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古代敬老养老?
那么,为什么要给老人鸽子和棍子呢?这还得从汉高祖刘邦说起。相传楚汉相争时,刘邦和项羽对峙。因为实力悬殊,刘邦战败,被项羽的追兵包围。情急之下,刘邦躲进了一片鸽子众多的密林中。项羽和他的追兵赶到后,不见刘邦,而林中的斑鸠落在树枝上,不停地啼叫,一点也不害怕。于是他认定刘邦不会躲在这里,于是下令撤军,刘邦侥幸逃脱。建国后,刘邦对斑鸠鸟的善良心存感激,派人到密林中寻找斑鸠鸟,却再也没有见到。鸽子是一种传说中不会窒息的鸟。为了表示对老人的尊敬,刘邦命能工巧匠将鸽子雕好,放在权杖顶端,送给70岁以上的老人,希望他们能正常饮食,身体健康。后来,这种送鸽子棒的制度延续下来。
1981武威磨嘴子汉墓出土的《王杖诏令》,充分证明了这种鸽杖制度的存在。此次共出土26枚竹简,每枚长约23厘米,宽1厘米。以上记载了西汉皇帝关于赡养老人的五封诏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首先,皇帝给老人鸽子和棍子。拿着鸽子棍的老人可以进出政府,走田字路的辅路。如果有人用棍棒殴打或侮辱老人,他们将被判处死刑。
其次,70岁以上的老年人犯罪,如果不是初犯,可以免予追究。
最后,孤寡、孤寡、失能老人,政府不准擅自招用,种田不租,经商不征税。当时酒类由政府垄断,但70岁以上的人可以开店卖酒。
为了以儆效尤,短文中列举了几个案例来说明。据《简·二十二》记载,汝南县王石安因用杖打老人,折断皇帝赐的一根鸽杖,被斩首弃尸。说明权杖制度在当时全国都是认真执行的。关于敬老养老的规定,西汉颁布了三个法令,可见这种养老制度在当时是不断修改完善的,只是史书中缺少记载。《王杖诏书》的出土填补了历史空白。
《诗经》推崇“健康长寿”,李周提倡“孝顺父母”,孔子期待“养老”,孟子提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王参谋圣旨中描述的尊老,令人印象深刻。世界上谁没有老人?世界上谁不老?古人尚且如此,今人当以身作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