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干流概况

綦江全长220公里,流域面积7020平方公里。根据河谷地貌和河道特征分为三段:①綦江河源至赶水镇段为上游,又称松坎河,长约80公里,平均比降约1.3?这条河一般有30 ~ 60米宽。(2)赶水至綦江区为中游,河长约60公里,河宽60-100米,平均比降约1.3?。接水后才叫綦江。(3)綦江区城区以下是下游。河流长度约70公里,河宽一般为80 ~ 150米,平均比降约0.5?。綦江水系呈树枝状。流域面积超过300平方公里的有五条支流:左岸的孙茜河、清溪河;右岸新站河、蒲河、藻渡河。流域面积100 ~ 300平方公里,有五条支流:左岸为郭芙河、杨度河、东溪河,右岸为符欢河、通惠河。綦江从发源地到赶水镇称为松坎河。从源头向东至胜利乡与韭菜坝发源的支流汇合,转向东北经孟都至松坎镇。松坎千年古镇,清末綦江上游崛起的小港之一,素有“黔北门户”之称。咸丰七、八年(1857、1858),贵州战事频繁,“路皆不通,松坎仍在铜川路上”。松坎有一个水文站。向北转西北进入綦江地区,到达赶水镇,在左那阳、右那灶过河。

南北朝时,齐国的主流被称为溪,又称夜郎溪;元朝叫南疆;今天,上游被命名为夜郎河,是长江的一级支流。綦江的源头,在历史上,发源于该省桐梓县夜郎坝;也有说源于桐梓铜鼓园的;1984年2月《綦江县水利电力农机学报》确定:“从1: 50000地形图测得,夜郎河(孟都-大滩)西源与长度、流域面积、流量相比,为1765438+。綦江自西向东流经原宪镇大榭村河源组入口坝,作为地下河进入地下。从小街村三元组倒穴流出,回归明河。大石村岔口组烟伦岗进入桐梓县,由东向北逐渐转向,经綦江县的孟都、解珍、三元、松坎、旧店和赶水、东溪、綦江县,在江津区杜诗镇彭桥进入江津区至仁沱镇顺江(原名米溪口),汇入长江。綦江全长222.3公里,自然落差1.535公里,比降0.53‰,流域面积71.40平方公里。其中边界段长15.8km,自然落差720m,比降45.6‰,多年平均流量1.34m3/s..

松坎河坡度陡,滩险密,河道浅。全年水深只有30 ~ 40厘米,流速一般为每秒2 ~ 3米。河床是卵石或岩石。船在行驶时,不仅在水上,而且在下水时,或者船夫涉水将船托起并推进时,都需要通过拉纤维来控制速度和航向。在一些河段,船体几乎与河床摩擦。清朝咸丰年间,老百姓曾造出一种“软板船”,用木板制成,只有綦江航运才有。清同治年间,为解决部分河段运输困难,对松坎河进行了整治。光绪年间,疏浚了松坎至江口的数百里航道。并打通松坎河上游,路线从松坎向上延伸六七十里,到达新站。民国23年、28年分别治理松坎河段和松坎县白石塘-赶水河段。抗日战争时期,松坎河是从重庆经川江、綦江、松坎河到松坎,再到贵阳的“渝黔”联运线的组成部分。赶水镇下面叫綦江,中游是綦江区城固南镇。綦江向北流经赶水至东溪镇左娜东溪,全长约40公里。东溪有一个水文站。伏北刘,在三江(三溪)镇右那普河,再到綦江县右那普通惠河。綦江流域中部以深山和部分中低山为主。中下游还有很多滩和险。青青市有127处海滩险,平均约1 km。有两个极其危险的沙滩叫“岩洞”,这里岩石堆积,上下游落差大,水流穿过岩石。其中,羊蹄洞在赶水下游约4公里处,滩长约1公里,河底高差6米;盖石洞在赶水下游约13公里处,滩长500多米,河底高差7.5米。

东溪古镇,原名万寿场,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重庆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遗迹众多,如西汉古盐梯,明清吊脚楼等。

綦江区地处流域腹地,周朝属巴国版图。它在公元619年被确立为周楠。元末农民起义领袖明据蜀称帝,开始设置綦江县,历时630余年。綦江农民版画享誉海内外,被文化部1987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綦江穿过城市,流入北部的江津市和左娜的清溪河。至江津贾寺镇有五岔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积5566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97.8立方米每秒(39年),水位波动12.3米,枯水期水深0.8米。历年实测最大洪峰流量为4930立方米每秒(1963)。贾嗣之后,他依次离开了紫荆沟和孙茜河。流域面积1230平方公里。綦江向北流到仁托镇顺江村,汇入长江。江口段由长江回水支撑,20年一遇,回水可达45公里左右至江津市五福;一般洪水也达到35公里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