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道、儒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和关系是什么?

佛教的历史作用:它改变了中国人的宗教观和文化。

中国古代的宗教不知道有天堂,也不知道有执行最后审判的地狱。佛教丰富的想象力、美丽的仪式和玄学压倒并征服了那固有的本土宗教。轮回这一铁律的观念,很快取代了旧的单纯的善恶观念。佛教给中国的不是一层天堂,而是几十层天堂,不是一层地狱,而是很多层地狱,层层严密恐怖。世界不真实,人生痛苦空虚,性不洁,家庭是修身养性的障碍。独生子女是佛教生活不可或缺的条件。你要吃素,严格禁欲,说话念经都可以有神通。还有其他从印度传入的信仰和时尚,它们已经成为中国人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这是一场真正的革命。比如儒家的“孝”告诉人们,身体受制于父母,不可损伤。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说过,生命是最宝贵的。但是,佛家说,人生是一场梦,人生是苦难。这种教条导致了各种绝对违背中国传统的风气。用火烧掉大拇指,烧伤一根或几根手指,甚至烧伤整条手臂,成了佛教弟子的一种“功德”。有时候,一个和尚会提前宣布自己的死期,在那一天,他手里拿着一把火,点燃一堆柴火自焚,不停地念佛名,直到被烧毁。中国已经被一种奇怪的宗教狂热所同化。

国内对佛教有各种各样的抵制。一* * *在佛教中的特点就是把中国人不能接受,不能消化的东西扔掉。早在4世纪,中国的佛教徒就已经逐渐认识到,佛教的本质只有“渐行”和“顿悟”,合起来就是禅(日语读作dhvana或ch'an)。禅就是冥想,但也要靠哲学意识。

禅宗的所谓“南宗”——禅宗在八世纪后成为南宗的专名——进一步宣称,只要顿悟就够了,渐进修行可以省掉。说这句话的是神僧(公元670年至762年,据胡适考证,他是南宗的真正创始人)。

整个所谓的“南宗”运动,靠的就是一系列成功的谎言和捏造。他们讲的达摩故事是骗人的,他们的西天二十八祖的故事是编造的,他们的袈裟传法的故事是骗人的,他们的“六祖”大部分完全是假的。但他们最大的杜撰是禅宗起源的故事:如来会在灵山说话。他只是在会众面前摘了一朵花,一句话也没说。没有人明白他的意思。只有聪明的伽耶尊者明白,他只对佛陀微笑。据说这是禅的源头,禅的开始。

道教的历史作用:反抗政治压迫的“先驱”,客观上使统治者敬畏,改善民生,具有科学精神。

中国对佛教有一连串的抵制。一种形式是中世纪道教的开始和普及。各地的各种信仰和制度统一起来,被一点点新的民族欲望所刺激,试图模仿那外来的佛教的每一个特征,把它压倒,消灭。这就是道家。道家采纳了佛教的天堂和地狱,给它们取了中文名字,并让中国的一些神做了主人。《道藏》是以佛教经典为范本编的。很多佛教的概念,比如前世、来世的轮回、因缘,都被借用为己有。男女道士的规矩是仿照佛教僧尼的戒律。道教是一个民族主义的反佛教运动。它使用的唯一方法是制造一个仿制品来占领市场。这场运动的真正目的是消灭外来宗教。因此,政府几次迫害佛教,最著名的是446年(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和84年(唐武宗会昌五年),两次都是由道教势力操纵的。

自古以来,道教从来不缺起义军。可以说中国自古以来的农民起义都和道教有很大的关系,比如张鲁的黄巾起义。道家也与政治联系在一起,鼓励皇帝迷信丹药。道教从来没有像他们提倡的那样提倡静观其变。

但是道家的“吾命取决于吾不上天”的思想是有科学精神的,这是肯定的。农民起义也让统治者恐惧,改善民生。

儒学的历史作用:政教分离,人文主义。

儒家其实不是宗教,而是“人学”。孔子的人文主义,重视人的尊严和价值的观念,热爱知识和重视知识的诚实教训,以及“有教无类”的教育哲学是中国文化的精髓。

《墨子》一书中说,当时的“儒者”称自己的衣服为“古装”。“古”当然是指被征服的殷王朝。商朝鼎盛时期,朱宗布有自己的专家。这些有专门知识的人在亡国之后,分散在民间,后来成为一个特殊的阶层“儒者”。商朝亡国后,预料会有一个无敌的“武王”揭竿而起,“开天辟地”。后来这种希望逐渐形成了盛世圣王。果然,出现了一位伟大的圣人孔子。他打破了殷周文化的藩篱,开辟了殷周民族的专属领地,把带有部落性质的“儒教”抬高、放大,重新建立在殷周民族六百年生活的新基础上:成为中兴“儒教”的专属宗主;他也成了“洋人之光”。“他的名声是全中国的,而且他长得帅,有船有车,还有人力资源...所有血肉之躯都受到尊重。”

孔子之所以能够复兴被轻视了五六百年的“儒教”,是因为他认识到了殷周朝民族杂居、文化逐渐混杂的趋势,也知道部落殷遗民的“儒教”环境无法拒绝统治中国六百年的周文化,所以他大胆地突破了那个民族的界限,大胆地宣称:“我要追随周!”

"...培养自己的尊重,...培养自己去保护人,...培养自己去保护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是一种新的理想境界,这绝不是懦弱的儒家对待丧事以礼相待的境界,而是儒家的新精神。

孔子和老于本是一家。老子代表了儒家的正统,而孔子早已超越了那种正统。老子的人生哲学是几千年世故的结晶,蕴含着巨大的宗教自信——“杀人者总有”,“天理长,疏而不失”——所以不是有血有肉有骨气的普通人完全能接受的。孔子也是从这个学说中走出来的。他的气质和性格不允许他走这种极端的道路,所以他回到“中庸”的道路,从刚毅进取的方面塑造了一个可以承担全人类重担的人格。

儒家承认天地万物都有一定的轨迹,比如老子的自然无为,就像孔子说的“天道是什么?”自然是社会常识积累进步的结果。相信一个“无为而无不为”的天堂,就是相信一个“无为而无不为”的天命。这种进步的“天”的概念太抽象,一般人理解不了,也不可避免地与民间鬼神的旧宗教习惯相冲突。我既然相信一个“独立不变,周而不危”的天堂,当然就不能相信祭祀上帝能改变事物的走向。

孔子的怀疑态度是“知之为知,不知为不知,而知之。”决定了这场儒学运动的历史使命。儒家的使命是做中国“文人”阶层的领袖,而不是宗教领袖。儒家对中国最大的贡献就是最终创造了一个政教分离的环境。

佛教、道教和儒教的关系;

印度佛教的文化入侵引起了当地的反抗,建立了道教。根据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佛教和道教互相抄袭经典。儒家本来就厌恶佛教,推崇道教。后来的佛学改革,去掉了不适合中国的愚昧,加入了适合文人雅士口味的新元素。所以明朝以后,文人以禅为时尚,其实只是调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