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蒋氏宗祠在哪里?
在浙江省诸暨市浦镇东南约两公里处,有一个风景秀丽的村庄,那就是盘山村。因村后山形似石磨,形似仰卧的盘子,故名磨石村。解放后改名为盘山村,盘山村文化礼堂就设在里面。
盘山村中心,占地1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870多平方米的蒋氏宗祠依然屹立。和很多祠堂一样,它是连为三堂的,由前堂、中堂、后堂、万年台和左右侧室组成。无论是历史上还是族谱上,都找不到它建成时的年、月、国籍的真实记录。2010蒋氏宗祠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在上级政府和蒋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得以修复。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元素被注入姜氏宗祠。去年新建了文化礼堂,在左右两翼设置了名人馆、书画馆。同时提供电视、棋牌等娱乐工具,成为盘山村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诸暨,只要说起蒋家,最引以为豪的就是浦镇盘山村的蒋家。因为在中国近代史上,有几个蒋家族人是全国闻名的。盘山村一直流传着“七十二横带”的说法(当时以报国军官为荣),盘山名人堂详细记录了这些人的光辉一生。首先说一下蒋伯承。1911年,辛亥革命席卷中国,24岁的蒋伯承从盘山走出。他恰好是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教官。从小受父亲教育救国救民,参加过反对袁世凯的护国运动和北伐战争。蒋伯承是198。不过,盘山蒋家最难忘的还是蒋。早年毕业于浙军吴江堂,参加辛亥革命,曾任黄埔军校教员。抗日战争期间,任四方面军总司令、Xi安行营主任兼第十、第一战区总司令,多次参加抗日战争。在蒋伯承的影响下,他的弟弟姜智英也较早地参加了革命运动,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姜智英率部保卫钱塘江南岸,多次参加抗日战争。
1940年,姜智英被任命为浙江东岸台州警备司令,负责温岭、临海的海防。1941年,与日军主力师作战,亲自奔赴前线。最后在战场上被日军击伤,壮烈牺牲。
像蒋伯承和兄弟一样,蒋的后人也相继从盘山走出,先后有10余人就读黄埔军校,80余人参加抗日战争。在_浦镇,有这样一群骁勇善战、不畏生死的英勇抗日将领,而CD山村的黄埔毕业生多达20人,分配学校下的名姓也有100多个。这是盘山村的“将军墙”。二十多位将军站成一排,个个目光炯炯,表示这里发生了不寻常的故事。蒋家出了19个将军,时间过去了。江家在盘山村兴旺发达。到现在,全村近800户、2000多人中,近95%都姓蒋,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家族。
祠堂里有很多古代的牌匾,由于历史原因已经失传了。现在有一块红底金字的“原弓”牌匾,是雍正二年(1724)十月书生蒋光宇所立。颜色这个词虽然基本已经褪色了,但基本保存完好。这块“原弓”牌匾,颁给大理寺首席秘书郑清、程玄、浙江等地,至今已有29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