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魏帝会后悔杀了贝侯吗?

有一种做法叫“宁可错杀,不可放错”,有一种情绪叫“宁可教我对全世界消极,也不要教全世界对我消极”。这样的想法和做法,都是缺乏自信的掌权者的正当做法。其实西魏皇帝在立北侯的时候,也只是遵循了这样一种自然和规律。

首先是嫉妒。燕北作为西魏的附属国,本是西魏皇帝的封臣,却偏偏成了燕北的一种“土皇帝”。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雁北人民的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威望。但这一切都不是西魏皇帝乐意看到的。在皇帝心中,整个世界都是黄土。从黄土之上的官员到百姓,应该只有他一个,应该只有他一个。但丁北侯的存在显然威胁到了这个天庭的威严。这是西魏皇帝无法忍受的。

第二是恐惧。由于定北侯在燕北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同时不可否认的是,作为军队的实际统治者,他对燕北守军的统治力比西魏皇帝更强。俗话说,国外的军令不受影响也是事实,也是常态。在这样的形势下,如果定北侯造反,对西魏的政治统治将是极大的打击。所以,即使知道对侯贝的谋反证据不足,甚至根本没有证据,皇帝也不能容忍他继续存在。而一旦怀疑开始,就容易形成燎原之势。于是他甚至下令诬陷于,并让丁备厚去见阎。

再次是政治观念上的差异。楚乔的母亲一直秉持着解放奴隶的思想,而雁北将这一思想付诸实践,这一点从楚乔的母亲留给楚乔的木珠上也可以看出来。那么燕北的所作所为,与西魏奉行并严守的奴隶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废奴显然更受欢迎,这意味着定北侯比皇帝拥有更多的事实上的支持者。所以燕北的存在对于西魏皇帝来说简直就是一颗定时炸弹。同时,北后一旦造反,要求解放奴隶,推翻西魏就会事半功倍。

所以,即使有足够的证据,西魏皇帝也必然会把叛乱扼杀在萌芽状态,连萌芽都不允许。当然,其实这自然有自己作为皇帝的私心,但他真的承担不起这个风险。毕竟推翻皇权不是他个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