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加强历史研究和史料收集?

为什么要加强历史研究和史料收集,保存最珍贵的民族记忆?

正是因为这一伟大胜利,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是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历史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自己的“抗战史观”,以便“让历史说话”,接收在时间深处激荡的“复兴密码”;为了高举历史的火炬,让它照亮前进的道路。

文天祥有诗说:“齐太师史上,晋东虎壁史上。”据说春秋时期有两位史家写了一本直书,宣扬书在竹帛上时的天地之义。孔子写《春秋》是“含蓄而明显,雄浑而阴郁,婉约而章法,不污,惩恶而劝善”,使史书《春秋》成为评价人和事的标准。从这个角度来说,准确书写历史,正确认识历史,是吸取前车之鉴,防止悲剧重演的巨大约束力。

忘记历史意味着分裂传统和文明,掩盖和歪曲历史是对文明的背叛,只会导致悲剧和进步。抗战胜利70年后的今天,岁月的秋天早已覆盖了战争的遗迹,发展的潮流一点点冲刷着历史的伤痛,但“黑就是黑,一万遍也不可能变白;白的就是白的,一万次也不会变成黑的。”历史永远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原来的样子,历史的结论也绝不允许任意篡改。只有弄清真相,正本清源,用正确的视角看待事物,历史才能成为推动人类进步的力量。

中国人民有尊重历史的传统。这种传统和悠久的文明史互为因果,造就了厚重的中国。但在现实中,有些人把历史当成了“可以被抹黑的小女孩”。或者无视事实,以支流否定主流,混淆历史认知,以虚无主义消解社会基础;或者胡乱猜测,主观否定客观,动摇精神坐标,以“利益至上”瓦解信仰基础;或者随意删减,用恶搞代替创作,颠覆主流立场,用“泛娱乐”消解意义价值。那些散布不负责任言论的人,那些诋毁抹黑英雄的人,那些娱乐历史、消费历史的人,或许应该记住这句话:“对待历史理性的态度,是我们自己对历史负责。”

回顾历史的时候,也是展望未来的时候。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命运的转折点上,我们往往从回顾历史、重述历史观中汲取力量。在清末的千年变局中,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以进化论和国民性刷新了他们的史学思想。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先进知识分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改写了历史叙事。当历史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在全球化、民主化、信息化的背景下,我们要以更广阔的视野、更普世的观点看待历史;在中国走向世界、走向复兴的历史背景下,我们应该构建更加坚定、更加科学、更加以人为本、更加开放的历史观。只有尊重历史,捍卫真知,温故而知新,才能清晰地听到历史的回声,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