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巴藏刀白玉藏刀装饰图案的形成与发展

白玉藏刀装饰纹样的形成和发展与其所处的环境以及创造它的人们的心理、文化和思想密切相关。白宇县是藏语的音译,意思是“好运和美德的地方”。该县位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西部,横断山脉北段,金沙江上游,东与新龙县,北与甘孜、德格县,南与巴塘、理塘县,西与西藏隔河相望。据《清实录》记载,此地为“山南坝即通藏大道”[1] (p.856),是康区通往西藏的重要通道,战略地位重要。《附国隋书传》说:“王与土司帅,金为首饰,胸前挂一朵金花”[2](第858页)。这说明当时白宇所属国家的金属技术已经相当发达,具备了传统金属手工业的基础。7世纪时,为了加强军事实力,西藏国王在此驻军,并引进了藏刀技术。文成公主入藏时经过今天的白宇地区,伴随入藏的冶炼工和剑匠,带来了中国金玉饰品的装饰风格。其中草卷纹和鱼子酱纹对白宇藏刀的装饰影响很大,一直沿用至今。北宋时期,格萨尔王在霍玲战争中击败了霍尔白帐王,霍尔部落的大批艺人逃到白鱼河坡乡生活。为了战争的需要,格萨尔王“强行将霍尔部落著名的铁工歌曲交由弟子传授”[3] (P.153),为凌国制造武器,建造了“格萨尔兵工厂”。“从7世纪到宋朝的霍尔部落。藏民称维吾尔语为‘Hor’。[4] (P.49)“维吾尔人的金属工艺对草原艺术、动物风格或斯开泰艺术风格有明显的影响”。[5] (P.31)因此,霍尔部落“著名的铁艺歌曲都是表演者传授的”以便霍尔部落的金属手工艺技术和装饰艺术风格得以传承。

白玉藏刀注重刀柄上第一个动物图案的装饰和刀鞘上鹰、狼、鹿等动物图案的装饰,体现了这一特点。此外,格萨尔时期的彭、龙、狮、虎、象、风筝、鹰、狼等图腾群也在白玉藏刀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随着战争的平息和藏传佛教在白宇藏区的广泛传播,当地人民生活的中心从战争转向了佛教,白宇藏刀的功能也发生了变化。曾经是武器的白玉藏刀,变成了佛教的供品,藏族的生活用具,装饰品。装饰题材多有吉祥八宝、七宝等藏传佛教图案。从南宋绍兴二十九年(1159)到明朝,嘎妥寺从中原请来了大量工匠,又从河婆乡派出大量藏族工匠到内地学习金属工艺。藏族和汉族工匠共同建造寺庙和宝库。白玉藏刀作为藏传佛教的供品,不断受到南宋、元代、明代金属工艺的装饰纹样、装饰技法和风格的影响。龙纹、如意云运用广泛,结构趋于密集,刻有细线,浮雕花卉,镶嵌首饰。到清代,白宇藏刀在杨康地区乃至整个藏区都很有名。

从唐宋到清代,白宇与中原地区保持着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这种联系直接影响了白玉藏刀装饰纹样的发展。可以说,白玉藏刀装饰纹样的形成和发展与白玉藏族的社会、政治、经济、宗教发展密不可分,它承载了白玉藏族丰富的文化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