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谦水利工程

冯家山水库是宝鸡市的一项大型水利工程,主要用于蓄水和灌溉,也用于防洪、养殖、发电等综合利用。水库位于何谦中游末端,枢纽坝位于陈仓区(原宝鸡县)桥镇乡冯家山村老爷岭与凤翔县长青乡宋家堡之间的何谦峡谷。水库止于千阳县何谦大桥,全长约20km(境内15km,水面1,415 km2)。回水从大坝直接流向千阳市下部,长度约17.50km,可控制前水河流域面积3232万km2。水库淹没何谦河谷和千阳、凤翔、宝鸡三县交界的四川路,最大水面17.75平方公里。总库容3.89亿立方米,有效库容2.86亿立方米。除大坝外,还有输水隧洞、泄洪洞、泄洪洞、应急溢洪道、水电站等工程。水库为宝鸡、凤翔、岐山、扶风、眉县、赣县、永寿等7县1368260亩耕地提供灌溉用水。冯家山水库于1970年7月开工建设,1981年基本建成。

王家崖运河水库联合工程(含王家崖水库)是陕西省立项的中型水利工程。它是为宝鸡峡灌溉工程总干渠穿越数千条河流而修建的。大坝跨越何谦河谷,西起陈仓区(原宝鸡县),至石羊庙乡王家崖,东至何谦乡产东,坝顶长1816m,坝高25m。总干渠纵向穿过坝顶,大坝上游蓄水。水源一方面从总干渠引水填库,一方面来自上游冯家山水库进行调节,总库容9600万立方米,有效库容6420万立方米。枢纽工程除了大坝、溢洪道和泄洪洞外,还有取水的进水渠和抽人渠的坝背泵站。渭河引渠水量不足时,要抽出水库水来助渠,调节水量,缓解供需矛盾。明嘉靖《千河变》记载,千河及支流浍河(丰芳河)“以前没有大面积开垦,仍有不少堵塞。两条河都是小溪,没有涉水的味道。山后穿,春流稀,水势奔涌绕西城。知之者思之,不捉之!”这是明朝嘉靖二十六年(1547)县城被水破坏原因的记述。可以看到,由于植被的破坏,河水越来越大,导致突发山洪灾害。据记载,千阳历史上的洪涝灾害一直在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始了防洪工程。

在千阳县,从1964到1965,23.73万工人参与,修建了40多座T型坝、防洪堤、导流堤和导流坝,总土方量6.22万立方米。从1973至1977,投入工人174万人,在何谦河以北修筑防洪堤39.8公里,支流汇入何谦引堤2.4公里,引水建筑物19座,险工段T坝195座,总土方量89.9万立方米,总投资。何谦河一级支流治理。市区的西河沟、冯坊河等何谦河一级支流已全部治理完毕。

在陈仓区(原宝鸡县),何谦河有冯家山和王家崖两座水库蓄滞洪,是治理何谦下游的关键。王家崖水库以上,右岸有桥镇乡、贾村镇,左岸有凤翔县长青乡;下图为右岸的石羊庙乡和左岸的何谦乡。石羊庙和何谦乡治理何谦河历史悠久。经常因为海滩淤泥,发生冲突。建国初期,这种事还是发生了。1965,县政府做了规划,堤距定为200米,制止滩争。到1987,石羊庙乡从王家崖到何谦河已筑堤7.9公里。何谦乡距王家崖铁路桥6.3公里。由于堤身破损,质量差,经常被破坏。1974年3月至1976年9月,桥镇乡修建上河村至刘村堤防2.9公里,修建铅丝笼坝1座(填石约300立方米),被水冲毁2.5公里,堤坝不存在。后来进行了整修,1987处堤防2.39公里。从张家寨到贾村镇王家垭,上世纪70年代中期修建了一条堤防,保护被水冲毁的果园。修复后,现有堤防0.5公里,护岸坝8座。登高塬渠,清郑·《旧雨集》:“唐登高塬渠,引千水登高凤翔园,北宋时兴。”唐朝时,圣源运河被长清凌华阻断,向东南方向通往何谦河。它穿过今天的花角堡、石家角窝、山头沟和罗伯斯村,从小海子村向北到湟源,在那里灌溉尹家坞和南指挥部一带的农田。运河长约25公里,带宽10米,有输水干渠(西、中、南三页遗迹)1966,修建何谦引水工程,1972,修建冯家山水库干渠时,在刘家台、萝卜寺、高咀头、花椒包等地发现了多处古运河遗迹。

斗村运河位于汉丰乡斗村。直接引何谦河上游支流灌溉100多亩,长2公里。

引刘佳河灌溉30多亩的刘佳河运河。

常青运河,引水千河,灌溉40多亩滩地。

孙嘉南头运河引数千条河流灌溉50多亩。

郭城运河,《水经注》写道...郭城古运河,魏尚书左仆射魏真开蜀,取名郭城运河,用于灌溉旧田。其渎为陈仓东所携,东为荆美而北为李坏郡,其武功……”《金淑史·货殖》载:“开城国运河,从陈仓至李坏;筑地近晋北,引淹灌卤三千余顷。”《晋书·宣帝纪》载:“青龙元年,贯入一条国渠,筑于晋北附近,灌溉千顷之地,富庶国家。”它的踪迹已经被废弃了很久,有待检验。

利民渠,位于川岛地区何谦河以东,虢镇以西。建于明朝弘治年间(1488—1505),经历了明、清、民国时期的小型灌溉工程。清乾隆以来的三次宝鸡县志均有记载。水源来自何谦河,由凤翔县长青乡高嘴头引水而来。运河线路沿何谦河左岸,经杨家沟、四家崖、魏家崖、冯家嘴,向东转向回家湾、湾沟堡进入渭河。清干隆二十九年(1.764),受益最大,“灌溉百余顷”(相当于今天的1.000亩)。起起落落之后。到民国二十六年(1937),有灌溉面积2400亩。清雍正十三年(1735)春,太子郭路过宝鸡时游览了利民渠,并为此题诗一首。诗碑上刻着:“提督开渠惠民,停车使者为诗。勤耕楠木就好,更孝顺儿孙。”1982年7月,宝鸡县人民政府将诗碑列为保护文物,立于何谦乡魏家崖村西石灰窑旁。1987年,该县水利志愿者发现清雍正十三年、乾隆五十年的“利民渠”1片,并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杨家沟至冯家嘴一带,即原利民渠,先后被修建于1954的冯宝河渠、修建于1967的宝鸡市何谦抽水灌溉工程东一干渠、修建于1970的宝鸡峡引水灌溉工程干渠所取代,包括三斗和四斗。

冯家山水库宝鸡县灌区引渠系工程分为东灌区和西灌区。东灌区,位于何谦河以东。灌溉宝鸡、凤翔、岐山、扶风、武功、赣县、永寿县。总设施面积1215000亩,其中本县设施面积132000亩。这条干渠是连接灌区的纽带。设计引水流量36立方米/秒,上至冯家山水库枢纽输水隧洞出口消力池,下至何谦左岸,经凤翔县城,在里程桩18处流入县城,全长14.548公里。在33处出县境,重新进入凤翔县城,向东流去。万米隧道始终处于运河咽喉,横跨宝鸡、凤翔两县,全长12600米。前段长7687米,位于县城内。中国总干渠右侧有四、五、六三条支渠,自流灌溉5.47万亩;左侧有高丽和张斜两座泵站,灌溉面积7.73万亩。西灌区位于何谦河右岸,控制着桥镇、贾村、盘龙、金河、石羊庙乡的原区和塬区耕地654.38+052万亩。西干渠工程是连接西部灌区的纽带。在冯家山水库干渠里程桩2公里处设置水闸,引水流量5立方米/秒。主要建筑物有:跨越千河的桥式倒虹工程、总扬程312米的泵站5座、总长2295米的隧洞4座、引水闸门等。西干渠分成六条不同高度的支渠,将水引入灌区。西灌区是本县兴建的一个民营办公辅助高扬程抽水灌溉工程。1970冬季开工,1980竣工。到1987年底,6条支渠中已有5条完工。其中,一、二级支渠基本配套,部分引水渠已建成并得到保护;三四条支渠正在建设中。由于灌区水头高,耗电量大(每亩浇一次水,电费高达4 ~ 6元)。农作物种植方式单一,农民不愿意灌溉。历年实际灌溉面积达22000亩,仅占设施面积的15%。1953,陈仓区何谦乡(原宝鸡县)产东村、西村,改道何谦河。张家崖县第一座水电站是用木桨水轮机建立的,后来废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