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年前数据分析a股的变化。

变化:从数据分析一年左右的a股

回忆总是美好的。1年前的7月,a股结束了长达6年的“长熊之旅”。2014年6月,央行两年多来首次降息,推动了a股接下来7个月的牛市。现在a股从最高点跌了近40%或者2000点。那么牛市一周年之后,a股发生了什么?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对比一下今年以来a股的各种数据。会发生什么?

再来看指数涨跌的核心数据:去年a股上涨52.87%,今年以来,a股已经从顶峰时的56%变成目前的1%。全球股市方面,美国和英国也是先涨后跌。2014年,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日本股市分别上涨7.52%、2.65%、-0.54%、-2.71%、7.12%。自2015以来,分别为-8.37%、4.75%、8.06%、-6.06%、4.66%。与股市涨跌密切相关的是市值的比较。2014年末,沪深两市总市值为37万亿元,今年5月升至62.7万亿元的历史高位。到8月底,这一数字已降至43.8万亿元。

看看股市各种数据的对比。2014年末,沪深300、中小板、创业板市盈率分别为12.91、42.59、63.76倍,到今年5月末分别为16.83、83.12、140.92倍。目前在融资余额方面,变化比较直观。2014年末,沪深两市两融余额刚刚突破1万亿大关。今年5月底,这个数字超过了2万亿,但随后就像悬崖一样掉了下来。仅仅三个月后,沪深两市的余额已经跌破万亿。

从个股来看,2014年末,两市仅有贵州茅台一只百元股。到今年5月底,百元股扩大到79只,其中部分(全通教育)达到高于400元的历史高价。目前百元股数量为11,价格最高的是停牌的荀攸科技,为218.89元。

可以说大部分股票数据与股市基本一致,但也有例外。AH溢价指数从去年年中开始连续上涨。即使a股经历了两轮大跌,但仍能创出新高,可能与今年港股市场表现不佳有关。香港恒生指数今年以来下跌近9%,恒生国企指数下跌18.9%。

股市冲高回落,结果可能和人们想的不完全一样。1年前和1年后有很多不同和相似之处。比结果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带来的启示。

首先,应该重视金融产品的去杠杆化。回顾今年股市的大起大落,资金杠杆的过度使用以及随后的快速收缩无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制定合理的杠杆使用规则,建立符合市场实际情况的杠杆率,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申万宏源分析师桂认为,资本市场需要杠杆,但杠杆的使用必须符合中国资本市场的实际。无论是信用交易还是杠杆金融产品,如何把握它们的“度”才是关键。在这里,作为主导的金融机构,确实需要承担责任。从稳定市场和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应该认真审视金融产品降杠杆问题,从制度层面解决这个问题。

第二,股市波动有“危险”也有“机会”。上半年奋力上涨、点燃市场热度的a股,在最后两个月被消耗殆尽,涨幅全部“回吐”。诺亚财富东北区CEO徐克强认为,这次波动是中国资本市场将个人投资者主导的市场转变为机构投资者主导的市场的契机。其次,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从业者大多是互联网出身的人。不管做什么金融,只要涉及到金融,风控能力就是核心。所以这种股市波动一定要经历,越早经历越好。

第三,股市的运行逻辑没有改变。国泰君安表示,改革创新仍然是中国经济内生转型的核心逻辑,国企和央企改革、创新创业的思想深入人心,中国新的增长动力仍然充沛,隐含着一个核心逻辑,创新改革和经济逐步企稳的核心逻辑不变。

回到股市,投资者对后期预期有些悲观。如果今年经济呈现L型走势,强化改革预期是恢复市场信心的重中之重。比如最近央企国企整合改革方案的逐步出台,就是一个比较明显的信号。

综上所述,还是可以积极期待后期行情的。中国转型后的未来和中国资本市场的蓬勃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双胞胎。国家政策层面的稳定已经开始逐渐唤回市场的信心。

以上是边肖为大家分享的改变。从数据分析来看,a股是一年前分析的。更多信息可以关注环球常春藤分享更多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