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故乡的历史(2)

(文字来自网络)位于中原腹地的华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这里既有仰韶文化遗址,也有龙山文化遗址。

上古五帝时期,华县的疆域属于冀州东南部,兖州西北部。颛顼列文(黄帝之孙)建都滑县,史称(今滑县东北70里)。颛顼死后,(尧之父)继位。他们死后,两人都葬在迪丘,被称为第二陵(今内黄帝)。后来穷族首领夷在今华县以东建立国,范在今华县东北建立昆吾国,伯叔在今华县西南建立南燕国(古黔国)。

夏少康年间,彭封为(今滑县万古美村)建立魏国。

商朝时,钱维是诸侯联盟的首领,人称“尚波”。当商朝的国王武丁因为郭玮不再向商朝进贡而被武丁消灭时。

西周平定天下后,魏国重建,都城仍在魏城。周成王即位时,康舒被任命为魏,魏被魏取代。

康舒辅佐时期,任命周公为第八伯爵,在郑、魏东郊,曹、宋西北,建滑国,均为滑城(今华县城关),史称魏滑。金灭滑国后,滑区大部分恢复为魏,部分滑民迁居偃师,在伏店镇重建滑国,称为费滑。华县由此得名。

春秋战国时期,滑地属于魏国。滑地的一草(今滑县留固镇,另有四间房曹村)、楚丘(今滑县八里营王厅旧址)、迪丘(今滑县东北70里)都曾是卫国的都城。直到公元前209年,魏军角被秦二世废除为庶人,国家被摧毁。建国907年,其中花县418年。川41君是周朝最长寿的诸侯国,也是众多姓姬诸侯国中最后一个。

秦王嬴政,设东郡五年,治二十二郡。白马县位于境内。

汉朝承袭秦制,滑境归东郡,后归东郡统治。

三国魏时,白马是白马王曹丕的属国,属东郡。白马国废除后,仍称白马县。

西晋时,白马县还是东部县,后来划归濮阳。

东晋十六国时期,丁玲的《聊斋志异》在滑台(今华县城关)建立了魏国,史称。翟伟国灭亡后,鲜卑人慕容德被称为滑台上的燕王,史称南燕国。

永嘉末年,滑台被后主赵攻占。

南朝时,刘崧将董军设在华泰城。

北魏时,属泗州,白马县迁至华泰城(今华县城关)。

后旗仍为东郡。

隋置,改滑州,改兖州、董军。隋将濮阳县分为益州县、昆吾县、楚丘县(后改为渭南县)三县。这个后卫南线一直是滑州管辖的。

唐元年,武德改滑州,后改称灵昌郡、永平军、翼城军,辖白马、灵昌、渭南、渭城四县。

五代十国时期,灵昌郡属河南道,滑州辖白马、渭南、渭城三县。

北宋时化州属北京西北道凌河县管辖,辖白马、黔城、潍城、凌河四县。宋熙宁三年,卫城县、凌河县合并为白马县。滑州后改称武定郡、凌河郡、武城郡。

南宋时,金占据滑州,属山东大明府。

元朝实行省制,滑州隶属山东大明道,统领白马县、黔城县。

明朝初年,滑地是北平的滑州。洪武四年,白马并入滑州。至此,历时1500多年的白马县被废。洪武七年,滑州华县,属北平大明府。

清代,华县先后隶属于直隶大明府和河南卫辉府。

民国时,华县属河南省豫北路。抗战时期,中共先后建立华县、高陵县、渭南县、滨河县,与日伪、国民党政权重叠。

新中国成立之初,华县隶属平原省濮阳区。1952年撤销平原省,华县改为河南省,设濮阳特区。1954撤销濮阳地区,改滑县为安阳地区。1958年安阳区并入新乡区,华县隶属新乡区。1962,分安阳地区,滑县属安阳地区。1983,濮阳市成立,华县隶属濮阳市。1986,变更为安阳市。2014年,滑县成为河南省直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