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泰山典故
这座瑶台山不仅历史悠久,自然形态也特别特别。它突兀的姿态几乎是一个非常规则的圆锥体。从海拔来说,其实不高,就是看起来六七百米。然而,就其锥体的相对高度而言,它高达千米。与身后的其他山峰相比,它不仅显得高大傲骨,还真的显示出了一种神圣与不凡。山脚是圆的,山顶是圆的。据有关部门调查,山脚直径约500米,而山顶直径为51米,正好是前者的十分之一。这不禁让我们想起古代祭坛建筑的基本造型,比如北京的天坛,其实就是这样的。根据历史发展,最早的原始祭坛据说起源于自然山脉。至此,我们不得不猜测,夏县外的这座瑶台山,并不是古代先民进行原始祭祀(如祭天)的天然“祭坛”。
在很多现在还能看到的史书文献中,都记载着这座瑶台山还有一个名字“五仙山”。比如北魏李道元关于水镜、隋书的注释,甚至东晋著名训诂学家郭璞的著作中都有明确的记载。至于瑶台山为什么又叫巫仙山,古人大多认为这是因为在商朝第九代王太武时期,掌管星象并开始使用占卜的大臣巫仙,原来就住在这座瑶台山下。还有记载说,吴先不仅擅长占星术,开创了占卜术,据说还发明了鼓。此外,这些记述中说,不仅吴显本人长期居住在瑶台山脚下,而且吴显的儿子吴显继承了父亲的特长和事业,直到商代的第十三代王祖益还居住在这里。《山海经·野西经》曾说:“野中有灵山,巫咸,即巫、巫、巫、巫、巫、巫。从此起起落落,各种药都有。”郭璞的《五仙山赋序》也说:“神巫上下灵山,采药。”很显然,《山海经》中所描述的“灵山”,按照祖籍闻喜(夏县毗邻)的郭璞的解释,无疑应该是瑶台山,也就是五仙山。夏县五仙山有一座古巫庙,山脚下有一座巫父子墓。过去,据说不仅墓地四周都是高大的砖墙,而且广阔的墓地里到处都是参天古柏和历代名人的石碑。直到本世纪,五干寺的墓还保存完好,后来寺庙被侵华日军破坏,只有墓幸存至今。
过去有人认为夏县的瑶台山后来被称为五仙山,是因为当地古人讨厌夏杰这个名字,所以将“瑶台山”改为“五仙山”。其实这两个名字已经和世界并行了几千年了。如元明以后,夏县八大古景中,一直有“瑶台月夜”一景名扬天下各县,可见瑶台山之名并未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