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声不绝的传统民间灯谜是什么?
沈阳红雪轩灯谜社诞生于清末。
和民间谜语一样,灯谜起源于古代隐语。至于谜语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宋朝的时候,大路曾经给张远发过一封信,吴金晚上就放了。当晚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各种玩法,神乎其技,斗智斗勇,猜谜。宋代周觅在《老武林灯》中首次提到灯与谜的结合:“亦有以丝灯剪写的诗,讽示寓意,并绘人物,藏暗语、老北京俚语以戏弄行人。”可见南宋杭州的灯会开了灯谜的先河。
谜语的命名始于明代。据明代《古苏志》记载:“上元灯市,猜灯谜者谓之‘打壁灯’。”在《江镇集》中写道:“一个好人,或者一首藏诗,叫做‘灯谜’或者‘跳墙’。”所谓“壁灯”,就是灯笼一面靠墙,三面贴灯谜。它被称为“灯谜”,因为它把一个谜语贴在灯上。因为是元宵节的点缀,所以又叫“春灯谜”。与民间谜语不同,灯谜是基于词义的“文学谜语”。它主要侧重于单词的含义或句型的结构。借助汉字一词(词)多义、笔画组合、形象描写等特点,通过不同的释义、理解、借用、象形、拆词、谐音等方式,将谜题和答案在词义或图案上联系起来。因为谜语是以文字为基础的,任何用文字表达的文字都可以作为答案。所以谜语的答案范围很广,包括文字、成语、词汇、诗歌、古文、中外地名、书刊、电影、电视、戏剧,各种各样的东西。一般谜语中的人物短小精悍,讲究遣词造句的精炼,多为一些常用词、成语或名诗,特点是用词精致简洁,概括性强。猜谜语有很多严格的规则,比如谜语要写出来,谜语和答案不能有相同的词,谜底要恰当严谨,不能有不可联系的闲词。另外,灯谜还有各种谜语,猜灯谜一定要按照谜语的要求进行。因为谜语涉及的文化知识非常广泛,需要猜谜者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才能胜任。
根据现有的历史考证,以汉字为创作素材、挂灯谜、上元灯的沈阳灯谜活动真正兴起是在清末左右。
现代画家笔下的清代灯景解谜
清康熙年间,汉军红旗人刘廷基(字宇恒,号格庄,号载元)在江西任按察使时,对史静、淮阳两地的灯谜进行了调查,撰写了《灯谜概论》,文章收入《三海丛书·载元杂志》(卷三)。文章内容包罗万象,不仅追溯了灯谜的起源,还描述了自由联想和猜灯谜的场景。本文不仅分析了常见的谜题,还列出了常用的谜题。这种文化的传播引起了清朝发源地盛京知识分子的极大兴趣,对沈阳传统灯谜的萌发起到了催化作用。
虹雪轩灯谜俱乐部老板王光烈。
光绪初年,苗润龙首先挑起灯谜“大梁”。苗润龙(1851—1939),本名林东、林东,太素人,寒地打鱼,汉军正白旗人,沈阳人。他是盛京名人苗公恩的曾孙。清光绪十八年(1892),中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改户部主任,山东临清直隶府知府、候补知府。晚年生活在沈阳。著有《汉光堂诗集》、《汉光堂审判》、《沈阳白永》、《陪都杂记》、《审判准则》等。1877年,他和他的文学朋友晓风、椿树斋、曾等人在盛京鼓楼南会文山房组织了诗社和灯会。除了唱诗,他们还创作了“子曰书”,并写对联和谜语,互相猜忌、指正。逢年过节,“灯会”就在鼓楼附近的茶馆里挂灯谜,让喝茶的人猜。如果有猜中的,拼图师会送给对方作为纪念。当时的谜,在光绪八年(1882)苗润八《谜选》系列的序中有详细的记载。可以说,苗润福是当时最著名的弟子书法和谜语作家,他写了四卷弟子书法《金水寺》、电影《奇录》、《谜选》。
红雪轩谜语社创作的谜语。
光绪二十八年(1902),鸿学轩字谜社在盛京诞生,这是沈阳第一个大规模的字谜社,也早于北京、上海的字谜社。红雪轩灯谜俱乐部的老板是王光烈,成员有20多人。杜仁久、冯、刘玉斌、洪、、、秦希全、、沈梦九等人是主要成员。机关设在王光烈(现沈河区滨河街道办事处)的一间民房里。
辽沈名医马二琴先生
王光烈(1880-1953),沈阳人,因其读书为人景仰,又因其名“希哲录”,许多人称之为王希哲。被康有为誉为“东北三省三才子”之一(另外两位是学者尤和书法家荣孟美),东北著名篆刻家,与吴昌硕、齐白石等大师进行书画交流。王光烈擅长诗歌和散文,擅长篆刻(金石学),擅长各种书法风格,还研究了各种印石。民国时期任沈阳“进士书画研究会”会长,沈阳大小公报主编。九一八事变后,迁居长春,任伪满洲国图书公司和《新满洲国》主编。他一生著述甚丰,包括《篆刻百例》、《篆刻札记》、《篆书学的现代意义》、《古泉文选集》、《西哲录藏印》、《西哲录印谱》、《浮角山民间印》等。他还在付梓出版了他一生收藏的著名书画。王光烈的书法和篆刻对后世影响很大。
清末民初,各种神秘社团遍布全国。当时最著名的有扬州朱熹后社,1906北平射虎社,1911上海平摄。当时关外最有名的谜社是红雪轩灯谜社,红雪轩是他们在北京上海谜社之前的老大哥。
马二琴先生创造的谜语(字浴书)
随着时间的推移,红学轩谜语社的成员纷纷迁出或去世,谜语社日渐没落。当年的活动。不可能面面俱到。王光烈在1942年为魏荣贤《胡雯集》所写的诗,我们只能窥见一斑。王光烈的一首诗写道:
凌渡已在冯唐去世(指杜仁久和冯)
我用春灯射老虎。
已经下了四十多年的雪了,(四十年前的胡雯集锦里有个谜)
很难回头。
另一首回忆诗更生动:
十种美言,(指各种谜语)
这里既有好的利益,也有利益。
皮声还没起,(指鼓锣声,漏了鼓,打了锣)
当你想搞阴谋诡计的时候。
还有一首诗穿越一个谜,追忆谜友:
识别业务灯中的字数,
每次回想起刘郎。
唤醒蝴蝶的芬芳,
小银显然想伤他的心。
注:诗中的“六郎”指的是刘仁安,一个神秘的朋友,已经去世多年。“梦蝶仙堂香火使者”是当年的印章,胡雯的收藏中也有一篇。
从1932开始,十九岁的魏荣贤(原名魏振东,出生于银安,1913)和谜王光烈、马二琴(原名马英林,出生于紫玉树,1892)都是沈阳人。他是辽宁、沈阳的名医,以诗善书著称。结识他人后,他在沈阳灯谜坛扬名立万,随后他接过了“沈阳灯谜”的大旗。当时,他放弃裁缝的工作谋生后,从事灯谜。每到节假日,世界各地的邀请接踵而至,他都欣然前往,从不拒绝。先后在中街天一堂药店、大西门同和堂、钟楼李占章钢笔店、长胜永古玩店和中原商场茶楼、刻字店、茶楼、药店、书铺、钢笔店等50余处设置字谜,足迹也一直留在双辽、长春等地。他还在报刊上撰文,编选了《胡雯集》,震惊了廖记。
此后,沈阳的灯谜并没有因为九一八事变和甲午战争而消失,而是依然在城市知识分子和市民中流行。
1946年秋,魏荣光、在“辽宁省人民教育馆”的帮助下,成立了由、金堂奇、常桂武、马、关荣安、杜炎等20余人组成的“人民射虎社”。“射虎人俱乐部”的活动模式是:每周日下午,成员们带着自制的谜语聚集在一起,互相商量后,向报刊推荐优秀的谜语,并经常搞一些对外拍摄活动,供粉丝娱乐。1947 10月,射虎社分两地在沈阳故宫进行大型神秘拍摄。后来,成员关荣安在一首即兴诗中描述了这一事件:“在射虎和皇帝鞠躬的寺庙前,灿烂的灯光照耀着红色的信笺。……"
1949之前,沈阳传统灯谜发展缓慢,猜测和研究多局限于少数“文化人”圈子;谜社数量少,研究范围多以四书五经、古诗词为主,不具有社会性和群众性。此外,绝大多数活动主要集中在沈河区中街商业区。
现在沈阳灯谜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新中国成立后,沈阳灯谜有了新的发展。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沈阳几个区的文化馆、图书馆和很多企业、工会,逢年过节经常搞群众性灯谜活动。人民射虎社的拥有者之一魏荣贤不仅亲自参与或指导这些活动,还通过各种方法普及灯谜知识。
魏荣贤先生正在做谜语讲座。
1963年3月,沈阳市文化宫成立了全市首个业余灯谜研究小组。魏荣贤成了组长。该团培养了一批中青年灯谜爱好者,成为沈阳灯谜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
从1976到90年代初,沈阳灯谜进入了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已经有20多个灯谜研究组织。这些团体定期举办活动来创作、收集和研究灯谜。市工人文化宫、市文化宫,沈河区、和平区、大东区的文化馆,“松陵”、“黎明”、“五三”厂比较有影响。大多数灯谜组织坚持自筹资金出版定期或不定期的灯谜期刊,供基层单位开展活动。《新灯谜》、《谜林苗晶》、《深水谜刊》、《新芽》、《深水钱文胡》、《露天胡雯》等谜语期刊具有一定的质量,个别灯谜合集、主题谜语合集和活页谜语刊物也不断出版。当时沈阳出版了50多种推理小说杂志,近两万册。在沈阳灯谜活动中,除了常规的内部考证,大量的活动都是群众拍摄。逢年过节,有固定的活动场地,也有“游击”场地。报纸、广播、电视经常举办灯谜活动。沈阳日报、沈阳晚报、辽宁日报开设了定期专栏,近十场竞猜活动吸引了数十万粉丝参与。
1984 12、民间文艺社团沈阳灯会成立,开创了沈阳灯谜世界的新局面。第一批参与者将近300人。魏荣贤成为学会第一任会长,很快形成了以他和其他老一代解谜大师为核心,以中青年人为团队的解谜格局。
当时神秘圈的代表人物有:
石米(1935—2002)出生于沈阳,中学教师。1955我上中学的时候就开始喜欢谜语了。1957大学的时候,我组织了一次灯谜报告会。1963参加市文化宫灯谜课题组,认识了魏荣贤先生,成为神秘朋友。1977年自费编辑了中国最早的推理杂志之一《迎春花》。65438年至0997年任文化宫灯谜研究组组长,主编灯谜杂志《神秘森林苗晶》,编撰灯谜20余种。他参加过许多全国性的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989,被评为“中国百大谜语”之一。他编辑出版了许多谜语和知识书籍。他曾经是城市灯谜协会的副主席。
谜语人阎石向学生解释谜语。
魏荣贤(前排中)弟子王(前排左)在沈阳市工人文化宫灯谜课题组活动中接受指导。
王(1943 ——)沈阳人,国家高级编辑。65438-0955,对灯谜产生兴趣,师从著名谜语艺术家魏荣贤先生。19岁在北大读书的时候,我组织了无名湖神秘协会。三十五岁开始讲谜语,写谜语。随后,魏荣贤介绍了工人文化宫的谜语组。在沈阳日报社工作期间,接受劳伟指导报道谜语活动,开辟“每日谜语”等栏目,创作电视电影《灯节》,组织出版《文字游戏大全》。到目前为止,我已经组织了100多次市级的谜语活动。现任沈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市灯谜学会会长。
侯茵(1935—2015)出生于锦州,工厂工人。1952开始创作发布谜题。1986年与他人合作创作电视剧《神秘森林打老虎》,并在部分城市播放。他还独立或合作编写了10多种谜语书籍,创作了谜语,撰写了10000多篇文章。在灯谜活动中,认识了魏荣贤先生,成为了灯谜朋友。他在全国各种智力竞赛中成绩优异。曾任市灯谜学会秘书长,现为顾问。
此外,还有杨、潘继超、冯舒、高玉顺、薄少舟,以及“少年强”吴德显、龚乃祥、张启胜、赵等谜。
沈阳灯谜坛还与全国200多个灯谜组织建立了广泛联系。沈阳灯谜坛代表赴外地交流、讲学,参加灯谜大会大型活动100余场;邀请函会被猜200次左右;开展了“东北三省四市猜灯谜”等活动。沈阳成为东北灯谜中心,魏荣贤被誉为“东北灯谜圈大师”、“关外灯谜派”,也有“南灯谜圈,北马关外”之称。“南漳”指的是福建永定的张启南,是清末“北平射虎会”的顶梁柱,以《袁谭春灯谈》有“神秘圣人”之誉。“马贝”指的是马,甘肃临夏人,住在西北谜坛。“关外卫”指魏荣贤。
19919月18日,推动了沈阳乃至东北灯谜发展半个多世纪的魏荣贤在沈阳逝世,享年78岁。魏先生病逝前,曾将多年收藏的数百个古谜语捐赠给辽宁博物馆。魏先生病逝后,福建省漳州市的中国灯会博物馆为他竖立了一座半身像,以纪念他对中国灯会的贡献。
9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的深入和企事业单位的转制,沈阳灯谜也在与时俱进地发展。沈阳灯会会长魏荣贤去世后,他生前培养的王和吴德贤继续继承发展,侯寅和冯舒也扮演了相应的角色。除了定期召集会员出谜语,讨论理论,学会还为企业活动设谜语。近年来,在全市或沈河区、和平区、元宵节、庙会等大型群众娱乐活动中,学会组织数十名会员在清代某街、故宫、黄庙广场、北陵公园、五里河公园、世博园等地设置拼图,深受群众欢迎。2007年5月,沈阳传统灯谜被列入辽宁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在“冲击”国家级。
目前,沈阳灯会在社会的组织下,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坚持创新和风格,使之成为真正受欢迎的文化娱乐形式,取得了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成绩。比如谜语的内容有所拓展。除了文字拼图,它还继承和发展了事物拼图、诗歌拼图、人脸拼图、印刷拼图、象棋拼图、书法拼图、动作拼图和视听拼图,甚至还创造了一个新的谜语“量词”。在“写谜语”的原则下,许多谜语用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的新鲜活泼的词语取代了陈旧、刻板、谄媚、晦涩的词语;滥用谜题、炫耀谜题的现象应该受到批判。注意划清严格与无聊至死、高雅与神秘的界限,努力创造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新谜语。
沈阳谜语圈的大部分同志认为,从现实生活中提取和创作幽默的谜语,给人以知识和欢乐——已经成为“沈阳谜语”文体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