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的生产经营历史?
(一)生产经营管理的初步发展
这个阶段从18世纪下半叶开始,到19世纪末,是西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初始阶段。当时的手工业从个体生产发展到手工作坊,机器被引入生产,于是出现了管理。在此期间,亚当·斯密、埃尔·惠特尼和查理·巴贝奇对生产经营管理做出了杰出贡献。亚当·斯密是第一个研究生产经济学的古典经济学家。1776年,他在其经典著作《国富论》中系统阐述了分工理论。他在分析了大量调查数据后指出,分工可以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他提出了分工的几个好处:
1分工可以使工人重复个体操作,从而提高劳动的熟练程度,从而逐步提高劳动效率;
分工可以减少因交换工作而损失的时间;
分工可以简化劳动,使劳动者的注意力集中在某个特定的对象上,有利于新工具的创造和设备的改进。
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为生产经营管理的形成奠定了主要的理论基础。
埃尔·惠特尼率先倡导零件的标准化和有效的质量管理,为可互换零件的早期普及做出了贡献。查尔斯·巴贝奇在《论机器经济和制造业》中发展了亚当·斯密的理论。他赞同亚当·斯密关于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理论,同时指出,在亚当·斯密提出的分工的三大好处中,分工可以降低工资的好处被忽略了。此外,他还提出了工资加利润分成的制度,并对专业化分工、机具使用、时间研究、批量生产、均衡生产、成本记录等作了详细的阐述。虽然现阶段的生产运作管理理论还不够全面,没有形成一门专门的学科,但对促进生产是非常重要的
并对以后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期生产经营管理事项明细表1776 1790 1832。
标志性事件分工零件互换性亚当斯米尔惠特尼查尔斯·巴贝奇,机械与制造经济学的创始人。
(二)生产经营管理的系统化发展
到19世纪末,由于生产技术的提高、生茶规模的发展和资本的日益膨胀,企业的管理职能逐渐从资本所有权中分离出来,管理职能由资本家委托给一个由各方面管理人员组成的专门管理机构。此后出现了专门的管理课,管理学也成为一部分人专门研究的学科。这一时期从19年底一直持续到20世纪40年代,代表人物有泰勒、吉尔布雷斯夫妇、甘特和福特。弗雷德里克·泰勒是生产管理发展史上最杰出的历史人物之一。他在1911年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是最早系统研究运营管理的著作。他在这本书里提出了三个要点。
第一点是在《科学管理论》一书的引言中提出的。“管理的主要目标应该是最大化雇主的财富,同时最大化每个员工的财富。”
第二点是指出实现最高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取代旧的经验管理。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劳动生产率低下的三个原因:
1从史前开始就在工人中广泛流传:在商业中,如果每个人或机器的产量增加,最终会导致大量工人失业。
通常实行的是不完善的管理制度,使得每个劳动者为了维护自己的最大利益,都不得不“混日子”。
仅凭经验行事的低生产率方法导致我们的工人浪费了大量劳动力。
第三点,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求管理者和工人双方在精神和思想上进行彻底的转变。针对这些问题,泰勒提出了管理者应该承担的四项新任务:
1提出了工人操作每一个动作的科学方法,以取代过去只凭经验完成的方法。
科学地选择劳动者,培养教育他们,使他们成长为人才,而不是像过去那样,让劳动者自己选择工作,尽可能地培养自己。
与工人密切合作,确保所有工作都按照既定的科学原则进行。管理人员和工人的工作和责任是平均分配的。
泰勒的变革构成了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组成部分。实践证明,这一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生产效率得到了普遍提高。这一时期,有一位著名的法国管理大师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他的研究重点是组织结构的合理化和管理原则。他指出了企业管理的六大职能,即技术职能、经营职能、财务职能、安全职能、会计职能和管理职能。同时还提出了管理者需要解决的十四条原则,即分工、权责、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员工个人要服从整体、人员报酬要公平、集中、平等链、秩序、平等、人员稳定、主动性和集体精神。法约尔的贡献在整个管理领域都是全新的,他的理论也为以后管理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生产经营管理的现代化
从20世纪40年代至今,特别是50-70年代,世界经济政治发生了巨大变化,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企业规模逐步扩大,加速了企业经营国际化的进程。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管理
工作逐渐精细化。这些变化决定了企业在生产管理领域采用更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方法的必然性。21世纪初,世界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知识经济时代。可以说,这一时期的生产经营管理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在此期间,美国管理专家W·E·戴明和J·M·朱兰为运营管理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将统计质量控制技术和工人参与质量管理改进的思想传播到日本。在此基础上,日本企业创造了全面质量管理体系(TQC)。同时,在这一时期,随着计算机的应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升级为“计算机集成制造”,在生产运行管理的发展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美国著名管理学家r·舍恩伯格创造了一种世界级的制造模式,它有四个主要特点:
1,无缺陷全面质量管理;
2.JIT生产模式;
3.充分授权工人自主管理;
4.满足社会和消费者要求的高度灵活的创意系统。
二、生产运营管理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生产运作管理作为一门学科,是不断发展的。在上述发展过程中,生产运作管理发生了几个明显的变化。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生产运营管理也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面对新的发展趋势,我们应该牢牢掌握技能,始终确保生产运营的良好和最新发展。
(一)现代生产经营管理经验的变化如下
1,从成本效率到价值创造的转变;
2.从大规模制造到敏捷定制生产的转变;
3.为了提高绩效,职能专业化向系统化开发转变;
(二)现代生产经营管理面临的新环境
1,产品更新换代加快;
2.用户需求趋于多样化;
3.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三)现代生产经营管理的发展趋势
1.生产运作管理的研究范围已经从传统制造业扩展到非制造业。
2.生产运营管理的内容不局限于传统的制造过程,而是延伸到生产战略的制定、生产系统的选择和设计,以及产品研发、制造和服务的全过程。
3.注重提高生产系统的柔性,以满足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的要求。
4.数学方法、统计方法、计算机模拟等各种现代管理方法被广泛应用。
5、利用计算机集成系统,将生产经营、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经济活动紧密联系起来,实现生产经营一体化,提高企业整体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