响。
唐末藩镇割据,是分裂的开始。
唐朝的时候,藩镇的势力很大。藩镇军官拥有地方军政大权,权力可以世袭,不听中央指挥。这主要是由于晚唐政府军制解体,采取了“募兵制”。军队由地方军事长官指挥,外力重,内力轻,导致中央力量薄弱,无法控制地方。再加上中央政府的政治腐败,失去了控制全国的能力。地方政府还拥有经济自主权,这最终导致了缓冲地区割据政权的形成。
第二个原因是黄巢起义。
黄巢起义大大加速了唐朝的灭亡。它进一步打击了中央政府的实力和地方家族的影响,并使一批新军阀在镇压黄巢和秦王的旗帜下相继崛起。此后,当地分裂势力形成。有点像东汉末年的情况,全民打着维护中央的旗号搞地方割据。
公元907年,朱温废黜了唐朝末代皇帝唐哀帝,建立了“梁”政权,史称“侯亮”。五代十国正式开始。
二、五代十国分裂政权的情况:
五代十国是晚唐割据的延续和发展,也是从长期割据走向统一的过渡时期。从表面上看,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混乱、动荡、黑暗的历史时期。其实这个时期一直都有统一的因素,而且统一的因素在不断的增长。统一因素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和文化思想,尤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思想,起着强大的凝聚力作用。正是由于诸多统一因素,五代十国不同于十六国和南北朝,在短时间内从分裂走向统一。正如熊先生所说:“这一时期是历史辩证运动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正在走向一个新的阶段。”○21本文不对这些统一因素作全面的论述,只就割据政权的特点对统一的客观影响谈一些看法。
首先,五代十国时期,中原王朝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都有绝对优势。所有中原王朝一直以正统的中央王朝自居,十国都是暴虐霸道的政权。他们一直把自己视为正确的立场,以统一天下为己任。中原王朝作为新月的地位决定了统一事业必然由中原王朝来完成,只是在等待时机。这也是五代十国分裂半个世纪后迅速走向统一的政治因素之一。后梁王朝建立后,处于三面受敌的局面。北方有晋王李克用、李父子,幽州王刘仁公、刘寿光父子。南淮南杨行密分裂势力;李是的歧王,在西部有割据势力。李还号召“复兴唐朝”,上书淮南的李克用、剑南和杨W,共同讨伐,并推举李克用为盟主。总之,侯亮政局始终处于战乱状态,特别是与晋王在山西的长期拉锯战,使民众对征兵感到厌倦,社会矛盾十分尖锐,严重影响了政局的稳定,主客观条件没有统一。
后唐灭梁后,北方暂时统一。庄宗素有统一之志。当时京南的高继兴去朝廷见他。庄宗曾问他,吴国和蜀国谁先来?不久,进军剑南,与齐合并,灭前蜀,夺得汉中、梁川之地。此时后唐的疆域正处于五代的鼎盛时期。唐平蜀国和南方割据国都震惊了,高继兴吓得连手上的筷子都掉了下来。马殷闻讯,立即上表,愿回到老衡山脚下,为其系上丝带,以保晚年。然而,庄宗并没有利用平舒带来的有利形势进一步统一全国,反而因其倒行逆施而被杀灭族。晚唐明朝时期,出现过短暂的“小康”局面,但对方镇奉行绥靖政策。此后,国家局势日益衰落,更不可能完成统一大业。
依靠契丹支持夺取政权的后晋后汉王朝,对外受到北方契丹的牵制和骚扰,无暇顾及南方,内部政治腐败,市镇骄横,根本无力统一全国。
在南方割据政权中,唯一最有条件统一全国的是南唐。南唐不仅疆域辽阔,经济发达,而且拥有十国中最完整的封建文物体系。南唐建立后,实行“环保惠民”政策,社会经济大发展,国力日盛。当时只有南唐能和中原王朝抗衡。南唐的祖?有自己统一全国的战略构想,但过于谨慎,认为条件尚未成熟,不主张贸然出兵,对统一缺乏信心。中柱李?他改变了父亲的策略,使用福建和楚国的士兵。结果陷入泥淖,失去了统一的千载难逢的机会。从此南唐国势一落千丈。当后周强盛起来后,南唐陷入了被动的局面,不得不废除皇帝的名号,改作后周。
随着历史的发展,统一的重任最终落在了中原周朝后期的柴荣和北宋的赵匡胤肩上。后周皇帝郭威在位时间短,只能实现政治稳定,无暇进行统一活动。周世宗、柴荣继位后,以大无畏的创新精神,进行了整顿和改革,革除了五代积累的诸多陋习,初步澄清了中原近二百年的混乱局面,恢复和加强了经济实力,打破了分而治之的局面,为全国统一开辟了道路。于是周世宗先后进行了三次统一战争,即收复西北的秦、丰、成、桀四国;攻取南唐十四州与北汉、契丹北伐。虽然后周的统一大业因柴荣在北伐途中患病而中止,但这三次统一战争为北宋统一全国,结束五代十国割据局面奠定了基础。其次,十国与中原王朝政治关系的差异以及南方割据政权的“环保惠民”政策也为国家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
如前所述,十国与中原王朝政治关系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和地理环境的差异,以及五代所采取的相对灵活的外交策略。同时也是中原王朝为防止南方政权联合而采取的外交手段。中原王朝与吴越、楚的结盟,不仅分化瓦解了南方割据政权可能的联盟,而且形成了三面包围南方最强大对手的局面,有效遏制了南方,使南方统一中原的战略构想难以实现。正是这种复杂微妙的政治关系,使得南方的分裂势力形成了制衡的格局,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南方割据政权普遍采取“环保惠民”政策,这是这种平衡格局在政策上的体现,而“环保惠民”政策又反过来稳定了平衡格局。正是因为这种制衡关系,南方所有割据政权基本都可以从五代十国的历史开始。南唐是第一个打破平衡格局的南方政权。它用的是福建和楚国的军队,但很快陷入泥潭,暴露了它扩张领土的野心。当时中原王朝的后周变得强大,南唐成为了后周统一南方的第一个目标。
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的政治军事实力远不如北方,但整个南方的整体经济实力却大大超过了北方。一旦南方统一,势必会形成历史上第二次南北对峙的局面,所以统一的进程会大大推迟。南方割据势力相互制衡的格局,无疑阻止了南方率先统一,再次形成南北两朝对峙。这样,在对北宋实施“先南后北”的统一战略时,就轻而易举地将南方政权逐一击破,从而加速了北宋的统一进程,最终结束了五代十国割据的局面,完成了国家统一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