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生物化学的发展历程
在临床生物化学的历史上,有过几次技术和观念上的重大突破,推动了这门学科的进步和发展。“临床化学”一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和本世纪50年代被广泛使用。19世纪以前,只有一些化学家、生理学家和临床医生研究人体在健康和疾病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包括血液和尿液中的蛋白质、糖和无机物。1918年,Lichtwitz首次出版《临床化学》作为教材名称。1931年,Peter和Van Slyke出版了两卷名为《临床化学》的专著,首次概括了该领域的主要内容,标志着该学科的初步形成。
体液生化成分的分析与应用
和“相对稳定的细胞内环境”的概念
自19世纪以来,对健康和疾病中体液的生化组成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它包括贝采里乌斯、李比希、西蒙、本斯·琼斯、福林和中国早期生物化学家吴宪的杰出工作。1926年,沃特·甘农用“体内平衡”一词取代并发展了克劳德·纳德的恒定细胞内环境概念,对临床生物化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近50年来实验研究的指导思想。到目前为止,临床生物化学中相当一部分工作是细胞外液(即伯纳德体内环境)的临床生物化学。Van Slyke等人开创的体液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领域的理论和实践,在临床诊疗中具有代表性。
在临床生化实验室中的应用
色度学和光度学在促进这一领域的质变和量变方面发挥了基础作用。19世纪及20世纪初,传统的重量分析法和容量分析法(滴定法)多用于血液和尿液,灵敏度低、样品量大、耗时长、方法复杂,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20世纪初,特别是从1904开始,福林用比色法测定肌酐,建立了一系列测定血液生化成分的比色分析方法。Duboseq是第一个设计视觉比色法的人。值得一提的是,1924年,中国北京协和医科大学成立了以吴宪教授为主席的生物化学系,成为当时中国医学生物化学教学和研究的中心。该系除讲授基础生物化学外,还开设了血尿分析、酶学、血液分析等高级课程,培养了我国第一批生物化学家和临床生物化学家。在血液分析、血液滤液的制备、新比色分析的重建和发展等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报道了我国正常成人血液化学成分的正常参考值。20世纪30年代以后,由于光电比色计的应用,临床生化实验室的分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光度计和分光光度计在现代临床生化分析中仍占有突出地位。
作为细胞和组织损伤的重要指标的测定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应用血清酶活性测定作为监测细胞和器官损伤及肿瘤生长的指标,为临床生物化学工作增添了新的内容。它已经发展成为诊断酶学的一个分支。Wohlgemuth在1908中首次提出检测尿淀粉活性作为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指标。后来又测定了血清碱性磷酸酶和脂肪酶,但由于当时方法学上的困难,应用进展缓慢。1954期间,Ladue、Worblewski、Karmen等人相继发现血清乳酸脱氢酶和转氨酶在多种疾病中升高,此后血清酶在诊断中的应用和研究十分活跃。方法学上有了很大进步,同工酶和酶谱分析的概念和检测,大大增加了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治疗药物监测
由于患者对治疗药物的反应和代谢存在个体差异,随着新的有效的微量药物血药浓度检测技术的发展和药代动力学知识的进步,治疗药物的监测在现代医院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在一些大医院,其工作量已经达到整个临床生化工作的1/3左右。在我国,对治疗药物的监测也正在开展并受到重视。这对临床医生更有效、更合理地使用药物,提高疗效,减少药物副作用,了解药物在体内的转化和代谢具有重要意义。
(6)超微仪器分析、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和放射性同位素等新技术在生化实验室的应用,使临床生化工作的拓展和深化成为可能。蛋白质、多肽等一些生物活性物质的测定,基因(核酸片段)的分析,各种疾病中微量元素及其变化的分析,为临床医学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
数据处理系统
由于临床生物化学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分析仪器的机械化和自动化,Skeggs等人在1957首先在临床生物化学实验室引入了连续流动分析。1964之后,多道分析仪和离心分析仪的使用,1969),加上微处理器的使用,大大提高了临床化学中分析的质量和数量,提供了检测大量标本的工作程序,改进了结果的处理和功能,设计了各种profile报告。例如,对蛋白质、血清酶、电解质和血气的分析结果进行处理(分析和组合),以将数据转化为更高水平的报告。为了了解一个器官的功能概况,可以通过综合分析将一系列相关的测试进行组合和评估。在肝功能、肾功能、心肌损伤、肿瘤标志物、血脂分析和内分泌功能检测方面的概况测试已被广泛使用。
学习和出版出版物
因为临床生物化学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公认的学科和专业,很多国家都成立了专门的国家学会,并且有自己非常活跃和卓有成效的国际学会。IUPAC成立了临床化学委员会(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生物化学部),成立于1952。此外,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IFCC)也组织了大量的学术活动,并设有教育委员会,制定了一系列培养人才的文件和政策。在一些国家,由于历史和现实条件的限制,该学会的活动可能会与其他临床检验学科和生化学会合并。我国临床生物化学的学术活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中华医学会临床检验学会临床生物化学专业委员会,一个是中国生物化学学会医学生物化学专业委员会。国际专业刊物和杂志有《临床化学》(美国)、《临床化学学报》(荷兰)、《临床生物化学年鉴》(英国)、《临床生物化学评论》(加拿大),影响较大。中国出版的《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科学》(1980起)是国家级信息刊物。以临床生物化学为主要内容的国内外文献和杂志越来越多,可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