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不理包子”这个名字的由来?

狗不理始创于清朝咸丰年间,由直隶武清县朱霞村人桂友友创办。贵友友的名字叫“狗子”。他自幼生活在天津,当时在南运河岸边的刘佳蒸菜馆当帮工和学徒。桂友友用三年时间掌握了做包子等面食的手艺,然后开了一家名为“德聚好”的小吃店,专门做包子。

当时德居的包子色香味形俱佳,生意非常红火。贵族朋友太忙了,没有时间和顾客交谈。所以很多顾客戏称他为“一个卖包子的狗,不理人。”久而久之,人们就顺口喊他“狗不理”,于是他经营的包子就取名“狗不理包子”。

袁世凯任直隶总督时,在天津训练新军时,曾在北京将狗不理包子作为贡品赠送给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尝后大喜,曰:“山中野兽云里雁,陆上牛羊,海底鲜,不如狗不理香,故长寿。”从此,狗不理包子名声大振,逐渐在很多地方开起了分号。

扩展数据:

1916年(民国五年),高去世,其子高继承产业。第二年,他在石楠东街设立了分号。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侯家旧名迁至北大官桥口。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旧号与分号合并,迁至天香商场后门(今辽宁路),新号“德居”成立。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高晋明之子高继承产业,经营至1952。中华人民共和国(PRC)成立后,1956年,天津将狗不理包子国有化,将店铺迁至和平区山东路,之后在石楠美食街设立分店。2001,“狗不理”总公司扩建。

随着“狗不理”的发展,其经营的品种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逐渐形成6大类98个品种的包子。技术人员以鸡、鸭、鱼、肉、海鲜、时令蔬菜、野菜、菌类为原料精心研制,以蒸、煮、烤、烙等多种烹饪工艺制作出金针包子、龙凤包子、鸳鸯包子、芹菜包子、什锦包子、大虾韭菜包子。

百度百科-狗不理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