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历史与文化
连康山是古代军事教科书。明嘉靖《光山县志》载:“三国时康联在此设寨”。根据传说,康联是一个强壮勇敢的年轻人,有很强的武艺。为了反抗压迫,他在这里升起了旗帜。民国二十五年(1936)《光山县志》记载:“康联村外有三关,十分险峻,关外有训练场(东训练场),据说是康联训练场。”山上有个“旗尖”(现在旗尖都拉了),和康舒彝旗连在一起。如今有插旗杆的石眼,深六寸多,方方正正。“击鼓台”被传为康联的击鼓训练场所。隘口奇峰突起,怪石嶙峋。顶上有瀑泉(现称娃娃),中部隐于石峡。泉水突然从两块石头中涌出,像一条白色的练曲。此外还有“太子床”(连康也是太子)、“马槽”、“棺材”等遗物。康联是一部博大精深的佛教经典。南宋端平年间,高僧达士驾船到此山建大庙(今称“老庙”,遗迹犹存),并在庙边挖池植莲花供观赏,称为李安堂庙。后来弟子广为接受,在周围数十里的72个山头上建起了72座小庙,后来被称为“72莲池”,名扬天下。以前有七十二座寺庙,现在有二十多座。康联碑,云溪碑,佛塔星罗棋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