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这本书的主旨是什么?
20世纪20年代末,北京城南的一个小胡同里,住着一个名叫林的六岁小女孩。秀珍,一个经常站在巷子里找女儿的“疯”女人,是英子的朋友。秀珍曾经爱上了一个大学生司康,后来司康回了老家,再也没有回来。
秀珍的女儿小桂子被家人送到城墙脚下,失踪了。英子非常同情她,所以她答应帮助秀珍找到小桂子。英子无意间发现女孩的身世和小鬼子很像,发现了她脖子后面的青痕,赶紧带她去找秀珍。秀珍认出失散六年的女儿后,立即带着女孩去找父亲。
但最后,母女俩都在赶火车的时候死在了火车底下。英子发高烧,昏迷了十天,差点丢了性命。后来,英子的家搬到了蓝欣胡同。英子在附近的沙漠花园遇到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为了供他哥哥上学,他不得不去偷窃。英子觉得自己很善良,但是分不清是好人还是坏人。
很快,英子在草地上发现了一个小铜佛,被便衣警察发现,他们带着巡逻警察把这个年轻人带走了。这让英子很难过,因为他失去了一个朋友。后来,兰阿姨来到英子家。英子发现父亲对兰阿姨的态度不对。英子想到一个办法,把兰阿姨介绍给德贤叔叔。后来,他们相爱了,最后他们一起坐着马车离开了。
在英子九岁的时候,她的保姆马松的丈夫来到了林家。当英子得知马松的儿子两年前溺水身亡,女儿被丈夫送给一对没有孩子的三轮夫妇时,她非常难过。她不明白为什么马松留下她的孩子去侍候别人。
后来,马松被她的丈夫带着一头小毛驴接走了。最后,英子的父亲死于肺病。英子因为父亲的离开,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觉得自己长大了。
2、作者
《城南旧事》是台湾省女作家林的代表作。
扩展信息1,城南旧物主题
《城南旧事》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末,北京城南一个四合院里一个普通家庭的生活。透过小女孩英子稚气的眼睛,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北京的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文章中的人物最后都离开了英子,表达了告别童年的心情。
向世人展示了成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有一种说不出的纯真,却道出了世间复杂的情怀。通过看似狭隘的描写,反映了当时北京的整个历史面貌,具有强烈的社会意义。带领人们重温被阴霾笼罩的生活。
小英作为主角出现在文章中。当她发现大人们的美好愿望与现实存在巨大反差时,她天真善良的幼小心灵变得越来越脆弱。文章中纠缠不休的悲剧循环更是引人注目,发人深省,这是小说丰富的关键。?
从目前来看,《城南旧事》所描述的事件大多是时代造成的悲剧,各有各的痛。封建礼教把秀珍逼疯了,小偷、兰姨娘、也有自己的血泪史。但从整个文本来看,其主旨并不是指责旧制度,而是以一个清纯少女的童心来体现这些底层不幸者的人性光辉。
文章试图淡化善恶标准,以一颗快乐的童心对待现实的丑恶,在沉重的现实中保持一片自由快乐的天空。可以说,小英打开了一个被成人世界忽视的视角。这个视角就是用一颗单纯、简单、善良的心去待人。这些视角原本是我们共有的,却在世俗刻板印象的劫持下慢慢被遗忘和失落。
小说中的小英似乎是我们现实中“最熟悉的陌生人”。这种陌生感和熟悉感冲淡了对小偷的恨意,勾起了纯真年代,让人感叹了很多。整部作品始终贯穿着对成长内涵的诠释,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执着却无法匹配现实的变化。
2.作者简介
林(1918-2001),原名林,女,日本大阪人,台湾苗栗县头分镇人,祖籍广东蕉岭。
林随父母于1921返回台湾省。1923随父母移居北京,定居城南。1948回到台湾省开始文学创作。曾任《世界日报》记者、编辑,主持《联合报》副刊10年。他一生写了许多长篇小说和短篇故事。
1994年林被世界华文作家协会、亚洲华文作家文学艺术基金会授予“资深华文作家荣誉奖”,1998年被世界华文作家大会授予“终身成就奖”。其自传体小说《城南老故事》1999获第二届五四奖“文学贡献奖”,德文版获瑞士“蓝色眼镜蛇奖”。
3.创作背景
《城南旧事》是林以他7岁到13的生活为背景写的。在日本帝国主义占领台湾期间,林一家拒绝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下生活,搬到了小英长大的北京。看到冬日下驶来的驼队,听到缓慢而悦耳的钟声,童年又回到了作者的脑海里。
夏天过去了,秋天过去了,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再也没有回来。因为作者怀念小时候住在北京城南时的风景和人物,所以写了下来,让实际的童年过去了,灵魂的童年永存。这就是林写这部小说的初衷。
4、后世的影响
《城南旧事》这本书既是作者童年生活的写照,也是那些年北京普通人生活的写照,也是她最有影响力的作品。曾入选《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百强”。
1999被列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和北京图书大厦联合主办的“百年中国文学百部优秀图书”名单。2000年被列入人民文学出版社策划出版的《新课标中学生必读丛书》。
其中很多作品还被选入了中学课本。《城南老故事》是中国儿童文学百年经典丛书之一。该丛书既是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的综合出版工程,也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的文化积淀和传承工程,更是重塑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的推广工程。
百度百科-城南
百度百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