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达开是怎么死的?历史上真的有石达开吗?

石达开是传统中国农民起义领袖的一个近乎完美的形象。所谓的,他和历史上的关羽、岳飞一样,是人们心目中非常好的形象。但即使是这个完美的男人,结局也很惨!他当年的处决非常残忍,但石达开从头到尾都表现得大义凛然。就连他的仇人刽子手在当年被执行死刑的时候都觉得这真是一个奇怪的人。

太平天国最完美的男人是石达开。他不仅是一个阳光形象的帅哥(人们曾称赞他为“龙凤呈祥,日月苍穹”),也是当时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短暂的一生(死时年仅32岁)在《生成》中呈现出诸多亮点,照亮了太平天国原本黯淡无光的历史天空。

石达开是广西贵县(今贵港)人。出生在农家,虽然从小丧父,吃了很多苦,但少年时就勤于种田读书,对诗词书籍,尤其是《孙子兵法》知之甚多。早年加入了对上帝的崇拜。金田起义前夕,也就是1847年秋,洪秀全、冯云山在攸县拜访石达开,邀其共商大计。《太平天国史志》称之为“访石相公”,“访毛禄”为比喻。石达开,16岁,由此走上了反抗清朝腐朽统治的革命道路,成为革命组织的核心领导人。

在1851的金田起义中,石达开率4000余人到金田团营,在战斗中立下赫赫战功。永安加冕为王时,他被封为太平军左军司令和王武千岁之翼,意为“翼中国”。石达开是太平天国领军的诸王中最年轻、最有军事才能的。他是一位英俊的年轻元帅。如果他走在当今城市的大街上,会有很多女生为他的酷帅尖叫。此时的他虽然名噪一时,但从他辉煌的一生来看,他的军旅生涯才刚刚开始。

太平军从广西进军金陵,途经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石达开是先锋,攻城略地,所向披靡。尤其是西王母萧朝贵于1852年在湖南长沙被杀后,太平军在长沙城下陷入清军反围剿,形势极为危急。石达开率部西渡湘江,在河西开辟根据地,缓解了太平军的粮荒,多次打退来犯之敌,取得了“水陆胜利”,重挫了清军士气。后来他率全军,经河西安全撤退,跳出反围剿。

1853年3月,太平军定都天京(今南京)后,石达开负责天京的驻军工作,建立了严密的防御和警戒体系。他是一名优秀的驻军指挥官。据刘继兴考证,建都后,君王享乐主义兴起,广选美女毁屋,以修宫为目的。按照国库的财富来说,只有石达开一个人从未参与其中,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1853年秋,石达开奉命离开重镇安庆,控制西征。他打破太平天国重视夺城而忽视根据地建设的传统,采取缓而稳的策略,逐步扩大根据地范围,亲自指挥并攻克安徽临时首都庐州(今合肥),迫使著名守城名将江忠源自败。

在安徽,石达开表现出超人的政治才能。过去太平天国没有基层政府,地方行政一片空白。石达开到了安徽后,迅速组织全国人民登记户口,选举基层官员,举行科举考试,广纳贤才,建立了省、县、郡三级地方行政体系,使太平天国真正具有了全国的规模。同时整肃军纪,恢复社会治安,扶贫济困,体恤疾苦,使士农工商各有营生,并制定税法,征收赋税,为太平天国的政治军事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资。1854年初,石达开离开安徽,在安徽人民的一片赞扬声中回到北京汇报工作。太平天国领导层充分肯定了他的政治实践,从此放弃了绝对平均主义的幻想,全面实行符合事实的经济政策。

1854年夏秋,太平军在西征战场遭遇湘军猛烈反击,节节败退千里。石达开看出两军的差距在水师,就命人照项的船式造船,加紧练水师。在项兵向九江进军的关键时刻,石达开又一次当上了西征军的统帅,去指挥曾经的敌人。1855年初,在湖口、九江两次击败项。项的水师溃逃,总司令曾国藩投水自尽,被部下救起。西方军事进入全盛时期。同年秋,石达开再次转战江西,四个月时间,走了七个州,四十七个县。由于他军纪严明,施政务实,爱民如命,渴求人才,江西人民争相拥戴。许多对太平天国不友好的知识分子也转而支持太平军,队伍迅速从一万多人扩大到十几万人。敌人感叹“人心变了,大势已去。”

1856年3月,石达开在江西打败项。至此,湘军总司令曾国藩所在的南昌城被太平军铜墙铁壁围困,一切对外联系被切断。可惜石达开此时被调回天京参加清剿战。接下来,石达开攻破江南大营,解除了清军对天京长达三年的围困。

同年9月,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矛盾激化,天京爆发内讧,杀害东王杨及其麾下两万余人。石达开闻讯,从湖北赶回天津。因为他严厉指责魏长辉滥杀无辜,才会害了他,也就是从天京逃出城,但是他的家人被杀了。到达安庆后,他动身返回北京,前往京南。天王洪秀全迫于形势,处决了魏长辉,命令石达开回京辅政。石达开回到天京后,受到满清文武百官的好评,被尊为“义王”。在石达开的部署下,太平军坚守关隘,伺机反攻。陈玉成、李秀成、杨福清、石等后起之秀开始冲锋陷阵,内斗造成的被动局面逐渐扭转。但天王洪秀全见石达开深得民心,便起了疑心,千方百计想遏制石达开,甚至有加害之意。

为避免再次内乱,石达开不得不于1857年5月离开北京避灾,辗转浙江、江西、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等地。在建立四川根据地的过程中,先后四次入川。1863年5月,太平军到达大渡河,对岸没有清军。石达开第二天又命人多备了船筏过河,但当晚大雨滂沱,河水暴涨,无法行船。三天后,清军陆续赶到保护,太平军被大渡河前所未有的早洪堵住。它多次渡河失败,粮草告罄,陷入绝境。为了建立“活捉石达开”的奇迹,四川巡抚罗派出使节投降,石达开决心为全军舍命。双方谈判后,太平军自行遣散4000人,大部分得以逃脱。剩下的两千人留着武器,跟着石达开进了清营。石达开被带到成都后,清军奸诈,石达开手下两千兵全部阵亡。

1863(同治二年)6月27日,石达开在成都法院受审,他慷慨陈词,让主审官感到无奈无语。罗带领清兵去大开,宰辅曾士和和宰忠去刑场。石和曾被面对面地绑在两个十字架上。在执行年号的时候,刽子手先砍了曾仕和,曾仕和却痛苦万分,狂叫不止。石达开骂他说:“这么短的时间你怎么受不了?”曾仕和只是咬紧牙关,不再喊叫。石达开被折磨的时候,被砍了一百多刀。他自始至终沉默不语。石达开的凛然正气和坚强意志震撼了清军官兵,观者无不动容,叹为“奇人”。连敌对势力的四川部署特使刘荣也不得不大加赞赏,说“萧杰刚强之气溢于脸上,但言语不卑不亢,不作谄媚之言。”.....在行刑之际,我看上去很高兴,而我是最丑的。"

当时石达开死的很惨,也被押解到成都,最后在当年被执行死刑。他当年的处决非常残忍,但石达开从头到尾都表现得大义凛然。就连他的仇人刽子手在当年被执行死刑的时候都觉得这真是一个奇怪的人。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石达开又恢复了早年的潇洒精神。当他向四川巡抚罗解释他为什么放弃抵抗而接受投降时,他说了两句话,这两句话听起来仍然很有道理。他说,求荣服二主,忠臣不干,为全军舍命,正义之士才会干。石达开被处决时32岁。这是一种浓缩的生活。短短32年,他经历了常人绝不会有的风风雨雨。虽然后人对石达开的人格做出了各种各样的评价,有人斥之为个人英雄主义,也有人称赞他是太平天国唯一的英雄。这些评论和评论恐怕会有些偏执和粗放。石达开和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是非曲直,功过是非,荣辱冷暖,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

当时人们非常崇拜石达开。如李秀成在谈及各王优劣时,“皆心不在焉,独取石王,言其谋略之深”。陈玉成认为太平军将领“皆非将军,穷于冯云山、石达开”。曾国藩说“贼渠中石最凶,煽民大噪。”左说他“奸诈凶狠,素有贼心之称,其智在众贼之上。看他的所作所为,颇有笼络人心,求贤若渴之意,对他是贼我宗主的邪教黑话并不怎么重视。清朝的一个进贡学生在湘军的宴会上公开说自己有龙凤胎的样子,有日月星辰的样子。地主学者周迅在《竖亥丛谈》中称他为“奇人”。石达开去世近40年后,另一位地主学者写了一本书《江表中略》,有这样的叙述:“至今仍称江淮之间...石达开的尊严不好。"

美国传教士麦高恩在通信中也对石达开大加赞赏:“这位年轻的领袖,作为目前太平军的中坚力量,在各种报道中被描述为英勇、侠义——无畏、正直、耿介,无可非议,可以说是太平军中的裴亚德(法国著名将领、民族英雄)。他温文尔雅,赢得了人民的爱戴……”

最后说说石达开的文采。

石达开在中国鼎盛时期,曾国藩曾写过五首劝降诗,极尽诱惑。石达开一边心照不宣地以“答曾国藩诗五首”作答,一边回顾自己的一生,表达自己的志向。他的文采灿烂,这真是一个难得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