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嘴镇的历史演变

自清道光年间,毛嘴镇辖区内的顾欢、韩场、扎湾、小坂口、南红、徐大环等村属泌阳县管辖,其余地区属天门县管辖。岳洋的作品属于天门县南一里,申江和诸暨的作品属于天门县南二里。

民国元年(1912),毛嘴镇隶属天门县岳口区。

民国二十八年(1939),日寇入侵,毛嘴沦陷,划归黔江县申江区管辖。不久,国民党“128师”进驻沔阳,势力扩展到天门县,毛嘴镇归天门县湘南区管辖。

民国三十四年(1945),侵华日军投降,国民政府将毛嘴镇版图划归天门县岳口区,下辖朱集乡、横口乡。

1949年春,毛嘴全境解放,毛嘴镇为绵阳县十三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嘴镇划归天门县,命名为天门县毛嘴区。

1950年6月,原荆州地委荆州行署指示,毛嘴镇划归泌阳县管辖,定名为泌阳县第十三区,辖杨勤、文庙(包括现在的郑场镇)等30个乡镇。

65438至0954年,30个乡镇人民政府合并为杨勤、诸暨、杨岳、同兴、正昌、陆毅、毛嘴等7个乡镇。

1956年8月,泌阳县改组为泌阳县毛嘴指导组。毛嘴乡被撤销了,管辖范围没有变。

1957 65438+2月,恢复区在乡成立,命名为泌阳县毛嘴区,下属机构不变。

1958,10年6月撤区成立合作社,命名为绵阳毛嘴人民公社,所辖乡镇更名为行政区。

1959年春,须贺人民公社并入毛嘴人民公社,增加屯岭、谢场、须贺、毛场四个行政区。

1961年5月,恢复地区设立为泌阳县毛嘴区,行政区域更名为人民公社,管辖范围不变。

1962年7月,毛嘴河、浊漳河分而治之,原浊漳河地区划归浊漳河区。这种建制一直延续到文化大革命开始。

1967年春,成立了抓革命促生产的毛嘴区,取代了原区党政领导机关的职权。

1968年夏,成立了毛嘴区革命委员会,辖杨勤、诸暨、阳岳、同兴、正昌、刘一六个公社革命委员会。

1975撤区并市,毛嘴分为毛嘴、正昌两个人民公社。同兴、正昌、益群分为正昌、毛嘴人民公社,由杨勤、朱集、杨岳乡人民政府和毛嘴街道办事处管辖。

1984年实行区乡制,更名为泌阳县毛嘴镇。其管辖的辖区和机构没有变化。

1986年,仙桃建市,泌阳县撤销,更名为仙桃市毛嘴镇。辖区没变,镇名沿用至今。只有下辖的三个乡镇先后改名为指导组、办公室、工件。1999,撤销毛嘴街道办事处,辖区并入申江片区和诸暨片区。

毛嘴镇历来是毛嘴区、毛嘴人民公社、毛嘴镇的驻地,是毛嘴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