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垃圾屡禁不止的原因是什么?

1年7月起,环保部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制止洋垃圾专项行动,抽调精兵强将参与现场检查。专项行动卓有成效。截至18年7月,被检查的1247家进口废物加工利用企业中,涉嫌环境违法的有798家,占总数的64%。

洋垃圾是指禁止通过走私或者夹带方式进口的固体废物。近年来,进口洋垃圾卖狗肉事件频发:今年3月中旬,江苏太仓检验检疫局查获一批伪装成进口废铝的洋垃圾;4月5日,深圳海关隶属蛇口海关,截获一批伪装成“人造石墨材料”的上千吨工业废物。6月27日,广西防城港检验检疫局退回一批以“锰矿粉”名义进口的固体废物,经鉴定为电解锌阳极泥...

洋垃圾泛滥,危害巨大。它们的走私不仅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还携带了各种有毒有害物质。比如电子垃圾大多含有铅、汞等有害物质,如果处置不当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旧衣服可能会导致各种疾病的传播。近两年,环保部发现部分进口废物加工利用企业规模小、污染严重,增加了区域环境污染负荷,也对个别地区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有人疑惑,既然洋垃圾危害这么大,为什么中国不全面禁止垃圾进口?事实上,中国的进口废物加工利用已有20多年的历史。2015年,中国进口废物4698万吨,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包括广东、浙江、山东、天津等省市。根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允许我国进口废金属、废纸等环境风险较小、资源价值较高的固体废物。禁止进口环境风险高、利用价值低的危险废物、生活垃圾和电子废物。

洋垃圾的泛滥是利益使然。发达国家对环保要求高,垃圾处理人工成本高,本地处理不划算。随着我国资源消耗的不断增加,进口原材料价格飙升,进口废旧原材料的优势逐渐显现。在高额利润面前,一些不法分子不惜铤而走险,只求自己发财,把环境负担推给社会。在一些地方,洋垃圾走私、固体废物进口许可证转让甚至形成了完整的黑色产业链。

洋垃圾不是新现象。屡禁不止的背后,是监管不到位。进口固体废物的管理涉及环保、海关、质检等多个部门。,而且监管权力分散,执法主体多,增加了监管难度,也给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机。一些地方政府忽视环境保护,有意无意地给洋垃圾的加工处理开绿灯。

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斩断洋垃圾黑色产业链成为当务之急。有关地方和部门不妨从两方面入手。首先,我们必须封锁下游。加强对进口废物加工利用企业的监管,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不予批准进口,严厉打击走私;环保、海关等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联防联控水平。二要源头防控。下大力气建立和完善国内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让相关企业有饭吃,同时提高国内资源再利用率,让企业盈利。

今年4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关于禁止国外废物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要求以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健康为核心,完善固体废物进口管理体制。虽然环保部的专项行动还没有结束,但是通过堵住下游,极大的震慑了环境违法企业。相关部门需要继续拧成一股绳,努力从根源上杜绝洋垃圾。

这项改革以限制固体废物进口为重点,将严格控制固体废物进口许可证的发放和使用,加大对污染的处罚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相关部门需要继续努力,从根源上阻止洋垃圾堵塞下游,从源头上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