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屈原华陀孔子李斯孙吴轧董仲舒属于汉朝。
华佗(约公元145-208),本名方,汉末沛国桥(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御医,与董枫、张仲景并称“建安三神医”。
年轻时留学,行医遍布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学医不求上进。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手术。并精通内科、妇科、儿科、针灸。晚年被曹操怀疑,在狱中折磨致死。
华佗被后人称为“外科大师”、“外科鼻祖”。后人习惯称他为神医华佗,也以“华佗转世”、“元轮回”称赞他是医术超群的医生。
张衡为我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和地震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发明了浑仪和地动仪,是东汉中期浑仪学说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人誉为“木圣”。由于他的杰出贡献,联合国天文组织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太阳系中的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星”。后来,为了纪念张衡,在南阳建了张衡博物馆。
张衡擅长机械,尤其擅长天文、阴阳、历法计算。我平时喜欢杨雄的《太》,对崔元说:“我看了《太玄》才知道《紫云》(杨雄的人物)很精彩,但与五经相比,它不仅仅是一部传记,让人争论阴阳。汉朝称书于世200年。再过200年,玄晶会衰落吗?因为作者的命运终其一生都会被揭示,这当然是一个考验。汉代四百年,《玄》学仍会兴起。”汉安帝早就听说了张衡的本事。111年(永川五年),张衡被认定为大夫,升为太史令。于是他研究阴阳,掌握天文历法,制作浑天仪,还写了《灵宪》、《算术》,写得详细明了。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04年),广川(河北省景县广川镇大东古庄村)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唯心主义哲学家、经学大师。汉景帝当时是医生,教《公羊春秋》。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梁武帝下诏,寻求治国方略。在著名的《施德对策》中,董仲舒系统地提出了“天人之感”、“天人合一”、“六艺之术,非孔子之术者,各有其道,不进则退”等理论。孔子抑百家的思想被汉武帝采纳,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并影响了两千多年。他的研究以儒家的宗法制度为核心,夹杂阴阳五行学说,贯穿神权、君权、宗法、夫权,形成了帝王式的神学体系。
他提出了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重要的儒家学说。后来董仲舒被任命为江都夷王,为丞相10年;元朔四年(前125),被任命为焦西王刘端,四年后辞官回家写书。之后每次朝廷大议,皇帝都会命使者和廷尉去董嘉那里征求他的意见,可见董仲舒还是很受武帝尊重的。
董仲舒经历了四个朝代和西汉的鼎盛时期。他死于公元前104年,享年75岁。死后受武帝照顾,葬于长安下马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