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与高句丽战争的历史背景
东汉末年,公孙家住辽东,衣食无忧。高句丽和公孙胜的关系一开始还比较融洽,也派兵帮助他剿灭山贼。然而,196年,高句丽新王即位时,B弟八旗得到公孙度的帮助,争位而败死。从此,高句丽和公孙家族结下了梁子。公孙胜要想入主中原,首先要解决高句丽的后顾之忧。高句丽要想实现称霸辽东的期望,还必须排除公孙的阻碍。两人都别有用心,互相提防。但高句丽毕竟势单力薄,主要采取保护环境、保护人民的防御立场,伺机而动。公孙康攻高句丽时,烧其都城,高句丽被迫迁至丸子(吉林集安以西山城)。
高句丽对公孙家族的外交措施之一是分别与吴和建立深远的关系。二三三年,吴栋派使臣到公孙渊、辽东。后来公孙渊反目,杀了两位大使。一些使者逃到高句丽,假装是奉孙权的命令而来。从此,高句丽和东吴一度交好,东吴也赐高句丽东川“可汗”称号。但是好景不长。当然,曹魏不想看到这段感情继续发展下去。他频繁向高句丽派遣使节,敦促其与东吴断交。几年后,高句丽迫于魏国的压力,与吴国绝交,将吴国使者胡玮斩首,并送其首级至幽州。
形势迅速发展。随着诸葛亮在五丈原的死,魏国西南战线的压力减轻,开始腾出手来收拾桀骜不驯的公孙渊。237年,司马懿领兵四万,水陆征辽东,请高句丽出兵相助。高句丽派主簿带着几千名精兵去帮助魏军作战。几个月后,襄平城破,公孙渊死于凉水,公孙渊在辽东的势力土崩瓦解。魏军立即潜入海中,夺取了乐浪和岱房两县。魏在原公孙氏所辖地区设立平洲,辖辽东、昌黎、宣土、、岱房五县,命东夷太尉俞香萍为都督。
公孙氏家族败亡后,辽东诸郡全部入曹魏之手。当时曹魏忙于与吴国和蜀国的战争,无暇复习。高句丽不怀好意。东川王想取代公孙氏称霸辽东,多次派兵攻打辽东安的平县。高句丽大臣佩佩不得不绝食,劝说东川王不要惹怒曹魏,以免亡国,但东川王不听劝告。不久,吴蜀之战平定,魏派东征高句丽报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