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告诉我三个历史故事的名字吗?
2.鸿门宴
3.苏武牧羊人
1,负荆请罪:从战国时期开始,有秦、齐、楚、燕、韩、赵、魏七个大国,史称“战国七雄”。在这七个国家中,秦国是最强大的。秦经常欺负赵。有一次,赵王派大臣的仆人蔺相如去秦国谈判。蔺相如在晋见秦王时,凭着自己的机智和胆识,为赵争得了不少面子。秦王看到赵国有这样的人才,不敢再小看赵国。赵王看蔺相如这么能干。他被封为“上卿”(相当于后来的宰相)。
赵王很器重蔺相如,对赵将军廉颇大发雷霆。他想:我为赵打拼,挣的钱不是和蔺相如一样多吗?蔺相如张着嘴,有什么了不起的本事,地位比我还高!他越想越不服气。他气愤地说:“要是让我撞见蔺相如,我就当面为难他,看他能把我怎么样!”
廉颇的话传到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马上命令手下以后遇到廉颇的手下,一定要让路,不要和他们吵架。他坐车出去了。只要一听说廉颇在前面,就让马车夫把车开到巷子里,等廉颇过去。
廉颇的人看到上卿就这样放走了他的主人,更加得意忘形。他们看到蔺相如的人,就嘲笑他们。蔺相如的手下受不了这个气,就对蔺相如说:“你的职位比廉将军高。当他骂你的时候,你避开他,让他走,他就不再把你当回事了!这样下去我们受不了。”
蔺相如心平气和地问他们:“与秦王相比,谁更胜一筹?”大家都说:“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道:“是!我不怕秦王,那我还怕连将军吗?要知道,现在的秦国是不敢打赵国的,因为国内文臣武将是团结的。我们两个就像两只老虎。如果两只老虎打架,其中一只会受伤甚至被打死,这就给了攻击赵的好机会。你想想,重要的是国家,还是个人面子?”
蔺相如的手下听了,非常感动。他们看到廉颇的手下,都很谨慎,总是放他们走。
蔺相如的这番话后来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羞愧万分。他脱下袖子,露出肩膀,背着刺,直奔蔺相如家。蔺相如连忙出来迎接廉颇。廉颇给蔺相如跪下,双手捧着荆条,要蔺相如鞭打自己。蔺相如把荆条扔在地上,赶紧双手把廉颇扶起来,给他穿好衣服,拉着他的手让他坐下。
蔺相如和廉颇从此成了很好的朋友。这两个人文笔娴熟,为国而战,秦国更不敢欺负赵。“负荆请罪”成了成语,意思是向别人道歉,承认自己的错误。
2.《鸿门宴》出自《项羽本纪》。
《鸿门宴》的故事发生在公元前206年。陈胜起义后,云起从全国各地响应,包括项羽的叔叔项梁和农民刘邦。陈胜失败后,项梁帮助的孙子辛当上了楚王,刘邦也投靠了项梁。公元前207年,项梁去世,楚怀王派项羽去救被围困的赵,又派刘邦领攻函谷关。临行时,楚怀王和将领们约定,谁先入关,就封谁为关中王。项羽在巨鹿(今河北)打败了秦军,消灭了秦军的主力。与此同时,刘邦从黄河以南进入武关,攻占咸阳,秦王子婴投降。刘邦与当地长老约法三章,废除严酷的秦律,准备在关中称王。后来在谋士的劝说下,退出咸阳,回到军中,派兵镇守函谷关,防止诸侯军入关。项羽攻破秦军后,听说刘邦已经离开了咸阳。他很生气,就突破函谷关,到了新丰洪门。这时,刘邦的萨吉马和曹吴尚偷偷派人告诉项羽,刘邦要在关中称王。项羽更加生气,决定第二天就出兵攻打刘邦。刘邦当时面临着危急的形势,在频繁的战斗中,产生了这一次的酒席上的斗争。
3.苏武的《牧羊人》出自《史记》、《苏武列传》。写汉武帝时,苏武向匈奴发出命令和常惠,匈奴主单于想逼苏武投降匈奴,苏武断然拒绝。可汗把他扣留在大窑里,没有食物。苏武渴了雪,饿了毯子,不能死。后来匈奴派他到荒凉的北海牧羊,声称要等到公羊生下小羊的那一天,才会放他回汉朝。苏武来到北海,匈奴不肯提供食物,苏武就抓野鼠,挖野菜充饥,用汉使的权杖牧羊十九年。赵涵登基后,汉匈和解,汉朝要求匈奴释放苏武,但匈奴拒绝,假装苏武已死。汉朝向匈奴派遣使节后,和苏武一起被匈奴扣押的常惠偷偷潜入汉朝使节的帐中,告诉他们苏武还活着。他还教汉使告诉他,汉武帝在上林苑射了一只大雁,雁脚上有帛书,说是苏武在北海放羊。第二天,汉使见到单于,就按常惠说的告诉了单于。单于大惊,只得让苏武、常惠等人回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