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的由来是什么?是源于相声吗?古代有素描吗?

中国喜剧小品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继承和发展了话剧、二人转、小品等戏剧形式的优点。尤其以、朱时茂、严顺开、赵、宋丹丹、、、潘长江、赵本山、小沈阳等著名。

素描一词最早出现在晋代《世说新语》中。

万历三十九年(1611),王谏议编《苏长恭文集》,最早作为文学概念。陈继儒《苏长工随笔》说:“要选长工文集,宜选前短后异,论、策、印多达数万字,学生后学。对于读佛教和藏传佛教的人来说,先读《阿晓寒篇》也不迟,然后它写成了548卷。此读长公集之法也。”(梅公先生《晚香堂随笔》卷十一)提出“短而不同”作为“随笔”的特色,并与《阿寒随笔》相提并论,可见“随笔”的概念是从佛经中搬来的。这是明末“杂文”的原始概念,泛指散文文体,篇幅短小,隽永新颖。陈继儒是明末“山人”家族的首领。在他的号召下,“素描”一词不胫而走,一时间大家争相写稿、选稿、讨论素描,成为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