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与未来:国有文化企业如何利用资本

《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试行,公开上市破冰起航。

国有文化企业的资本运营源于文化领域与经济规律相联系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探索。1978财政部批准人民日报社等8家新闻单位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1979发文在全国新闻媒体重申并推广这一管理模式。同年,上海电视台播出了中国电视史上第一个商业广告。从65438到0985,上海广电局开始在广播电视台推行经济承包责任制。这一时期,学术界出现了早期的文化经济研究,讨论了“广电经济”、“出版经济”、“报业经济”、“电子影子经济”等概念和业态。党的十四大以后,关于文化经济的研究越来越活跃,开始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探索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性、规律性问题,为文化企业的资本运营提供了理论依据。

1992年,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家股份公司上海东方明珠股份有限公司由上海广播影视发展总公司、上海电视台、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共同发起成立,并于1994年2月在上交所成功上市,成为全国首家文化上市公司,迈出了国有文化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发展壮大的第一步。随后,无锡钟石影视、湖南广电传媒、成都博瑞传媒、北京CCID传媒、北京歌华有线、陕西广电网络等企业直接或间接上市,成为国有上市文化企业的“第一梯队”。这期间,对于国有文化企业的上市还没有形成统一明确的政策,所有上市企业都带有探索和“个案”的色彩。2001年,证监会在新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中将传媒和文化产业列为上市公司13基础行业之一,包括出版、音像、广播影视、艺术和信息传播服务五大类,表明文化类上市公司的行业地位得到了资本市场的初步认可。

深化以“集团化”为主要内容的“准资本运营”的文化企事业单位改革

国有文化企业上市破冰的同时,以报纸、出版、广电、电影等领域的国有文化企事业单位“集团化”为主要内容的“准资本运作”也开始了。1996年,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广州日报为报业集团试点单位,组建全国第一家报业集团。关于报业集团的讨论最终付诸实践,为新闻机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资源整合增强实力、活力和影响力提供了新的途径。此后,羊城晚报、南方日报、文慧日报和新民晚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也相继成立报业集团,集团改革取得积极成效。

从65438到0999,中美签署了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双边协议,扫除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最大障碍。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学术界和产业界已将文化管理的研究领域置于全球竞争的更广阔背景中。1999经新闻出版署批准,中国第一家出版集团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正式成立。此后,广东、辽宁、北京等地纷纷成立了具有地域和行业特色的出版集团。同期,江苏新华发行集团、广东新华发行集团等首批试点发行集团正式成立。2002年4月,以新闻出版总署直属出版单位为主组建的中国出版集团在北京挂牌,出版业集团化建设进入新阶段。截至2002年5月,中国已成立数十家新闻出版集团,其中包括26家报业集团、7家图书出版集团、4家发行集团和1家期刊集团。

在广电领域,1999成立了全国首家广电集团无锡广电集团,开启了广电产业集团化的探索。2000年,国家广电总局发布关于试行广播电影电视集团化发展的原则性意见,全国首家省级广播电视集团湖南广电集团正式成立,这被视为我国广播电视管理的一次重要“制度创新”,一时间形成了广电行业的“湖南现象”。2001年,《关于深化新闻出版广电行业改革若干意见的通知》正式发布,对组建集团、投融资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年内,上海文化广电集团、北京广电集团相继成立,并引入企业化管理。年底广电总局推动央视等企事业单位成立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集团,体现了特定历史条件下广电行业在推进改革、资源共享方面的积极探索。

在此期间,电影集团化的试点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广电总局大力推进京沪长三大电影基地,先后成立了中影、上影、常颖电影、永乐电影集团等电影集团。截至2002年底,全国共有*** 14家商业广电集团,7家电影集团公司。

以资本为纽带的并购重组逐步开展,债券融资启动,上市取得多项突破。

2003年,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中央政治局就世界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和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进行了集体研究。文化产业发展进入战略机遇期,资本运营在企业发展壮大中的作用逐渐凸显。前期上市的国有文化企业也逐渐进行了一些以资本为纽带的实质性并购。例如,广电传媒收购深圳韩荣公司股权,将成熟的相关项目购买到公司中;广电网络将对省内广电公司进行股权收购,进一步提高有线电视网络资产比例。在其他企业中,上海新华出版集团通过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成功实现49%股权转让,为文化企事业单位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

2004年,北京青年报控股的北青传媒正式在港交所上市,成为国有文化企业海外上市第一股,引起了投资者的极大关注。2005年底,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国有文化企业上市提速。2006年,上海新华出版集团通过华联超市成功实现借壳上市,成为中国出版业首家a股上市公司。同年,燃气股份变更为文华传媒,文华控股旗下传媒资产完成借壳上市。2007年,新华传媒向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增发股票,实现集团主要经营性资产上市。同年,四川新华文轩在香港上市,辽宁出版传媒将采编业务和业务整体在上交所上市。随后,安徽出版集团也实现了借壳上市,中国a股市场的文化产业板块初具规模。

随着文化与资本的结合日益紧密,一些金融产品不断被引入文化领域,为国有文化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2006年,上海东方明珠集团发行了第一期12亿元短期融资券,这是银行间债券市场上第一个由文化企业发行的债务融资工具。2007年,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发行了第一只文化企业公司债券,为长期项目建设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2007年,江苏新华发行集团引入弘毅投资作为战略投资者,股权投资基金开始引入传统文化经营领域,逐渐成为推动国有文化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市场资产价格不同程度下跌,一些企业积极探索海外布局,推动文化资本输出。2008年,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收购韩国阿里泉出版公司,成为本土出版集团的第一笔跨国收购。

跨地区、跨行业重组取得积极进展,区域性行业出版集团建设取得新成效。

长期以来,采取部门所有制、分级管理的模式,以行政手段配置文化资源,以适应形势和发展需要,打破行政和区划障碍,培育统一的市场体系,已成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集团的客观要求。在2009年国务院发布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强调培育重点文化企业,推动跨地区、跨行业的联盟或重组。在各方推动下,国有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行政层级重组取得积极进展。在跨区域重组中,时代出版传媒与黑龙江出版集团重组黑龙江省新华书店;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与天津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发行集团开展股权合作,积极推进跨区域经营。在跨行政区重组中,中国出版集团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重组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安徽出版集团重组控股中国文联下属的中联影视中心,打破行政区划,实现中央和地方企业双向进入。在跨行业重组中,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通过旗下国光控股投资文华传媒,成为文华传媒的实际控制人;辽宁出版集团等共同收购蓝猫动画股权,从传统出版业进入动画行业。一系列并购的实施,促进了地区封锁和碎片化的打破,促进了文化生产要素在全国范围内的流动。

2010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相关意见,鼓励教育、科技、卫生、金融、文化等领域新闻出版资源先行整合,鼓励有实力的地方新闻出版企业先行整合资源,形成若干区域性综合性集团和行业专业集团。作为培育骨干文化企业的重要任务,新闻出版集团建设也取得了新成效。湖北日报传媒集团重组湖北科技报,南京日报报业集团重组南京时代传媒公司。在中央出版单位重组中,中国民主与法制出版社、中国出版社从原主管主办单位中分离出来,加入中国出版集团公司,由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组成的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公司成立。

上市融资步伐加快,文化资产监管专门机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文化改革发展作出专门部署,提出要创新投融资体制,支持国有文化企业面向资本市场融资。国有文化企业的资本运营得到了更大的重视和支持。证监会表示,要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对文化发展繁荣的支持和服务功能,推动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央行还表示,将进一步推动金融改革和创新,增加金融业对文化产业的信贷支持。一系列措施的出台,为国有文化企业资本运营营造了浓厚氛围。

由于资本市场对文化产业的空前重视,国有文化企业上市进程加快。2011至2012年末,* * 9家国有文化企业成功上市,其中,凤凰传媒融资44.92亿元,为国有文化企业融资金额最高;人民网是首家上市的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也是首家将采编业务纳入上市主体实现整体上市的新闻媒体企业。百视通通过广电信息借壳成功上市,成为首家实现广电新媒体运营资产整体上市的公司;作为推动三网融合发展的龙头企业,华数传媒也成为文化资本市场的新生力量。

作为国有文化企业资本运营的顶层设计环节,国有文化资产监管专门机构的设立自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取得了很大进展。北京、湖南、河北、山西、山东、湖北、陕西、浙江、甘肃、云南等省市相继成立了不同形式的国有文化资产监管专门机构。到2012年底,省级专门机构达到16个。

新三板诞生为文化国企方阵,媒体融合成为并购的重要路径。

党的十八大把文化改革发展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鼓励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源相结合,推动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资本运营已经成为推动文化企业改革的重要策略。2013年,新三板正式扩容至全国,也为国有文化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开辟了新的途径。北京出版集团旗下的北教文化、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控股的荆楚网、辽宁日报传媒集团旗下的北国传媒、天津广播电视台旗下的北国网络、江西广播电视台旗下的时尚购物等一批企业成功挂牌新三板,进一步推动了国有文化资产证券化,拓宽了国有文化资产的流动空间。新三板也诞生了第一家国家控股的图书发行。新三板挂牌具有门槛低、周期短、手续简单的特点。条件具备时,转主板上市交易,为中小型国有文化企业创业发展提供新的支撑平台。

2014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同年,中宣部在沈阳召开国有文化企业兼并重组座谈会,推动国有文化企业以资本为纽带进行整合,做大做强。资本层面的整合,尤其是以媒体整合为路径的并购,取得进一步成效。在新媒体领域,江西出版集团先后实施了美国智明通、易联、香港环球数码科技等十余项并购,直接获得技术专利392项,形成了涵盖传统主业、新兴业态、资本经营的业务格局。广电传媒提出了“平台+内容”的战略,先后实施了广州艺峰、江苏五台等一系列新媒体的并购,互联网新媒体的生态版图逐渐凸显。此外,凤凰传媒投资PPTV和主题网,博瑞传播完成对漫游谷等项目的收购,传统企业积极向网络游戏、网络文学、网络视频、手机游戏等新兴领域拓展。

为推动国有文化资本投资运营,北京、吉林、甘肃等地成立了不同形式的文化投资控股集团作为资本运营主体,推进文化投融资。

一些企业还发起设立文化产业主题投资基金等金融实体,深化文化与金融的融合,拓展发展视野和领域,如央企中国金融出版传媒集团发起设立的中投蔡中音乐产业基金、游戏产业基金,地方企业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发起设立的东方之星文化产业基金等。目前,绝大多数国有控股文化上市公司都涉足股权投资业务,股权投资已成为部分国有文化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推进“双效合一”,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迎来新一轮上市潮。

2015年,中办、国办出台推进国有文化企业“双效合一”的指导意见,完善“双效合一”的体制机制,成为国有文化企业改革发展的核心环节。上海文光集团重组旗下百视通、东方明珠两家上市公司,实现了a股市场两家文化类上市公司的首次换股合并。重组后新上市公司在国有文化企业中率先推出股权激励计划,并在股权激励计划中设置了政治导向指标、受众反应指标和社会影响指标,在社会效益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为国有企业在相关经营中实现“双效合一”提供了参考。

受政策驱动和消费需求等多重因素影响,文化产业吸引了民间资本的广泛关注,与国有企业合资合作成为众多民营企业推进文化领域投资的战略选择。在推进资本运营的过程中,一些国有文化企业通过多元化股权改造,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一方面,部分国有文化企业控股民营文化企业。2015人民文学出版社收购拥有版权、策划、市场运营优势的民营文化企业九九学者,丰富业务板块,拓展发展空间。万信传媒收购知名民营财经出版机构蓝狮文化,在产业链上游实现了从图书发行到内容出版的延伸。另一方面,一些国有文化企业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积极引入民间资本进行重组。华数传媒向云熙投资发行20%股份,募集资金65亿元,推动公司进一步创新产品、内容和技术服务。国有资本和各类社会资本的融合发展,使国有文化资本具有动员和组织社会资本的功能,放大了自身的经营空间和能量,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的互补和相互促进,也为国有文化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倒逼机制。

2015至2016,国有文化企业迎来新一轮上市潮。两年内,12家国有文化企业直接或间接成功上市。尤其是2016年,仅8月份就有5家企业IPO,全年成功上市7家,创下历年国有文化企业上市数量之最。同时,挂牌中也涌现出一些创新性的探索和实践,成为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的重要标志。比如中影是第一家全产业链上市的电影企业,广西广电是第一家在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上市的文化企业,都市传媒是第一家在副省级城市上市的出版传媒企业,读者传媒是a股市场唯一一家拥有著名期刊品牌的概念股。在影视制作领域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现阶段广电企业上市进程加快,特别是中影、上影、幸福蓝海等影视制作企业的成功上市,为加快国有影视企业发展、深化制播分离改革、提高影视制作单位内容生产率提供了范本和借鉴,其后续发展和带动效应也广受期待。

国有文化企业资本运营展望

截至2016年末,中国a股市场共有40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总股本517亿股,总市值约8000亿元。传统资本运作的主要形式资本市场对接以来,国有文化企业纷纷介入,资本市场对提高文化资源配置效率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国有文化企业多层次资本运作体系不断完善。一些转制企业在几年内实现了“机构-产品管理-资本管理”的跨越,这在我国企业改革发展史上是罕见的。特别是一些上市较早的企业,依托资本市场的支持,创新经营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在市场上形成了比较优势。国有文化资本的市场化流动和重组,促进了国有文化资产的保值增值,提高了国有文化企业的规模和集约化水平,为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国有文化企业做大做强注入了新的势能。当前,国有文化企业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和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作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国有文化企业的资本运营也被寄予了新的更高的期望。

助力国有文化企业转型升级。近年来,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兴文化业态迅速崛起,打破了传统文化机构主导的生产和传播逻辑,推动了文化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近年来,国有文化企业并购新兴业态成为对外扩张的重要路径。大部分IPO融资和上市后再融资项目也与数字化转型有关,如中影股份募集资金用于数字影院投资和数字放映推广,读者传媒募集资金用于数字出版和信息平台建设。在快速发展的市场环境下,转型升级仍将是传统文化机构未来一段时间的战略任务。2015年,全国43家报业集团中,31家经营利润亏损,较2014家增加14家。2016年中国电视广告同比下降5.66%,第四季度有线电视用户首次出现负增长。在产业结构深刻调整的背景下,依托资本市场的支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通过资本运作直接引入新的业态资源,将为国有文化企业缩短转型升级周期、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注入新的动力。

帮助国有文化企业适度多元化经营。国有文化企业主要脱胎于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业务领域成块设置,长期以来形成了单一经营的发展模式。文化生产具有突出的范围经济特征,内容资源的多重开发利用和多重增值效应在其产业运营中得以充分发挥。近年来,资本市场上涌现出一些鱼龙混杂的M&A案例,如浙报传媒入股唐人影视、凤凰出版收购传奇影业,推动了国有文化企业多元化经营等。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不同媒体之间的关联性和互换性进一步加强,行业之间的业务交叉日益普遍。媒体融合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趋势。在融合发展的市场格局中,跨媒体、跨行业重组将继续向纵深推进,推动文化生产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的深度创新和变革。当然,在现阶段,多元化经营这种国有文化企业,应该在核心产品和产业的支撑下,进行有限的多元化经营,将核心竞争力延伸到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享受不同业务的价值,才是多元化经营战略。

帮助国有文化企业走向海外。海外文化投资不仅具有资本增值的意义,还具有文化输出的功能。长期以来,中国的文化走出去主要是以版权贸易、产品出口和文化交流活动的形式进行。近年来,国有文化企业资本输出逐渐活跃,通过跨国并购进入国际文化市场,如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收购美国PIL公司童书业资产、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收购澳大利亚视觉出版集团等。未来一段时间,世界经济调整周期尚未结束,许多发达和新兴经济体将出台一系列投资便利化措施吸引外资。“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也将为文化企业的资本输出提供更大的空间。国有文化企业可以进一步拓展海外资本运作的广度和深度,在跨国并购中取得更大的成绩,成为文化资本输出的重要驱动力,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