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的由来是什么?
有以下几种来源:
元旦最早起源:公元前5万年左右,古埃及人由游牧转为农耕,定居在尼罗河两岸。他们的农业收成与尼罗河是否有洪水密切相关。古埃及人通过长期观察发现,尼罗河泛滥的时间是有规律的。他们在竹竿上记录了这个时间,得知两次洪水之间大约有365天。因此,古埃及人把这一天定为一年的开始。
在汉语中,“元”是开始,即第一;“旦”的意思是一天或早晨,这两个词合起来表示新年的第一天。但这不是一开始就固定的;
在历法中,人们习惯把地球绕太阳的1周期称为1年。但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行没有固定的起点和终点,一年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人为规定的,导致各种历法不一致;
相传“元旦”一词来自中国最早的皇帝之一颛顼。他规定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后来,一些朝代改变了元旦的日期,但原则上每年的第一天仍被视为元旦。比如夏朝把正月初一当作元旦,商朝却当作元旦,周朝是11,秦朝是1。直到西汉武帝时,大历史学家司马迁等人重新制定历法,规定每年正月初一为元旦,此后一直没有改变;
1911辛亥革命成功后,决定采用国际通用的公历,于是将农历的元旦改为“春节”,并将公历的1日称为元旦。新中国成立时,正式使用“公元纪年法”,将每年公历1定为元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