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戒台寺的历史是怎样的?

周智大师是隋末唐初的高僧,以禁欲著称。622年,他在北京西郊马鞍山脚下创建了慧聚寺,作为自己的藏身之所。汇聚寺,又称汇聚寺,是戒台寺的前身。

唐朝末年,由于年久失修,汇聚寺遭到严重破坏。到了辽国首都北京,法门高僧法君法师决心复兴腐朽的慧聚寺,广泛筹款,大兴土木,于1069修建了菩萨戒坛。

1070年,新戒坛建成,开放表演戒,成为万人向往的佛教圣地。辽代道士卢野弘基专门给法君法师写了一封信,要他守护路冲大夫。此后,慧聚寺的住持们与皇室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汇聚寺位于朝东略北的西面,是辽金时期寺院东面“朝日”的典型代表。这样做的原因是将它的中轴线直接指向35公里外的北京,这是独一无二的。

元末,汇聚寺遭遇数次大火,几乎全灭。明代,慧聚寺三次大修,玄宗年间重建。

1441年,明代幻术大师主持重建了正殿和祭坛,形成了后世成熟的寺庙格局。戒坛建成后,幻术大师被提升为第一代戒坛大师,主持戒坛。

智欢大师出生于1401。其俗姓刘,名道孚,字新安。7岁时在南京灵谷寺出家,师从一位僧人。1426随清寿法师来到北京。从此,知幻大师进进出出皇宫,为皇室讲学。

1434年,智焕法师任汇聚寺住持,主持重建工作。明英宗为了和智焕大师谈佛学,在北京聚贤坊为智焕大师修建了一个下院,作为他入城后的住所。

1448年,慧聚寺正式更名为“曼聚吉”,但世人称其为“戒台寺”,因为它以佛坛闻名。

明朝嘉靖年间,从1550年到1556年,戒台寺被皇室彻底翻修。

清代康乾两朝也都扩建了戒台寺,所以后世的建筑基本都是明清时期修建的。

1685年,康熙皇帝游西山,下榻戒台寺。这是他第一次来戒台寺。他发现戒台寺周边私挖现象猖獗,寺庙损毁严重,于是颁布圣旨,立碑警示,禁止在戒台寺周边挖山采石。这座碑也被后人誉为“名山护身符,禅宗瑰宝”。

此后,康熙帝多次到戒台寺,并为寺内题写的牌位题写对联。大雄宝殿“般若无照”的横碑,“禅如镜留明月,韵如舞”的对联,戒台寺“清戒”的匾额,都出自康熙皇帝之手。

清代乾隆皇帝也曾多次游览戒台寺,留下了许多墨宝的原作。大雄宝殿的“莲香林”和戒台殿的“树玲珑楼”都是乾隆皇帝写的。原千佛阁“智慧光芒万丈”的牌匾,“金粟显神光,人有天资福;“琉璃开净场,色相依参”的对联也是乾隆皇帝写的。

戒台寺最著名的古丁香,是乾隆皇帝第一次视察戒台寺时,为了给古寺增光添彩,从圆明园移植过来的。而且乾隆皇帝对“火焰松”情有独钟,多次为其题诗,刻在火焰松一侧的石碑上。

自清朝乾隆年间,北京的一些民间组织,如地藏社、三元大悲社、大悲社、光山米社、吴县财神社等,在戒台寺内的空地上修建了一些小寺庙,如财神庙、皇后庙、老夫子庙、地藏寺等,使一些民间信仰的寺庙出现在这个千年梵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