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封丘县历史

封丘县古为禹州、兖州。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原始社会末期,炎黄系羌人就生活在这里。据《唐丞相家谱表》记载,人姜巨,曾在黄帝的帮助下,在蚩尤伐涿鹿之战中立下汗马功劳。公元前265,438+0世纪,夏柒开国后代姜巨被封为诸侯,居于封丘某城,立国玺,称国父侯国之玺。公元前11世纪,吴王伐殷,父国侯国被视为商朝顽固派赐给鲁国公的奴隶,全家迁居山东。西周建立,封丘是康舒的封地。

夏朝时,于霞国王曾在君太(封丘城东5公里)与部落首领开会,分封诸侯。]

春秋时期是保家卫国的封地,战国初期属于朝鲜,是兵家必争之地。周宪十五年(公元前354年),宋、韩两个诸侯国发生了黄池(今景龙宫乡桑园村东)之战,宋桓公从朝鲜夺取了黄池。公元前254年,赵伐魏,攻取齐城,即卫国之城。此时封丘已被三国的宋、魏、赵占领。公元前242年,秦国攻占了朝鲜的等12座城市,建立了。从此封丘归秦。

公元前207年,楚汉相争,汉高祖刘邦兵败于项燕(封丘县)。翟的母亲给了他一顿饭帮他解围,他就破西脱困了。汉朝开国后,刘邦将项燕的建制改为封丘县,不久又在封丘县东南设置秋苹郡。汉元帝元开国大典第五年(公元前118年),全国分为13部,封丘属兖州部陈留郡。汉高祖元年(公元前73年),王大夫迁鲁为侯,为侯国。狄杰三年(公元前67年),秋苹后郭改为秋苹县。

秦始皇五年,南燕国君在项燕建“封丘台”(即木子台,古书中首次出现封丘之名)。

东汉三国时期,仍属兖州系陈留县。西晋初,秋苹县被撤销,并入封丘。南北朝时,北魏太平真君九年(公元448年),封丘被撤,并入酸枣。

北魏宣武帝景明二年(公元501),恢复封丘县。北齐时,建立高阳(公元550年)。文帝十六年(公元596年)恢复。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封丘被废,设寿界县。619年,恢复封丘郡。

唐初封丘属河南道、汴州陈留郡。五代攻唐制。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宋太祖)带兵进驻陈桥驿,在陈桥发起兵变,成为黄袍,从而开创了大宋王朝300年的基业。宋代属京畿道开封府。黄金属于南京路的凯丰楼。袁属于河南省江北省汴梁路。明属河南省开封府。明确原因,明确制度。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划归卫辉府。

北宋末年,封丘县隶属金代南京路开封府。

1271年,忽必烈入主中原,封丘划归河南江北边梁路。

明代封丘属河南开封府。

清顺治十五年(1658)《封丘县志》记载疆域宽80里,宽60里。该县东临秋苹,南接神马,西接石鼓,北接桔乡。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三月,封丘改为卫辉府管辖。

辛亥革命后,封丘县直辖于河南省。民国五年(1916)有省道,岗归河北路。民国十三年(1924)撤省。民国二十一年,全省划分为11行政区,属第四行政区。民国26年,侵华日军占领封丘,日伪军在省内设路,退回豫北路。民国二十六年(1937)《封丘县志》记载封丘宽75里,宽66里。

民国中国废除政府制度,封丘县回归河北省,直属河南国民政府。

1916年(民国5年),河南省设立豫北道,封丘县归豫北道管辖。

1924年(13),废除道统,封丘归河南省第四行政区(新乡)。

1945年8月,日本投降,仍恢复原建制。封丘仍属第四行政区濮阳专员公署。

1946年初,县城北扩,原渭南县(今华县)西南、闻堰区以北的15个自然村由渭南县划归封丘县。6月封丘县以东划出206个自然村,长垣县部分自然村组成曲河县。封丘县版图缩小,东西宽25.5公里,南北长38.2公里,总面积974.6438+0平方公里。

1949属于平原省濮阳社。10年10月30日,渠河县并入封丘县,总面积1165.2平方公里,东西宽48.7公里,南北长38.2公里。

1954年濮阳专署撤销,划归新乡地区。

1964年5月,长垣县赵刚公社29个自然村划归封丘县。县城东西宽48.7公里,南北长38.2公里,总面积1220.5平方公里。到2002年,区域面积没有变化。

1986,新乡地区更名为新乡市,是新乡市下辖的一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