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迪皇帝的事迹

杨迪(569-618)是隋文帝的次子,名叫杨光。581年,加冕晋王。588年10月,任行军元帅,统一军队打败陈。陈灭后,晋为太尉。他平时假装孝顺节俭,深得文帝宠爱。600年,他被封为王子。604年7月,文帝驾崩(相传为杨光所害),杨光即位,杀死其弟杨勇。他即位后,下令开通大运河,还设置了科举司,促成了科举制度的形成。杨迪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暴君。他依仗国力富强,骄奢淫逸,他渴望成功。他在位时几乎年年征收重徭役,十余年间征招劳动人口10余万,造成了“天下死于役”的悲惨现象。他每年游历四方,三游江都,三游卓君。每次出行,出宫,数十万人跟随,骚扰当地百姓,严重破坏社会生产。他曾三次出兵攻打朝鲜。杨迪皇帝的暴政终于激起了全国性的农民起义。为避起义之火,第三次访问江都。任何劝阻他南下的人都被杀了。到了江都,还要求地方官在百姓中挑选美女,充实后宫,依然终日宴饮。他预感到末日将至,就对萧皇后说:“好头,该由谁来砍?”618年三月,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率兵变,冲进江都宫,用丝巾将他吊死。

杨迪下令开凿大运河,客观上对南北经济交流起到了很大作用;三次派人流放(今台湾省),派人出使西域,加强了大陆与边境的联系;科举部的设立促进了科举制度的形成。杨迪的暴政,没完没了的兵役和徭役,农民背井离乡,大量田地荒芜,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隋末农民起义爆发,隋朝灭亡,两者相比,杨迪是一个罪大于利的暴君。

杨光即位后,也做了一些收买人心的事情,改革了政治制度,取得了一些成绩。

最大的成就是科举制度的建立,对后世影响深远,主要是进士科的建立,为下层选拔优秀知识分子提供了绝好的机会。

二是修法,主要是改革隋文帝末年的苛法。隋文帝晚年也犯了一些错误,法律的严酷就是其中之一。杨迪废除了一些残酷的法律条款或减轻了惩罚。但这只是表面文章,是沽名钓誉。在杨迪统治的后期,他像他的父亲一样残忍,不再按照法律行事,并且非常武断。

三是兴办学校,走访散书,保护散书。杨光恢复了隋文帝废除的国子监、国子监和州郡学校。他还组织人编纂了400册《长洲玉镜》和1200册《屈於菟志》,为保存中国古代书籍作出了贡献。

在杨迪统治时期,进行了一些重大工程,主要是修建东都洛阳和开凿大运河。大运河北起卓君,南至余杭,南北蜿蜒五千多里,成为一条非常重要的水路大动脉。此外,他还组织了洛阳城的建设。

杨迪皇帝一向以残暴著称。其实他也很有文采,只是他的才华没有得到恰当的运用,反而成为他鄙视文人的一个条件。如果他能看到谁的奏章是指他的错误或警告,他一定会尽力报复,因为许多大臣都因为他们的言论刺激了杨迪而自杀。三次远征高丽后,他施命于劝说他不要在洛阳巡游,说要让百姓有喘息的机会,他被杀了。时间长了,大臣们也不敢出主意了。这就为反派胡作非为创造了有利条件。

隋末,杨迪目睹了自己的国家在农民起义的冲击下崩溃,无法挽救。也有不少各地将军自称皇帝,太原起家的李渊也打算自立为帝。但是他知道日子不多了,他也没有忘记和他的嫔妃们玩得开心。他甚至对萧皇后说:“这么多人想赶我下台,取代我的皇帝位置。就算我被赶下去,我可以做长城公爵,你可以做第二个皇后(也就是南朝末代皇帝沈氏,陈)了。我们喝酒吧,何必呢?”

公元618年,也就是杨迪登基十四年三月,侍卫长推举宇文述的儿子宇文化及为首领,发动兵变。杨迪皇帝最终在50岁时被勒死。后来谥号是“炀帝”,最低级最差。隋文帝隋文帝,原本在北周夺取了的皇位,最后他的儿子被的人杀死。历史在这里转了一个小圈子。但是,帝位并没有传回来,而是到了李的身边,历史演变成了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