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答孔子(历史典故)

纵观孔子一生,为了实现自己“君子”和“仁政”的政治理念,从30岁到50岁,他一直在各国游说,甚至在路上被绕了很多圈,但孔子是志在必得的。

有一次孔子和他的学生在从陈到蔡的路上,却走不出两国交战的战场。他们七天没吃东西了。那时,他还在唱歌和弹钢琴。他问学生:“我们既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为什么我们要永远在荒野中徘徊?”

?这个问题看似在抱怨,其实是在激励跟着他回答这个问题的同学。

?学生鲁兹说,是因为我们不够仁慈,别人没有为我们服务两次,还是因为我们不够聪明,别人无法实施我们的计划?

孔子回答说,如果世间的仁能取信于人,怎么会有伯夷和舒淇的悲剧呢?如果世界的智慧能被人们接受,怎么会有灾难呢?他告诉鲁兹和其他学生不要以他人是否接受来判断他们的仁慈和智慧。

?孔子接着问学生子贡,我们是怎么走到死胡同的?子贡说,老师,你的理想是不是太高了,一般人接受不了?能不能把理想降低一点,让别人接受?

孔子看了他一眼,说:你错了。世界上最好的农民不一定有最好的收成,世界上最好的工匠也不一定能让所有人满意。即使我们找到了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来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理想,也不一定能被全世界的人完全接受。子贡,如果你为了赢得人们的接受而降低自己的标准,那你的野心也太低了吧?

最后,学生颜回回答:老师的理想高到常人无法接受,证明老师是真正的君子。如果我们的政治方案不完善,别人不接受,那是我们的耻辱,但如果我们的方案很完善,别人不接受,那是他们的耻辱。

?三个学生的回答中,颜回的回答最让孔子满意。真正的君子,不仅要走,而且要高层次地走远,不要轻易改变自己美好的理想。

是啊,红楼梦出版后有多少人能看懂?!