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古代计时工具

人类最早使用的计时仪器是通过太阳的投影长度和方向来判断时间。太阳钟,如标准手表,在阴天或夜晚会失效。为此,人们还发明了日晷、漏壶和沙漏、油灯钟和蜡烛钟等计时仪器。这些计时器相辅相成,与时俱进,为古人提供了更准确的时间。

首先,标准表

归表是中国最古老的时计之一,李周也有使用土归的记载,可见归表历史悠久。

标准量规使用太阳投影的长度来判断时间。圭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直立在平地上测量日影的基准或石柱,称为表;另一部分是测量桌子正南正北方向长度的刚性板,称为圭。

标准表不仅可以用来制定节日,还可以用来在历书中列出未来的阳历年和24个节日的日期,作为指导汉族劳动人民农业活动的重要依据。

第二,日晷

日晷的本义是指太阳的影子。现代的“日晷”是指古代人类用来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又称“日晷”。

它的原理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量和划分时间,通常由一根针和一个平面组成。日晷计时法是天文计时领域的一大发明,人类已经使用了几千年。

太阳的运动投射在棺材上的影子与棺材表面的刻度相对应,根据投射的相应位置确定当时的时间。但是,日晷的局限性是相当大的。下雨天,没有太阳的时候,就没有效果了。

第三,刻漏

乳沟是一种古老的时间工具,不仅在中国古代使用,在古埃及、巴比伦等古代文明中也有使用。漏雕发明的年代已经无法考证了。据史料记载,漏雕出现在西周时期。漏壶由漏壶和尺子组成。

漏壶是用来排水或盛水的,前者称为排水漏壶,后者称为接水漏壶。这把尺子是用来计时的。使用时,放在锅内,随着锅内水位的变化而上下移动。

最早的泄漏也被称为箭头泄漏。使用时,先将刻有时刻的杆子插入漏壶中,称为箭头。箭下,箭舟相持,浮于水面。当水流出或流入壶内时,箭头轴相应下沉或上升,时间由壶口箭头上的刻度指示。

第四,浑天仪

在学会利用水流计时的基础上,以水为动力的计时器也问世了。据说东汉张衡的浑天仪是以水为动力,能准确记录日出星辰。唐代高僧及其随行人员和梁灵赞设计了第一代水载浑天仪,可以模仿天体运动,测量时间。

据《新唐书·编年史》记载,浑天仪上装有太阳和月亮两个轮环,用水撞击使其转动。大象每周自转一周,一天转1/365周。该仪器还配有两个木偶,分别击鼓宣布雕刻。这个时候,一个设计精美的机器,就像现在的挂钟一样精准,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