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周古城史学思想述评
十年了。学术界对周古城的历史思想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已有的成果大大加深了人们对周古城历史思想的理解。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缺乏对周古城历史思想的整体观察和系统研究。
关键词:周古城;历史研究;历史思想
周古城(1898?1996),湖南益阳人,现当代著名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周古城是一位相当独特的历史学家,他既研究中国历史,也研究世界历史。特别是他写了两部不同凡响的通史著作《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成为史学界的一大奇观。天鹅之歌?。
学术界关注周古城的历史研究由来已久,但对其学术价值的认识和深入研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1996 11十月,世纪学者周古城逝世,学界出现新动向。周古城研究热?学术成果已经出现。但遗憾的是,学术界尚未对这十年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笔者并不肤浅,有意对这一问题进行梳理,以期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和进一步研究。
周古城是吗?谈今古,谈中外?学术大师。他的历史思想是深刻的。但就其史学思想的发展和重要性而言。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生命体系,中国社会史,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古代史分期观,反欧洲中心主义,?淡泊境界论?、?时代精神的趋同?以及中西文化观。近十年来,学术界对周古城的历史思想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但总的来说,没有超过上述九个方面。
第一,关于周古城的“生命系统”
《生命系统》是周古城早年写的一部历史哲学著作。五四运动?在大革命期间。本书的基本目的是阐明?生活的真相?。反对各种主观武断的人生观和社会理论,对周古城以后的学术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指出:这似乎是我个人学术体系中的一个框架,但我后来的工作,如果可以称之为学术的话,其实就是按照这个框架来进行的。?
近十年来,学术界对生命系统的书写旨趣颇感兴趣。张治哲认为?《生活系统》试图表明这样一种哲学观点:任何思想都不是偶然的,而是来源于现实生活;生活本身就让人有所感悟,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看法和见解。?吴克全指出,“生命系统”把知识、情感、意义三种精神状态与学术联系起来,不同的精神状态又与不同种类的学术联系起来,这就决定了周古城后来的学术领域是广泛的。孔认为,生命系统贯穿于的历史研究之中。生活系统是周先生学术思想体系的萌芽,它与1930年代写的《历史格式塔论》、1960年代写的《统一整体与分别反思》和所谓意境论是一脉相承的。?莫志斌高度评价了生命系统的学术价值。三圈进化出来的人生观虽然不完美,甚至在某些方面有所欠缺。但这种人生观可以看作是融合古今、融合中西、调和科学与人生观的典范。?
二、关于周古城的《论中国社会史》
大革命失败后,周古城开始了他的大学教授生涯。但他仍然关心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并参与其中?中国社会史之辩?。在此期间,他撰写了《中国社会的结构》、《中国社会的变迁》、《中国社会的现状》三部社会学著作,后统称为《中国社会史》。
近十年来,中国社会史的革命性和学术性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蒋亦华先生在分析《中国社会史》的写作目的时指出。他尽力用自己掌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分析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经济的变化和中国各社会阶层的特点,试图说明改造中国社会现状的途径。?孔指出:?他写作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从历史出发,探索历史上中国的真相,揭示中国社会转型的原因,改造现实。?张光武认为中国社会史是史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为周的《中国通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莫志斌认为,中国社会史最大的特点是运用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和阶级分析方法,特别是阶级斗争理论。他肯定了中国社会史的学术性。他以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为指导,对中国的社会结构、中国的现状和近代社会的变迁作了极其全面而深刻的分析,并由此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结论。?需要指出的是,周古城本人并不否认《论中国社会史》中的某些不足,并承认该书过于偏向阶级斗争和辩证。
第三,关于周古城的中国通史。
《中国通史》是周古城在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创作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历史著作。近十年来,学术界对周的《中国通史》及其影响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历史格式塔理论?已经给予了相当多的关注和研究。
?历史格式塔理论?在建国后的一段时间里,多次被认定为资产阶级史学的黑论,受到批判。莫志斌尖锐地指出。?历史格式塔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的历史理论,不是黑理论。徐复之认为,在白色恐怖的历史条件下,周古城不可能在《中国通史》中公然标榜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历史格式塔理论?是他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新见解和新阐释。学术界对周铸《中国通史》的学术成就给予了肯定。杨志刚认为,(明朝历史?)周古城注重在世界历史的整体格局中研究中国历史,周铸的《中国通史》是一部具有世界视野的中国通史。莫志斌认为,周的《中国通史》无论在体例上还是在具体判断上都是独树一帜的。徐复之指出,周《中国通史》的坎坷经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近代史学发展的曲折历程,这部通史在中国通史著作中占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美国学者德里克认为,周的《中国通史》注重史料佐证,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解释中国历史的最佳范例。但也有学者认为,这部通史存在一些偏颇。赵梅春指出:由于周古城过于注重通史作品的历史整体性,而全盘否定传记体、编年体、篇章体等历史体式,有失偏颇。?中国通史的内容侧重于社会变迁,便于全面把握中国历史的变迁,但个人活动、学术文化等。都被忽略,难以体现历史本身的丰富内涵。?
第四,关于周古城的《世界通史》
《周世界通史》是在20世纪40年代末撰写的又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历史论著,也是中国人自己撰写的第一部世界通史。近十年来,这部通史以其新颖的史学理论和编纂旨趣在学术界享有盛誉。
论周祝《世界通史》的历史观。研究者认为,周的《世界通史》强调世界历史的统一整体和有机组织,其历史观是?整体史观?。莫志斌分析:?周古城的《世界通史》打破了国家史的旧框架,试图从局部与整体对立统一的角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全局或统一的整体有一个全面的鸟瞰。?张广智从反对欧洲中心主义的角度指出:?在《世界通史》中,周古城的基本思想是反对欧洲中心主义,提倡编写世界历史的整体观念。?李咏认为周的《世界通史》出自哪里?历史格式塔理论?从世界历史的内在要求出发,我们应该着眼于揭示世界历史的有机整体性。编译这个概念是什么?整体史观?,以及近年来在历史上流行的?全球历史观?关闭。顾晓明指出,周古城在历史研究中具有世界眼光,能够以健康平等的心态看待世界和自己,因此能够坚决反对欧洲中心主义,而不陷入狭隘的民族中心主义。玉佩对周铸的《世界通史》收录中国历史表示赞赏,并反驳了一些海外学者对通史传播的攻击?中国中心论?还是?汉族中心论?的谬误。蒋亦华先生还指出:让中国与世界接触是一种客观公正的态度,这与把中国视为世界的中心无关。?此外,研究者普遍肯定周的《世界通史》成功地运用了比较的方法,认为是新时期倡导中外史学比较研究的先驱。
动词 (verb的缩写)论周古城的古代史分期观。
古史分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不可回避的理论问题,争论由来已久。在他漫长的学术生涯中,周古城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思考和探讨。东汉封建主义?发起人。
莫志斌认为周古城的?东汉封建主义?既是他关注世界大局的结果,也是他独立思考的结果,所以才能独树一帜。孔认为,古史分期是现代史家无法回避的问题。对历史划分的不同看法,其实就是对历史的不同看法。王秀清认为?东汉封建主义?它以周古城对中西历史的全面比较研究为基础,是周古城几十年学术经验的总结。她指出,虽然他的研究结论还有待商榷,但他开阔的视野和中西比较得出的结论,充分体现了他不懈追求真理和创新的开拓精神。?陶永淑去周古城?东汉封建主义?给个高评价:?独一无二,充满理论,作为一家之言。?
六、关于周古城反对欧洲中心主义。
是中国学术界反对欧洲中心主义的先驱,周的《世界通史》是反对欧洲中心主义的通史巨著。建国后,他多次阐述欧洲中心主义的荒谬和危害。
消除欧洲中心主义的负面影响是中国学术界的一项艰巨任务。近十年来,学术界对周古城率先反对欧洲中心主义给予了极大关注。研究者认为,欧洲中心主义和周古城?整体史观?不相容这是他能够现实地反对欧洲中心主义的内在原因。张广智强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观念或统一整体出发,认为欧洲中心主义是荒谬的,但必须指出,周的思想是全面的,而不是极端的。?李咏认为,周古城的?历史格式塔理论?与欧洲中心主义格格不入,这是他带头反对欧洲中心主义的学术动机。学术界高度评价了周古城反对欧洲中心主义的努力和成就。他提出的观点和论点是什么?欧洲中心主义?这种顽疾可以说是一剂良药。?大多数研究者肯定周古城是欧洲中心主义的彻底反对者,但也有学者认为周古城虽然主观上坚决反对欧洲中心主义,但从客观效果来看并不彻底。
七、关于周古城?淡泊境界论?然后呢。时代精神的趋同?
20世纪60年代初,周古城撰文讨论历史、美学和文学理论问题,引发了一场全国性的学术大讨论,影响很大,甚至引起了海外学者的关注。
关于争论的由来,吴克全分析说:?周古城从历史、美学和艺术创作的角度阐述了如何正确认识矛盾斗争的界限、矛盾斗争和矛盾统一的关系、如何理解时代和时代精神、如何正确认识科学、道德和艺术的社会功能,并对当时主宰一切的人进行了批判?奋斗哲学?错误的思潮。周古城的文章,尤其是其中提出的那些?淡泊境界?然后呢。时代精神的趋同?,立刻引来了一力的围攻。?智斌指出:?20世纪60年代初,随着意识形态领域政治批判的不断升级,他进行了学术研究,并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发表了一系列文章。阐述?淡泊境界论?然后呢。时代精神的趋同?虽然这引起了很大的学术争论,但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与对方争论。真正展现了一个正直学者的学术良知和无私无畏的学术勇气。?蒋亦华先生出色地分析了这场辩论的背景和实质。60年代初,党内外对1958以来的重大错误进行了一些反思和纠正,但同时。阶级斗争这根弦越拉越紧,纠正一下?向左?努力被指责为恢复资本主义道路。在这种情况下,周古城挺身而出,写了一篇文章来纠正它?向左?,其?淡泊境界论?然后呢。时代精神的趋同?以当时的主导?奋斗哲学?反对,这很快引发了全国性的学术批评。
八、关于周古城的中西文化观。
如何妥善处理中西文化问题,是关系到民族复兴和现代化能否顺利进行的现实问题,也是长期困扰学术界的重大理论问题。在漫长的学术生涯中,周古城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思考。周古城晚年更加关注中西文化问题,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
吴克全先生认为,周古城特别重视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的研究,主张中西文化交流。文化综合论?这是他一生研究的总结论。张光武指出,在中西文化问题上,周古城反对全盘西化和全盘中国化,主张中西文化交流。莫志斌认为,周古城的中西文化观主要有三点:一是重视中国文化的历史地位;二是世界文化史是一个多元的有机整体;第三,认为中西文化交流是相互渗透、相互提高、相互融合的。张骞分析了周古城的文化关怀,认为周古城极其关注如何实现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如何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传统。
?
综上所述,近十年来,学术界对周古城的历史思想进行了相当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然而,不言而喻,现有成果大多属于专著或传记,对周古城史学思想缺乏系统研究,对其史学思想的发展脉络和内在联系关注不够。另外,现有的成果似乎都是概念性的,缺乏对具体内容的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