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博尼主义?

西藏最古老的原始巫术——苯教,据说起源于象雄(今西藏阿里及其西部地区),由兴饶美沃车创立。信奉万物有灵论,将宇宙分为神(赞美)、人(平安)、妖(喜乐)三个层次。崇拜的对象包括天、地、日、月、星、雷电、冰雹、山川、土石、草木、动物等自然物。山惠法日在《诸教起源与教义的水晶镜史》一书中说:“苯教分为本、洽、觉本三派”。

更多详情可在/zongjiao/menu.htm查询。

Bonism又称“博尼主义”,因其信徒佩戴黑色围巾,俗称“黑色宗教”。它是佛教传入西藏之前流行于藏区的原始宗教。

苯教最早发展于今天的阿里地区南部,古称象雄,后沿雅鲁藏布江自西向东向整个藏区广泛传播。它的祖先叫“星饶”,意思是最高的巫师。从内容上看,苯教是一种万物有灵的信仰,其崇拜的对象包括天、地、日、月、星、雷电、冰雹、山川、土石、植被、动物等自然物。苯教可以说是西藏当地的万物有灵论。

原始的博尼教把世界分成三部分,即天堂、地球和地下。天上的神叫瓒,地上的神叫年,地上的神叫陆。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龙。

诸神在博尼教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据说吐蕃王朝的第一任国王聂赤赞普是天神之子,顺着天梯降临人间。聂·奇赞普和他之后的六个赞帕普,在完成了他们的人类生涯后,沿着这个梯子回到了天堂。第八智公赞在与大臣荣的较量中被杀,天梯被砍断。从此,赞帕普再也不能去天堂了。直贡扎巴是吐蕃王朝第一个在世界上留下遗体的扎巴,从此吐蕃王朝的扎巴有了陵墓。在苯教的经典和传说中,已经有人提出地球从里到外有九层,天有九重。后来关于九重天云的说法发展到了十三。与西方基督教文化观念相反,“十三”在博尼教中被认为是一个吉祥的数字。

苯教的活动主要由巫师进行,鼓与巫师的修行密不可分,一直影响到后来的藏传佛教将鼓列为重要法器之一。巫师在社会上有很大的威望和地位,从婚丧嫁娶、农耕放牧,到士兵的结盟、赞帕的安葬和陵墓、新赞帕的继位,都由苯教女巫决定。

随着博尼主义巫师势力的扩张,赞普的势力逐渐被削弱。像往常一样,影响国家政治的巫师都是大贵族的子女。巫师总是打着上帝意志的幌子,支持贵族势力,在关键问题上攻击王室。因此,吐蕃王室与伯尼主义的矛盾日益尖锐。

5世纪初,佛教传入藏区。佛教从松赞干布时期就得到皇室的支持。公元755年,赤松德赞登基后,提出佛教和苯教的代表应该就两种宗教的优劣展开辩论。在辩论结束时,已经明显倾向于佛教的赤松德赞宣布,他认为佛教是合理的,他本人也信佛。苯教是不合理的,然后,他把信仰苯教的人聚集起来,为他们指出了三条路:一是皈依佛教;第二,放弃宗教职业,做吐蕃王朝的纳税人;第三,如果你不想改变你的宗教,不想成为一个平民,你会被流放到边境。此后,博尼主义受到了极大的压制。

公元9世纪,隆达玛登基后,禁绝佛教,一度被压制的苯教开始复兴。但是,苯教也感觉到了自身的弱点,于是向模仿佛教的方向演变。博尼主义一开始没有领袖。在改革中发现佛教有一个教主释迦牟尼,于是创造了传说中的苯教教主“兴桓”。此外,苯教还将佛教经典翻译成苯教经典。但是,苯教也采取了一些与佛教相悖的做法。比如佛教对圣地是顺时针方向转功德,苯教是逆时针方向转功德,转经筒也是一样。

随着佛教在藏区的统治地位,苯教的势力逐渐被削弱。现在,藏北仍有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