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名将嵇康为何被杀:“诬陷”好友“偷妻”
如前所述,表面上以孝治天下的司马氏集团,其实是不分青红皂白的。它对嵇康绝不与他们合作的态度和公开反对他们篡位的姿态深感嫉妒,很快就把他们杀了。
果然,就在《亲爱的菊园》出版一年后,司马集团又拿着嵇康的亲笔信诬告?酒色,害时乱教?并以此为由,判处他死刑。
事情的经过是,嵇康的朋友陆安被哥哥鲁迅强奸了,陆安得知此事后,准备举报鲁迅。不想,竟恶人先告状,诬告吕安不孝。早已投靠司马氏集团的鲁迅起诉与嵇康同阵营的陆安,誓不与司马氏合作。司马集团当然是各个派系斗争,给陆安定罪,发配边疆。面对朋友的无辜不公,早就知道事情原委的嵇康自然义愤填膺,断然写下《绝交》,为陆安挺身而出,痛斥鲁迅的禽兽行为。
从古至今,中国统治者的普遍做法是将他人文章或书信中的词句割裂开来,断章取义,并以此为由影射罪名。嵇康慷慨激昂的信,自然打到了司马氏集团的枪口上。很快,这封信被鲁迅举报,司马集团就因为这封信逮捕了嵇康。
负责审理此案的是司马昭的心腹,当时的李思校尉钟会。出身士绅的钟会(魏太傅钟友之子),早年是嵇康的疯狂粉丝,虽然只比嵇康小两岁。有一次,钟会写了一篇关于四书的文章,希望得到嵇康的指导,通过著名专家的点评来增加自己的学术声望。但一到偶像家门口,钟就会担心,如果嵇康对他的“四书”提出问题,他很难处理,会很尴尬。于是,步其后尘的钟会最终没敢敲门,而是偷偷把四本书放在嵇康家的窗户下面,然后三步并作两步地跑了。
后来,钟会逐渐受到司马昭的青睐,成了朝廷的红人。事业有成的钟会决定再次拜访嵇康。这一次,为了表示对嵇康的敬意,钟会特意穿上精致华丽的衣服,带了大批宾客,步行到洛阳城外拜谒嵇康。
钟会一行赶到时,嵇康正在柳树下和湘绣打铁。嵇康似乎不喜欢这一大群贵族子弟打扰他平静的生活,所以没有和他们打招呼,而是趁热打铁继续埋头苦干。钟会看着他几次渴望说话,但嵇康没有看他。就这样,钟会和他的一大群客人在柳树下默默地看了嵇康趁热打铁很久。最后,见嵇康始终没有接待他的意思,钟会只好招呼客人一起回家。临走时,嵇康突然放下锤子问,你听到什么了?你为什么离开??钟慧一听,也回了一句:?闻而至,见而去。?
问答看似随意,却体现了他们的博学和聪明。因为,很明显,答案和问题都来自佛教经典《维摩诘经》第五卷,讲述了文殊菩萨访问维摩诘的故事。维摩诘的原话是:?善待文殊!来而不见。?文殊菩萨的回答是:?如果是俗人,来了也不来,去了也不去。那又怎样?从无到有,从无到有,可见的更不可见。?换句话说,嵇康问?你听到了什么?你为什么离开?我是在表达对钟辉的欢迎,但我也提醒他,朋友之间互相了解很重要,没必要这么刻意。虽然钟会也引用了文殊师利的回复,为自己赢回了一些面子,但很明显,他的心胸远不如文殊师利那样开放豁达。从那以后,钟会对嵇康由爱生恨,一直在寻找报复的机会。
这次钟会以队长的身份主持嵇康的案子,自然要好好利用,报复嵇康。他首先劝告他的主人司马昭说?嵇康是当代卧龙,绝不能给他施展才华的机会。今主治天下,无忧无虑。只需要提防嵇康这种不肯合作的名人。?话说,把嵇康比作司马师的死敌卧龙诸葛亮,无疑* * *到了司马昭最脆弱最敏感的神经上,这是极其卑鄙的。
竹林七贤中的第一人嵇康被无辜囚禁,这件事引起了魏国* * *的不满。一时间,当地数千名极有威望的英雄纷纷上书,要求一起囚禁嵇康,希望向当局施压,解救嵇康。面对如雪片般飞来的* * *信件,司马昭明显感受到了嵇康强大的政治号召力,在杀死政敌之前处于紧张而兴奋的状态。
这时,伺机而动的钟会趁机火上浇油。他对司马昭说:?时至今日,四海太平,天下在家,而嵇康却一直不愿意臣服于他的主子,他忽视礼仪,轻视朝纲。以前姜子牙杀齐人,孔子杀鲁人,都是因为这些所谓名士骄横,蛊惑群众,藐视礼法;所以圣人执伦理之剑,杀之。现在嵇康、陆安等人荒淫无度,煽动民众,诋毁礼教,这是自古圣贤所不能容忍的。所以大师,你应该为了移风易俗,清净王道,把嵇康处死。?这些话,博学多才、运筹帷幄的钟会,故意用姜子牙和孔子的典故,来杀死不愿与他们合作的名士,怂恿司马昭去杀嵇康。而有心斩杀嵇康的司马昭,听到圣人杀异己,更是兴奋不已,信心倍增。目前,糯康的死刑判决书已经签署。(孔子杀鲁名士邵正茂,最早见于《荀子》?左左,但其真实性一直有争议。这里的时钟会引用这个佳能,很可能是谣言。)
大名人嵇康,因为一封与友人绝交的亲笔信“绝交陆”,被统治者扣留。酒色,害时乱教?因该罪被判死刑。这样的处罚看似不合理不合理,但绝不是西玛集团独有,也不是西玛集团独有。事实上,中国历代统治者,在处理拒绝合作的有独立人格的名人时,都不屑于巧妙的选案定罪,而都喜欢胡乱挑一个案子,胡乱扣一个罪名,然后草草结案,处死。这种做法看似荒谬,却有其深刻的含义。因为只有这种不合理的、任意的、野蛮的杀戮,才能完全显示出专制的绝对性,对人心造成巨大的威慑,制造出前所未有的社会恐怖。所以,这种简单荒谬的冤案,在中国历史上比比皆是。而这种恐怖的政治手段是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总结起来,可以用十二个字来概括:任意逮捕,草率结案,快速执行。
为了把政治风险降到最低,嵇康被判死刑后不久就被推上了法庭。魏一早就得到了风声,迅速从各行各业赶来。黎明时分,3000名泰学生集体上书司马昭,要求让嵇康当老师,以免他丧命。与此同时,成千上万的魏国本土英雄从四面八方涌入北京支持嵇康。嵇康在朝鲜的挚友阮籍和单涛也纷纷面见司马昭,希望能保住嵇康的性命。
学生的集体请愿,地方英雄的集体响应,当时名人的联合救援,无疑在社会上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然而,中国的专制统治者从未在民意面前让步哪怕半步。客观来说,嵇康强大的政治号召力加速了他的死亡。
司马昭先是不动声色地送走了阮籍、刘玲等人,然后命令大批军队* * *在刑场周围,准备应对可能发生的一切?紧急情况?。一切安排妥当后,他才派人到法庭宣布维持嵇康死刑原判的法令。
这一法令一经宣读,就在法庭上炸开了锅。三千热血学生怒不可遏,他们开始在刑场周围推搡狱警。刑场周围也不时爆发小规模肢体冲突,随处可见。?释放嵇康,释放嵇康?一浪高过一浪的声音,响彻刑场所在的东门。此时,面对士兵、愤怒的学生、喧闹的刑场、身边的亲朋好友,嵇康的眼里依然是空洞和落寞。他回头看着太阳的影子。他知道时间还早,就对弟弟纪说:哥哥,你把我的古琴带来了吗??
?我有。给你。?嵇Xi哽咽着把琴递给嵇康。
嵇康若有所思地摸了摸他心爱的片玉古琴,然后用他那一尘不染的双手拨动了银色的琴弦。
只听,嵇康的琴声一起,喧闹的刑场立刻安静下来。起初,琴声是如此的空灵飘逸,让人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峨眉之巅,看着层层缭绕的白云,感受大自然的伟大与神奇。然后,琴声变得慷慨激昂,让人仿佛置身于血雨腥风的战场,看着一个个有志之士的相继,感受着生命的坚韧与不屈。过了一会儿,琴声又变得细腻婉约,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座美丽的桥边,望着一望无际的泉水,感受着大自然的永恒与完美。嵇康的亲友,三千多名学生,静静地听着嵇康最后的钢琴曲,听着听着,在场的人,包括一些负责砍头的士兵和官员,都忍不住泪流满面。但是,此时的嵇康的眼神还是那么空洞和落寞。
?一举一动都有悠闲的步伐。球场自鸣得意,内心太玄乎?(嵇康《赠兄秀才从军》),嵇康弹琴的时候心情还是那么超然平和。
嵇康在片玉古琴上的最后一拨,完成了中国文化中永远值得后人回味的一幕。
?袁怀曾让我教他广陵散,我没同意。现在这个广陵散已经成为一个杰作了。?完成中国文化的嵇康?永恒的瞬间?说完,我有点遗憾地说。
?砍吧。?大约三分钟后,主管一声令下,一个道士立了起来。如果皮肤是冰雪,如果是处女呢?用儒家?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权贵不能屈?头和身体是分开的。嵇康才三十九岁。
?上帝死了?。对于赶时髦又有良心的人来说,嵇康被杀无异于?上帝死了?。从此,在司马集团的* * *面前,他们选择了逆来顺受,没有人敢像嵇康那样站出来,公开揭露司马集团的假丑恶、恐怖和残忍。甚至?竹林七贤?其余六人,也全都归顺于司马的帐下,不敢有嵇康的野心(嵇康最好的朋友湘绣,在嵇康死后,也乖乖地去了司马的办公室,当着司马昭的面,宣称自己没有?嵇山的野心?)。
当然,就像中国音乐史上的巨著《广陵散》通过《魔秘谱》流传至今一样,嵇康高大独立的人格可能会被扼杀一段时间,但总有一天会被拉长。就像南朝著名诗人颜延之在《五王颂》中写的那样?纪忠三说:
中间甚至不在人间,自给自足。形成溶液先测沉默,吐槽理论才知道浓度。立欲议流,寻山议隐论。有时候,龙是可以驯服的!
在诗的结尾?谁能驯服龙?慷慨悲壮,响彻古今,一直受到嵇康崇拜者的推崇。其中,?龙性难练?后来这个词演变成了对人格高尚,敢于坚持自我,并为之不懈努力的人的褒奖(在这一点上,积极?龙性难练?不同于贬义?固执?)。
对于今天生活在和谐社会的我们来说,也许不需要像嵇康那样严肃勇敢,追求生活的绝对高贵与纯粹。但我们也可以像嵇康一样追求高度的生命价值自觉。换句话说,我们可以高度尊重自己的人生观和审美观,坚持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尊重和创造?自我?是独特的。
?
总之,虽然我们做不到,但与其苟延残喘,不如死了算了,对吧?自我生命的高度认同,我们还是可以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