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作文
北京紫禁城的修建始于永乐四年(1406),以南京紫禁城为基础,至永乐十八年(1420)完工。它是一个长方形的城市,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周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紫禁城的建筑分为两部分:外院和内院。外院的中心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合称为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的地方。故宫的中心是干青宫、交泰宫和坤宁宫,统称为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主要宫殿。[1]
北京紫禁城是世界上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木结构建筑之一。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于[2][3]1961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1987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5]
中文名
紫禁城
归属年份
明清两代
地理位置
北京
房屋面积
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54.38+0.5万平方米)
保护水平
世界文化遗产;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逛故宫?
2020年故宫博物院首次直播
现场回放
精品推荐阅读
故宫为什么叫紫禁城?
作者:硕吴文杰
快的
航行
建筑形式、建筑布局、主要建筑藏品、文物古迹、文物保护、价值、参观信息
历史的发展
姓名考证
故宫也叫紫禁城。[8]中国古代强调“天人合一”的规划理念,用天上的星星来对应首都规划,以突出政权的合法性和皇权的至高无上。天帝住在魏紫宫,而地球上的皇帝声称自己是受上天命令的“天子”。他的住所应该象征魏紫宫,以符合天帝。《后汉书》记载“天上有一座魏紫宫,是上帝的居所”。国王建立了一座宫殿,喜欢它。”[9]魏紫、资源和自贡已经成为故宫的代名词。因为封建皇宫在古代是被禁止的,普通人不能进入,所以被称为“紫禁”。明初与外禁墙合称为“皇城”,明中后期与外禁墙相区别,即宫城称为“紫禁城”,外禁墙称为“皇城”。[10]
建设原则
紫禁城严格按照《李周考公基》中“前朝在市,左祖在右社”的帝都建设原则建造。整个故宫,在建筑布局上,通过形体的变化和起伏的方式组合成一个整体,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同时达到左右平衡,身体变化的艺术效果。[11]
考试笔记中对宫殿的要求
中国建筑的屋顶形式丰富多彩。在紫禁城里,有10多种不同形式的屋顶。以三馆为例。屋顶是不同的。紫禁城建筑的屋顶覆盖着各种颜色的琉璃瓦。[12]主庙以黄色为主。王子居住区的建筑使用绿色。其他五颜六色的彩色玻璃,如蓝色、紫色、黑色、祖母绿、孔雀石绿、宝石蓝等,多用于花园或玻璃墙面。太和殿屋顶主脊两端有琉璃吻兽,吞脊稳而有力。接吻动物造型优美,既是构件,又是装饰品。有的瓷砖塑造出龙凤、狮子、海马等立体动物形象,象征吉祥、威严。这些构件在建筑中起着装饰作用。[13]
施工过程
纪录片谁下令建造紫禁城,谁是居住在那里的第一个皇帝?
3.10,000次播放|01:52
北京原本是燕王朱迪的封地。靖南之战后,永乐元年(1403),礼部官员李志刚说,燕京北平是皇帝的“龙兴之地”,应该效法明太祖,以凤阳为都城。因此,明太祖成祖大力提升北平府在燕京的地位,以北平为京,改北平府为顺天府,史称“行中”[14]。同时开始重新安置人口充实北京;被迫迁居北京的人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难民、江南的富家子弟和山西的商人。
永乐四年(1406),明太祖成祖上书,在南京故宫的基础上修建北京故宫和城墙。楚帝先派人员到全国各地开采珍贵的木材和石头,然后运到北京。仅筹备工作就历时11年。珍贵的楠木大多生长在山里,百姓冒险进山采木,很多人为此丧命。后人留下“进山一千,出门五百”来形容拾柴的生活成本。开采建造宫殿的石头也非常困难。保和殿后面最大的大理石是在北京西南的房山开采的。历史记载了运输它的场景:成千上万的劳工在道路两旁每隔一英里左右挖一口井。在寒冷的冬天,当温度足够低时,他们从井里抽水,并将其倒入一条冰路。花了28天才送到宫里。此外,我们还将烧制苏州皇家建筑专用的方砖,山东临清也将向北京运送贡砖。[15]
明成祖朱迪
永乐七年(1409),明成祖以北京为北伐根据地,同时开始在北京附近的昌平修建长陵。把陵墓建在北京而不是南京,证明了明成祖已经下定决心迁都。
永乐十四年(1416),明成祖召集群臣正式商议迁都北京之事。对于提出反对意见的大臣,明成祖一一免职或严惩,没有人再敢反对迁都。【17】次年,以南京为模板的北京故宫正式动工。永乐十八年(1420),修建北京宫和北京城。北京宫,以南京宫为蓝本,略大。新建的北京城周长45英里,是一个规则的正方形,符合李周考公基理想的首都形状。明成祖以圣旨正式迁都,改金陵应天府为南京,北京顺天府为首都,但南京仍有六个中央机构,称为南京某部,南京为首都。
***80张
紫禁城
明朝
故宫建成后,明清两代的宫廷历史是500多年,包括皇后的活动、等级制度、权力斗争、宗教祭祀等等。永乐十八年(1420),北京宫落成。第二年,发生了一场火灾,前三个大厅被烧毁。正统五年(1440),重建了前三大殿和干青宫。天顺三年(1459),修建西苑。历经永乐、弘熙、宣德、正统四代,历时20年。[18]
嘉靖三十六年(1557),故宫发生火灾,前三大殿、奉天门、武文楼、午门全部烧毁。直到嘉靖四十年(1561)才全部重建完毕。[19]嘉靖年间,紫禁城三大殿的名称分别改为内廷、中继宫、建济宫。
明人绘《北京宫城图》
万历二十五年(1597),故宫发生火灾,前三大殿和后三宫被毁。重建工程直到天启七年(1627)才完成。[19]在明朝,干青宫是皇帝的主卧室,也是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从永乐皇帝朱迪到崇祯皇帝朱由检,* * * 14位皇帝曾在此居住。因为宫殿高大宽敞,皇帝住在这里的时候曾经把它分成几个房间。据记载,明代干青宫内有9个暖阁,分上下两层,共放置27张床,后妃得以进入皇宫。因为房间多,床多,很少有人知道皇帝每晚睡在哪里,以防万一。虽然皇帝住在迷宫般的宫殿里,戒备森严,但他仍然不能高枕无忧。据记载,嘉靖年间发生“仁隐宫变”后,世宗迁居西苑,不敢回干青宫居住。万历郑贵妃为皇太后而引发的“红丸案”,以及太常公主李璇为当皇后而迁居仁寿宫引发的“迁宫案”,都发生在干青宫。在明朝,干青宫也被用作悼念皇帝的地方。
清朝
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1644),李自成大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但李自成很快被清军击溃在山海关。李自成退守陕西前,烧毁了紫禁城,除了武英殿、建机殿、华英殿、南浔殿,以及周围的角楼和御门,其他建筑全部被毁。五月初二,清军入京,故宫被清军接管。[20]同年十月,清朝顺治皇帝迁都北京。十月初一,顺治皇帝在太和门向全国发布上谕,清朝正式定都北京。之后历时14年,中路建筑基本恢复。
康熙二十二年(1683)开始对故宫现存的被毁建筑进行重建,至康熙三十四年(1695)基本完成。清朝入关后,按照明朝的老惯例,顺治皇帝和康熙皇帝都以干青宫为主要居住和处理国事的地方。雍正帝即位后,开始移步养心殿。养心殿位于紫禁城内故宫和干青宫的西侧。它创建于明朝嘉靖年间。起初,它不是皇帝的卧室。清朝康熙年间,内务府为皇室设立了许多工场,称为“养心殿”。康熙六十一年(1722),康熙帝去世后,即位的雍正帝并没有搬到其父的寝宫干青宫,而是将西侧遵义门内暂作父孝之用的养心殿,改为皇帝寝宫。[21]从此,养心殿开始成为清朝皇帝居住和处理事务的主要场所。此后,军部成立后,办公地点也在养心殿附近。乾隆皇帝登基后,养心殿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和改建,并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章制度。雍正帝之后,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彤等八位皇帝都曾在此居住。直到宣彤被赶出紫禁城。[19]
甘龙地兴乐兔
咸丰年间,长春宫还与原启祥宫(今太极殿)相连。咸丰死后,慈禧曾在此居住,独享两宫。到了清末西六宫,慈禧开始对部分宫殿进行改造。所以西方六宫中有四宫都留下了慈禧的足迹。[22]咸丰帝驾崩后,慈安和慈禧早期都住在长春宫听政。同治十年(1871),慈安从长春宫迁回中萃宫居住,长春宫成为慈禧太后专属的宫殿。原来太极堂只是一个有两个入口的院落。咸丰把它改成细长的春宫时,把太极殿的后殿改成了厅堂,使太极殿和长春宫连成一个四进院落。
民国时期
宣彤三年(1911)辛亥革命后,故宫的宫殿应该都收归国有了。但根据当时拟定的打扫房间的优惠条件,允许天皇的孙子爱新觉罗·溥仪“暂住宫中”,即“后寝”部分。警卫和其他人照常保留;王子和世爵还是老的”等术语。因此,根据《清宫优惠条件》的一些规定,以及袁世凯对旧主恩情的感受和积极支持,溥仪退位后,虽然废除了帝制,但溥仪皇帝和原御用大臣仍安然无恙地住在宫中。溥仪在紫禁城生活期间,仍然发布“圣旨”,仍然使用宣彤年号和年号,老人和年轻人仍然跪拜作为礼物。宫中还有内务府、宗仁府、刑司等处室。所以,我就送你一件礼物,不要换我的衣服。违反国王法律的人将由惩罚部处理。因此,当时的故宫成了“国中之国”。
1965438+2007年7月1日,徐州军阀张勋支持荀卿皇帝溥仪复辟。为了让张勋投降,段发动了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包括命令北京南苑航校师生参战,用飞机轰炸故宫。在紫禁城投下三枚小炸弹以示警告。飞机距离故宫只有300米,超低空飞行。[24]它被炸在紫禁城东六宫中的颜夕宫,造成当时建筑的轻微损坏。这被认为是东亚第一次空袭轰炸。
民国时期的干青宫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将溥仪驱逐出皇宫紫禁城,同时成立“清理委员会”接管紫禁城。6月1925,10,10,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并对外开放。故宫在1925之后才被称为“紫禁城”。随着清朝的衰落,特别是1949之前的38年,故宫的建筑越来越差,很多宫殿都倒塌了,垃圾堆积如山。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夕,1933年,为保护其文物安全不受战争破坏或被日本帝国主义掠夺,故宫博物院决定采取文物南移政策,并在南京设立文物仓库,设立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馆。1933年2月至5月,13427箱、64包文物、图书、档案先后被选中,分五批运抵上海,再运抵南京[25]。
现代形势
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故宫博物院进行了大规模修缮,整理出大量文物。1961年,国务院公布故宫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宫博物院馆藏文物1862690件(截至2019年8月)[26]。[27]1987年,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变身“故宫博物院”。
自20世纪以来,故宫每年平均接待600-800万中外游客。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游客的数量越来越多,这表明人们对故宫的兴趣是持久的。
绿色区域是一个开放区域。
2013 8月15日,寿康宫继原展后正式展出。慈宁宫雕塑博物馆2015年5月31日开馆。按照2015的规模,到2020年故宫开放面积将达到76%。故宫正在进行文物古迹修缮、环境改善和扩大展览开放面积。[28]
2014 165438+23 10月,北京故宫吉祥物首次亮相。吉祥物源于中国传统的吉祥龙凤形象,即“强壮的龙”和“美丽的凤”。2015 10 11,故宫博物院正式开放慈宁宫、午门雁翅楼、东华门等新区,使故宫博物院开放面积由目前的52%提高到65%。[7]
2016年2月25日下午,故宫博物院在人民大会堂举办“崔如琢艺术宫大展”。[29]2065438+2006年4月12日,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介绍,故宫博物院开放面积增加11%,达到76%,各种形式的新展览陆续开放。同时,“洛阳牡丹与故宫博物院牡丹主题文物联展”在故宫开幕。洛阳进京牡丹1.2万盆,分布在慈宁宫花园、干庆门广场、慈宁宫、寿康宫、永康左门-右门、龙宗门等区域。,再现了清代紫禁城牡丹开放的盛况。[30]
2018年5月24日,故宫博物院决定自2018年6月起,逢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31]此外,2012年6月至2018年6月,故宫总参观人次达1亿,2019年起,故宫尝试按时间售票[32]。
2018年9月3日,故宫养心殿正式进入古建筑研究保护修缮实施阶段。[33]
2019年3月4日,故宫公布了2019下半年的展览计划。[34]
2019年9月21至10年10月1据故宫博物院消息,根据工作需要和安排,故宫博物院暂时不对公众开放。[35]
2019 10 10月2日,故宫在“休息”11天后开门迎客,3日至5日门票售罄。[36]
建筑型式
建筑规模
北京故宫是明朝皇帝朱迪建造的,其设计者是蒯祥(1397-1481,苏州人)。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长961米,宽753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有1万农民工,* *建14年,有9999间半,按实际数据1973年。
建筑建模
当时的故宫前殿要求建筑造型宏伟,庭院清朗开阔,象征着封建政权的至高无上。太和殿位于紫禁城的对角线中心,每个角上有十个吉祥如意的兽。紫禁城的设计者认为这将展示皇帝的威严,震惊世界。而后面的皇宫要求有深度和紧凑性,所以东西东六宫自成体系,各有宫门宫墙,相对排列有序。皇宫后是皇宫后院[37]。
***2张
宫城
故宫博物院沿一条南北中轴线布置,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并向两边展开,由北向南笔直,左右对称。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故宫,而且从南面的永定门到北面的鼓楼、钟楼贯穿全城[38]。
建筑构成
总体模式
纪录片《宫中除夕》ar技术让古画活了起来,门将居然会动!
33,000次播放|01:26
紫禁城位于北京的中心。布局是基于李周考试书中所包含的“左组,右舍,面向未来”的原则。它建在北京的中轴线上,南北长八公里,南北直对称。今天,紫禁城前的劳动人民文化宫是明清皇帝祭祖的祠堂。右前方的中山公园是皇帝祭拜土地神和谷神的社坛。前面有朝臣的办公室;后面有市场让人交易[27]。北京故宫北面是万岁山,南面是金水河,正好符合古人“负阴抱阳,冲气为和”的道理。万岁山是专门为营造皇城风水而建造的人造山。建于明初,位于元代寝宫燕春阁旧址,由护城河和南湖的淤泥堆积而成。这座山的打桩,一方面满足了皇城宜“负”的原则,另一方面又压制了前朝的风水,所以万岁山又叫“镇山”。[39]北京四个九城的布局是二龙出水保护故宫。根据中国古代星占学理论,紫微星(即北极星)位于天空中央,皇帝居住的地方,对应天人。根据皇帝的住所,它也被称为紫禁城。[40]
故宫博物院由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环绕,呈长方形城,四周有宽52米的护城河,形成壁垒森严的城堡。故宫有四个门,正门名为午门,东门名为东华门,西门名为西华门,北门名为神武门。面对北门的神武门,有一座土石砌成的景山。在整体布局上,景山可以说是故宫建筑群的屏障。
中国古代的星宿观念
故宫南北长约960米,东西宽750米,面积72万多平方米,现存房屋8000多间。周围有10米高的城墙和52米宽的护城河。四面有门,南有午门,北有神武门,东有东华门,西有西华门。紫禁城由外院和内院两部分组成。外院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中心,东有文华殿,西有武英殿为两翼,是朝廷举行大典的地方。外院后面是内廷,包括干青宫、交泰宫、坤宁宫、御花园和东西六宫。它是皇帝处理日常事务和皇帝、皇后居住的地方。此外,东侧还有宁寿宫区,是清朝乾隆皇帝退位养老的地方。[27]
向外分发
外院是皇帝处理政治事务的地方。有三个主要大厅: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其中太和殿最高最辉煌,宽60.1米,深33.33米,高35.05米。皇帝的登基、婚礼、册封、下令、出征,都将在这里隆重举行。当时数千人“喊三声”,数百件礼器鸣钟击鼓,极为皇家。太和殿后面的中和殿是皇帝参加重大仪式前休息和祭祀的地方,而最北部的保和殿是皇帝举行宴会和宫中考试的地方。[41]
北京故宫的平面图
宫城
紫禁城建筑的后半部分称为故宫,故宫的大门干青门左右有琉璃墙环绕,后三宫在门内。
内宫和外院的交界处是干青门。
故宫以干青宫、交泰宫和坤宁宫为中心,东、西两翼分别为东六宫和西六宫。它是皇帝处理日常事务的地方,也是皇帝和他的皇后们居住和生活的地方。后半部分在建筑风格上与前半部分不同。建筑的前半部分象征着皇帝的至高无上。故宫建筑的后半部分多为自成一体的院落。
它在紫禁城“内院”的后面。重檐坤宁宫是明清时期雍正帝之前的皇后寝宫,两端有暖阁。在清朝,它被改为一个崇拜的地方。雍正以后,新暖阁是萨满祭祀的场所。其中,东暖阁是皇帝婚礼的洞房,康熙、同治、光绪三位皇帝都曾在此举行婚礼[42]。
主厂房
紫禁城4号门
紫禁城有四个门。正门叫午门,它的平面是凹的。午门后有五座汉白玉拱桥通往太和门。东门叫东华门,西门叫西华门,北门叫神武门。故宫四角有角楼,高27.5米,有十字形屋顶。[43]
四张介绍图片
午门午门是故宫的正门。俗称五凤楼。东、西、北三面由一个12米高的平台连接,四周是一个方方正正的正方形。有1栋楼。中间有一重建筑,是9间宽面重檐的厅堂。有四个亭子,左右突出的墙壁上有屋檐和屋脊,由开放的走廊连接。各翼有13厅,各角有高大的角亭,支撑着正厅。城上的这组建筑是故宫博物院的第一峰。午门是皇帝发布诏书,下令远征的地方。它的正门通常只有皇帝才能进入;皇帝结婚时,皇后进过一次;在宫廷考试中获得头奖、第二名和探花的三个人可以走出这个门一次。文武大臣出入东门,宗室王公出入西门。
午门
神武门神武门在明代被称为“玄武门”,玄武门是古代四大神兽之一。从方位上看,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玄武居北,故故宫北宫门得名“玄武”。清康熙年间,因避讳,改名为“神武门”。神武门也是城门建筑,最高等级的重檐屋顶,但其正殿只有五开间和一条游廊,没有左右向前延伸的两翼,所以在形制上比午门低一级。神武门是皇宫日常出入的门禁。现在神武门是故宫博物院的正门。
神武门
东华门东华门和西华门对应的是西华门,门外有一座下马碑。门内金水流豫北,架上1石桥,桥北三门。东华门和西华门形制相同,平面为长方形,红色裙楼,白玉基座,其中有三个券门,券孔外圆。城楼上有塔,黄琉璃瓦,重檐。塔楼有5个房间宽,3个房间深,被走廊环绕。
西华门
等待建筑
北京故宫的外院以三大殿为主。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都建在一个8米高的汉白玉工字形桥台上,太和殿在前,中和殿在后,保和殿在后。桥台有三层重叠,每个平台的上缘都装饰有用汉白玉雕刻的栏杆、岗哨和水龙头。三个平台中,有三个雕龙的石阶,用波浪和流动的云朵衬托出“皇家之路”。25000平米台面上有1415雕花栏杆,云龙翔凤1460雕花岗亭,165438水龙头。用这么多汉白玉装饰的三套,造型重叠,是中国古建筑中独一无二的装饰艺术。而这种装修从结构和功能上来说就是台面的排水管。栏杆下面刻了一个小洞。水龙头上还刻出一个小洞,延伸到岗哨下面。每到雨季,三组雨水一层层从小孔排出,水从水龙头流出。这是一个科学而艺术的设计。[44]
建筑介绍图片
太和门太和门是紫禁城最大的宫门,是故宫的正门。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当时叫奉天门。嘉靖四十一年(1562)更名为黄继门,清顺治二年(1645)更名为今。泰禾有9个宽立面,3个深立面,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重檐覆盖,歇息山顶,汉白玉底座,梁枋等构件涂以篆色。门前的一对青铜狮子。太和门左右各有一门,东有昭德门(明代称郑弘门),西有镇都门(明代称宣治门)。太和门是明代“御门听政”的地方。清初皇帝也是听政,在太和门设宴。后来“御门听政”改为干庆门。顺治元年(1644)九月,满清统治者决定入京后的第一任皇帝福临在太和门颁布了大赦令。
太和门
太和门广场前有一个面积约26000平方米的广场,金水河自西向东蜿蜒流淌。河上有五座石桥,称为内金水桥。广场两侧是整齐排列的回廊,称为朝东朝西的房间,对面有协和门(明代称为会稽门)和西河门(明代称为归济门)。在明代,东轩被用作记录厅、玉蝶厅和居住笔记厅,在清代,它被改为诏令检查办公室和内部办公室。明代,西廊为编撰《明慧殿》的亭子,清代改为书房和居堂。
太和门广场和金水河
太和殿太和殿俗称“金王殿”,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名为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1562),改称内廷。清顺治二年(1645),改名。它是皇帝举行盛大仪式的地方。自建成以来,它已被烧毁和重建多次。我们今天看到的是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重建后的形状。太和殿宽11间,深5间,建筑面积2377平方米,高26.92米。加上35.05米的基座高度,是故宫最大的大殿,屋檐下有10只动物。明清二十四位皇帝在太和殿举行隆重的仪式,如皇帝登基、成亲、册封皇后、受命出征等。此外,每年皇帝都要接受文武百官的祝贺,并设宴款待王公大臣。[45]
太和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