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野县文化
凤凰山遗址
位于崴子乡寺门村北的土堆上,距地面5米,南北长550米,东西宽460米,面积约25万平方米。
古城遗址
西汉初年有新野、济阳、朝阳、新都、渔阳五郡。
水利遗址
“赵福运河”位于沙岩镇西南的老白河路拐角处。是西汉至元朝时期,南阳知府召集信臣聚集群众修建的大型水利建设工程。
古墓
曾国贵族墓:位于南关小西关,为春秋初期曾国奴隶主之墓。
汉组:* *墓葬26座。每座占地约100平方米,此墓为东汉皇室之墓。
石雕
樊姬汉群众多,出土文物多为汉代画像砖,其中的渔鼎、骑乘战车、泗水狩猎、宴饮等画像砖对研究汉代文献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韩花砖
画的是汉代的杂技、舞蹈和著名的历史事件。在全县各地不时出土,是研究中华文化的珍贵资料。著名红学家冯其庸教授认为,整个新野是一群民间博物馆。新野猴戏
它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新野出土的大量汉画砖上,除了杂技和游戏外,还有许多猴子、狗和人一起狩猎、玩耍的精彩画面。到了南北朝时期,新野流行猴戏。明清时期,新野民间流行玩猴。新中国成立后,猴戏作为一种地方民俗文化,有了新的内涵。猴艺人有一对扁担,两个箱子,足迹遍布全国。猴艺人走到哪里都是放下扁担,不搭台。他要做的就是在一片空地上牵着猴子走一会儿,举起他的小鞭子,用嘴喊一声,然后和小精灵一起表演。看这只小毛猴戴着面具,穿着戏服,模仿人的举止动作,爬杆子,挑水,骑车,犁地,走钢丝,打篮球。真的很搞笑。
新野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猴戏市场,新野的猴戏历史悠久。据清代康熙五十一年《新野县志》和乾隆十九年《新野县志》记载:
吴承恩,龚氏,安徽桐城人,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1557)任新野县令。
《新野县志·明桓卷》中说“赋以敏感,慎而自持,惩官,禁流民,修校,赞贞节,惩官,畏民之情……”吴承恩在新野县的两年时间里,不仅取得了优异的品德成绩,而且对新野的民间艺术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西游记第一部描绘孙悟空的前身仙人石的形状,是以新野现存的汉台为原型。仙人石的三维尺寸与汉议会平台的尺寸完全相同。
在任期间,吴承恩深居简出,处处留心,对新野县的民风民俗,尤其是新野猴戏这一传统民间艺术印象深刻。而且《西游记》中广泛使用新野方言。比如新野把饺子叫“平食”,把动物叫“不安分”叫“骨赘”。这样的方言在《西游记》中比比皆是,可见吴承恩对新野民风的了解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