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龄的代表作
王冬龄打开了“* * *逍遥——王冬龄书法艺术展”的展览草图,逐一指出了展出的作品。代表作《老子五千字》将在中国美术馆圆形大厅中央展出。
这是《狂草》书法史上最大的一幅杰作,是王冬龄根据中国美术馆的展览空间和视觉要求特别创作的。与他2004年创作的巨草《庄子逍遥游》不同,《老子五千字》篇幅超过以往任何一部创作,前面300多字,每个字约2尺,与后面完整的《老子五千字》形成对比。由于其高大的规模和疯狂的用笔,该作品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有评论家评论说,如此巨大的空间和如此惊人的结构的创造,是书法史上的精彩一笔。《老子》和《逍遥》一样精彩,成为中国现代书法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两部作品。
今年夏天王冬龄写《老子五千字》的写作场景,很多人记忆深刻。
安静,安静到可以听到空气的心跳。王冬龄右手拿起一支水桶笔,左手举起一叠纸巾,深吸了一口气,定了定神,弯下腰,墨汁扫过纸巾后又到了宣纸上,紧接着是毛笔在宣纸上舞动的声音...太好了,王冬龄容光焕发,挥着手,直到墨水快用完了。
艺术作品的意境
看到王冬龄写作,总会有这样的想象。
袁野上,一匹飞奔的马。
一片土地已经跃过。经历了一季又一季。为什么我们不能停下来?为什么不停下来?
只因为我记得自己心中最纯粹最准确的判断。
对书法的热爱是王冬龄内心最纯粹、最准确的判断。“我热爱书法,因为我在书法中找到了自己。宇宙生命的神秘和迷茫,在画笔扬起的线条节奏中得到了印证和释然。山川湖海是创作的“大文章”,书法是万物之魂的精神意境的“雪泥爪”。
65438年至0989年,王冬龄应美国明尼苏达大学邀请教授中国书法。他有机会旅行到许多地方,并与许多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艺术家建立了非凡的友谊。他们的创作理念常常让他感动——比如西方艺术家的工作室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艺术家的学习,东西方在材料使用上的差异,创作过程和最终作品创作的联系等等。
他开始寻找更合适的点,寻找书法和谐发展的途径。在王冬龄看来,书法的发展不是一句形而上的空话。尤其是现代社会,书法已经不是玩书桌那么简单了。当然,你完全可以满足精神上的要求,但同时也有一些节目因为欣赏“场”的变化而在今天发生变化,比如现代感很强的展厅、房间。除非你顽固地视而不见,否则你必须跳出陈旧的思维。
王冬龄想要的书法艺术是直来直去。王冬龄创作的起点其实是古典中国。
从《离骚》的沉默清醒和四处游荡的激昂,到《易经》的炫目和《老子》的从容...王冬龄展示的这些作品都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学经典的。但是每一个创造都是一个映像。不是思考如何诠释笔墨,而是思考如何解放笔墨。于是,纸糊的书法线条散发着中国的味道。
在今天,书法艺术需要独特的创意和精湛的书法技巧,更不用说中国的内涵了。
文学经典对王冬龄的不可抗拒的吸引力一直存在。所以,王冬龄说最喜欢的书是庄子和老子。他把自己的创作比作写小说,希望脚踏实地地创作出一本有厚度、有内容的书。所以,不久前,在北京机场,我遇到了转机去义大利的王冬龄。当他得知我们要去莫斯科时,他诗意地建议我们带一本普希金的诗集。
生活节奏太快,瞬息万变的社会生活就像一个频繁移动和清洁的大房间,但王冬龄一直很安静。很长一段时间,他都在画室里,墙上贴满了叠叠的书帖。他抚摸着它们,感受着拍打的脉搏。那些陌生又熟悉的远近生命,像星星一样点缀在夜空中,一个接一个,闪耀着光束。每天早上,他必须做的就是写这些碑文。这一写就是快半个世纪。反复思考,孜孜不倦的开发。这个工作只是在你自己的感知和把握中,没有人可以替代。
社会变迁,大众艺术的高度繁荣,经济的启动,喧嚣与动荡,从疲惫走向稳定...但是王冬龄并不排斥生活的改变,他曾经把一些流行歌曲写进了他的作品。他知道,人生的每一次飞跃,都是挖掘潜力核心的诗与真的结果。我们最应该做的是解释、说明、传播这首诗和真理,也就是普及、践行它,固执地寻找一种表达方式,把深奥难懂的玄机变成通俗的、可感的、可触的。
我王力可东陵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尝试,这是一种有序的选择。长期以来,王冬龄一直在寻找中国传统文化与书法艺术表达之间的交汇点,而王冬龄成功地将这些中国符号转化为全世界人民都能理解的艺术语言。“我希望未来我所做的和我所宣扬的将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我觉得我可以做一些事情,让它在新时代有意义。如果我今天无法与人沟通和交流,那也没关系。”温柔的语气,温暖的笑容。王冬龄给我的感觉是睿智、宽容和冷静。
和这样的长辈说话,他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极其儒雅。也许他的皱纹让你想起了他的经历,但在交谈中,他的气质却像孩子一样天真浪漫。
书法是王冬龄的存在方式,也是他青春温暖心灵的秘密。
在最近的一次书法晚会上,王冬龄先生在一片赞扬声中感慨地说:“其实,最伟大的艺术就是生活的艺术。”
他的一个学生感慨地说,在艺术人生和艺术人生的道路上,我感觉王冬龄先生找到了更好的契合点。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寻找,他体会到了平凡生活的深刻内涵,这使他的书法走向了广阔的、充满活力的、无穷无尽的大气。相反,书法艺术也使他的生活更加充满情趣和魅力。
温暖只是表象,温暖才是核心。与中国美术馆的前两次个展相比,今天的王冬龄可以沉湎于更深的层次,可以追溯到更长的时间。他可以比以前更冷静、更宽广地去调查生活中的一切,他可以深思、凝视自己心中生长的一切。写着百家争鸣的作品,王冬龄品味着百家争鸣的人生。他自问,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百家争鸣一直像花朵一样灿烂开放,融合了自己的人生、利益、宏图和开放的山川。今天的艺术家能像他们一样聪明世故,像他们一样真实勇敢吗?
“生活的艺术,艺术的生活是我所追求的”,严格来说,没有生活就没有艺术,因为艺术是利益的表达,利益的根源是生活。觉得有趣就是欣赏。你是否懂得生活,取决于你能欣赏多少东西。
“奥运会期间,中国获得了最多的金牌,我非常激动。我用一张有体育照片的报纸做了一张“欢乐在天堂”的图,我想让我的书法更贴近现实生活。此外,报纸和其他印刷材料因版式上彩色印刷的大小不同,对书写有不同的影响,增加了趣味性。”
“前段时间,中国美术学院改建拆迁。搬画室里的东西时,看到空荡荡的墙壁,突然有了写作的欲望。于是,研究完这本书,我拍了几张照片,算是一种纪念吧!艺术家有艺术家的生活方式,大概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王冬龄看来,活一辈子就像写一手好字,完美的人生才有一种上品艺术应有的美。
在这次展览中,王冬龄说这十个字最能表达他的感受。因为无忧无虑的旅行是一种迷人的生活态度。
他真诚,受欢迎,受欢迎,友好。他的学生回忆,上课早到的同学一定会给他泡一杯茶,放在讲台上。他边喝茶边聊,让这种课堂充满了思想和温暖,有点像推心置腹的谈心。
他曾在一本即将出版的书的扉页上写道:一颗芬芳的心,献给我的父母和老师。“50年前,一位老人告诉我,书上的荷花可以防止虫子吃。我抓了七八朵花,这片叶子陪我到了世界的尽头,笑傲江湖。”这本书的第一页是这一页荷叶的照片,泛黄,蕴含岁月的痕迹,让人浮想联翩。
他喜欢在拥挤的空间里写《野草》,因为“这么多人在看,大家都在生我的气。”写完《快乐旅行》后,王冬龄意识到“朝气蓬勃”是一部大型作品的基础,而他在创作时,是与观众对应的,也就是与“批评”或“审美观众”互动的。他说古人所谓的“天助”,也许就是这样吧!艺术家所呈现的东西,总会从社会和生活中被吸收、被反刍、被复制。
作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作为浙江省书法协会副主席、杭州市书法协会主席,作为在传统书法和现代书法领域享有同等声誉的知名书法家,王冬龄多年来执着于为中国书法事业开创一片新天地。公元65438年2月,在离开中国美术馆十年之后,王冬龄带着他的作品回到了这里。中国传统的水波曲折,在精致的现代文明中依然熠熠生辉。王冬龄陶醉在秋天温暖的阳光下,想象着这一天,期待着它。
2007年2月3日至9日,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中国美术馆、中国书法家协会、浙江省文联、中国美术学院联合主办的“逍遥王冬龄书法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隆重举行。这是继1987和1994之后,王冬龄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第三次个展。范迪安为展览作序。由许江主编、荣宝斋出版社出版的大型作品集《王冬龄书法艺术》在展览期间推出。
然后,在几十名观众的簇拥下,王冬龄教授在中国美术馆圆形大厅中央设置的一个长600厘米、宽200厘米的长方形讲台上即兴表演。不到五分钟,三个苍劲遒劲的逍遥草书大字跃然纸上,将展览气氛推向高潮。
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孚凌,文化部副部长常克仁,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冯源,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苏,国防科工委原副政委葛焕标,新华社原副社长文, 97岁高龄的著名楚辞学者、日本每日书法学会最高顾问稻村云东,中国书法协会顾问欧阳钟石、刘一,中国书法家协会党组书记、常驻副主席赵长青,中国书法协会副主席、北京市书法协会主席林岫,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作协党组书记吴天星,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徐江, 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毛等300余人参加了开幕式。 许江和王冬龄分别致辞。孙孚凌、文、欧阳、稻村运东为展览剪彩。著名主持人杨澜主持开幕式。
记者在现场看到,两幅超级书法杰作格外引人注目。一本是两万多字、五十多米长的《易经》,一本是五千字的《老子》,写在一张高4.95米、长37.5米的巨大宣纸上,贴满了中国美术馆圆形大厅的整面墙。如此多字的草书,前所未有。第二种是在一种叫干坤木的装置上书写水墨画草书,由两个对称的半圆木组成,长765,438+05cm,宽80cm,半径50cm。干柴上写着《易经》:天道强,君子自强不息;坤木上写的是《易经》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德载物。像一幅巨大的立体对联,成为展馆的文化景观,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震撼。
演出结束后,在中国美术馆学术报告厅举办了书法艺术研讨会,由、、、杨、、稻村允东、、刘恒、任平、朱培尔、叶培贵、吴振起、刘洪标、李牧蛟、赵彦俊、黄益民(台北)、刘默、韩天勇等人主持。下午举行了书法作为当代艺术的座谈会。范迪安、许江、张松仁、、、、贾、高世明、司顺伟、赵立中、、王之春、李永林、王新元、王天德、关淮滨出席座谈会(按发言顺序排列)。陈履生主持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