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的历程
教育部颁布了中学临时教学计划(草案),这是新中国的第一个教学计划(1950 8月)。开设政治、语文、数学、自然、生物、化学、物理、历史、地理、外语、体育、音乐、美术等全方位的学科课程。1952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中学教学计划草案》,同年6月10年颁布了建国以来第一部五年制义务小学教学计划。1953-1957
四年来,国家先后颁布了五个教学计划,其中三个计划(1953-1955)大幅压缩了教学学时,并首次在教学计划中设置了劳动技术教育课程。65438-0956年,国家正式发行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二套中小学教材。这套教材在理论上有所加强,特别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1958-1965
这一时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左”的思想萌芽时期。65438年至0958年的“大跃进”引发了“教育大革命”,产生了大量缩短学制、简化课程、增加劳动、重视思想教育、多种多样的学制改革实验。1966-1976
十年文革期间,整个教育领域受到极大影响,学校课程和教学经历了一场灾难。1977-1985
“文化大革命”结束了,拨乱反正了。1978年,《全日制十年中小学教学计划试行稿》出台,规定全日制中小学学制为十年,小学五年,中学五年。1980中小学第五套教材出版。1986-1991
义务教育法颁布于1986。国家教委公布了义务教育教学计划初稿,突出了新教育政策的具体要求,适当增加了基础学科的教学时数,并在教学计划中留出了足够固定的课外活动空间。1992-2000
1992,国家教委首次将以前的“教学计划”改为“课程计划”。1993秋季新方案突出了以德育为首,德智体美劳并重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第一次把活动和学科并列为两类课程。后来,“课程管理”作为课程计划的一部分独立出来。1999教育部的《面向21世纪振兴教育行动计划》有关于课程管理的特别规范。这次课程改革在我国教育界掀起了一股研究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活动课程和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热潮。1999-?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于1999正式启动。2000年6月至6月通过申报评估成立各学科课程标准开发组。从2000年7月到2006年2月5438+0,开发团队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课程标准的初稿。3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向9个地区的教育工作者和专家学者征求意见,进一步修订各学科课程标准。7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日前,覆盖中小学义务教育18学科的国家课程标准研制成功,并于9月1日进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
经过五年多的努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改革在促进基础教育领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目标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